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10-11 11:25:16
打个酱油,楼主有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37:47
mongk2000 发表于 2012-10-11 08:19
如果数理推出来没有什么意义,意味着实证是有意义的。请你写一篇论文,ZF所制定的政策是看了计量论文后才 ...
我没说数理的基础研究不好哦,我是说计量不会阻碍数理的发展而已,只是对它进行个验证,数理推出来的东西不经过实证检验是不行的,它假设的东西太多,假设一变结论就变了,数理实际上就是把经济语言用数理表达而已,而计量是验证这个是不是通的过实践的检验。数理就像说话,难道你说话不用经过检验就能保证是对的吗?当然如果连话都没有了,计量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检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44:03
中国的经济杂志刊登计量论文是因为计量论文写的人多,发数理基础研究的少是因为数理写的人本身就少,不是期刊本身的选择,是学术研究者们的选择,你一天收了10篇稿件,有9篇计量一篇理论,难道一定要把这个理论的发上去吗?如果理论的写的很烂呢?要怪就怪中国的学术环境,追求的就是快速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44:16
徐徐清 发表于 2012-10-11 11:37
我没说数理的基础研究不好哦,我是说计量不会阻碍数理的发展而已,只是对它进行个验证,数理推出来的东西 ...
我的观点是,实证仅仅是基础研究的副产品,如果确实需要,加一点未尝不可!如果要等到有足够的数据去验证,然后才去发展新理论,这个逻辑本身就有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是,发展新理论应以典型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以充分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47:56
mongk2000 发表于 2012-10-11 11:44
我的观点是,实证仅仅是基础研究的副产品,如果确实需要,加一点未尝不可!如果要等到有足够的数据去验证 ...
二者应该是相互相成的,基础理论如果被实证检验不成立,就会有人对它进行修正,改进,然后新的理论就出来了,不是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53:23
中国经济学家和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家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面,按照后者的评价,有价值的贡献或者重大的进步,对于中国来说真的没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57:50
评职称带来的问题没法避免,都是为了应付,交差了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2:13:13
实际上,05年之前国内几大名刊基于数理的理论类的论文还是有一些的,只是后来计量软件和计量理论方法在国内得到迅速普及,导致了如今实证泛滥的情况。我想随着这波潮流的退去,长远看,理论类论文会重新受到重视,事实上,看看近1年国内顶级期刊,关于宏观、微观以及计量理论方面的论文正在逐步回归。
我相信,未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论文因该是会非常受到杂志欢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2:28:13
各有所长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2:55:50
牛掰的经济学论文和数学是没关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2:57:40
实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苛求理论创新。当然,理论创新更应当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3:06:42
建议楼主拿出2001年的  Econometrica 和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再拿出2011年的对照一下看看。大概能发现些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3:49:57
喜欢走极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4:23:01
理论与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5:00:05
楼主说的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5:14:30
严重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5:17:44
杂志 有自己风格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6:20:58
实证论文简单易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6:25:08
中国学术太浮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7:38:16
无可奈何啊,北大经济学教授都是只求方法高深,不求研究有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8:49:41
哦,原来如此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9:08:47
楼主推荐一篇你写的论文让我们学习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9:42:56
实证容易蒙混过关,理论创新太难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9:54:16
个人也认为楼主过于纠结于定性和定量的争论中。其实,中国经济学界进行规范实证和定量研究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多论文与国际标准来说还有很大差距,况且实证,我说的是真的实证更是创新,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我们的管理学教材,西方人写得书都有逻辑和实证关联,再看看我们的管理学随便就提出一个理论,理论和理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定性的或者叫理论性论文是比实证或定量更难喝更高的要求,只有大师才能提出经典理论,可是,我们国内呢?随便都不可以,可是又没有人进行实证,验证其正确性和发展性。个人愚见,看多了老外的优秀论文,才发现我们的经济管理类论文与国际有太大的差距,当然更需我辈努力,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多努力,写出像样子的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0:00:34
规范论文难写而且难发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0:26:56
有一定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0:33:44
国内真正搞学术的没几个,大家还不都是为了职称。只要是对评职称有帮助,谁还在乎创新不创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0:55:12
在海外顶尖学校写纯实证论文博士是毕不了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1:02:49
Crsky7 发表于 2012-10-11 20:55
在海外顶尖学校写纯实证论文博士是毕不了业的。
如果的确是这样,那么诺奖委员会就应当颁发给那些做实证的经济学家(这里不含提供实证方法的人),因为他们所谓的经典理论基本是用这个方法获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21:04:26
如果的确是这样,那么诺奖委员会就应当颁发给那些做实证的经济学家(这里不含提供实证方法的人),而不应该发给提出所谓经典理论的人,因为他们基本是用这个方法获得的,而不是做实证获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