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路
管理顾问詹姆士(Geoffrey James)在公司杂志(Inc.)上,提出以下十个建议:
1.不要常常给员工负面回馈。如果工作环境充满了批评与抱怨,员工会士气低落,因为觉得无论怎么做,都很有可能被责备。IBM的一位主管瑟鲁提(Dan Cerutti)曾说,每给出一个负面回馈,他尽量会给出七个正面回馈,以平衡办公室的气氛。
2.不要累积。负面回馈一次说一点,员工比较容易改进。如果主管老是想:「等到有好的时机,我再跟他说好了。」问题一路长期累积,等到不得不说时才一次全部告诉员工,员工会难以消化。在事情发生之后立刻给回馈,效果最好。
3.永远不要当作发洩情绪的管道。有些主管在工作受挫时,会藉由责骂员工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是丢出一连串的批评,鲜少能够鼓励员工改进行为,往往反而造成他们的抗拒。
4.不要采用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告知。有些主管为了避免冲突或尷尬,选择使用电子邮件给予员工负面回馈。电子邮件不像面对面,单向的沟通比较容易造成误会,而且如果邮件被复制或者转寄,会有更多人牵涉进来,事情变得更复杂。
5.从一个发自内心的讚美开始。管理顾问纳罗迪克(Sally Narodick)认为,给予回馈的谈话若从讚美开始,是一个好的开始。有效的回馈是把重点放在正面的部份,指出员工可以成长的空间。
6.寻找问题的根源。如果主管先了解员工是怎么想的,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建议。主管可以先问员工:「为什么当初你会想要那样做?」「你那时候考量的点是什么?」
7.说之前先听。承续上一个原则,除非员工觉得主管已经了解他们的想法,否则主管的意见不贴近实情,他们会难以接受。回馈要见效,主管必须先了解情况,再从同理心的角度给予意见。
8.问出促进员工自我评估的问题。很多时候,其实员工自己知道问题,甚至也有些改进的想法,主管只需要引导他们,请员工一起参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计画。主管可以问员工:「如果我们当时怎么做会更好?」「你觉得我们将来可以如何改进?」
9.说明希望看到的行为。如果没有讨论到如何改进的部份,给予负面回馈等于毫无用处。但是如果主管像下命令般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做,通常也只是浪费时间。比较理想的做法是,主管清楚说明希望看到的行为,然后跟员工讨论可行性,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达成方法。
10.自己也要愿意接受回馈。主管要给予员工负面回馈,自己也应该有接受负面回馈的肚量。这个举动不仅能让员工更乐于接受负面意见,而且主管也从中受惠,因为员工的诚实回馈很有价值。
给予员工回馈是一门艺术,接受上司的回馈也是一门艺术,今日管理杂志(Management Today)针对接受回馈的原则,给予以下建议:
1.釐清。回馈的内容越丰富明确,对自己越有帮助。如果上司听起来好像并没有全盘托出,主动告诉上司你很想要做得更好,请他帮忙指导,不要保留。对于回馈的内容,如果有不同意或者不了解的地方,进一步询问,然后摘要简述,确定自己没有听错上司的意思。
2.也问问别人。上司不是唯一跟你共事的人,把他给你的意见回馈当中谈到的议题,请客户或同事等其他人也给你意见。综合大家的意见,将精力放在最急需改进的部份。
3.挑该打的仗打。一个回馈可能同时包含了可用跟不可用的意见,挑出自己能够改变的部份加以努力。例如,上司说:「你可以再多练习成交的技巧。」这是自己可以著力的部份;相反地,对自己无能为力的部份则不要放在心上,例如,上司说:「刚刚在谈话的时候,客户的心情似乎不太好。」这并非自己所能控制。
4.别忘了听进讚美。听回馈的时候不要只关心被批评的部份,讚美的部份也要听进去。
5.慢慢来。 把很有压力的挑战分成可以管控的短期目标。例如,不是「我要赶快打电话多拜访一点潜在客户。」而是「从今天开始,我每天会打电话给十个潜在客户,每个星期五下午记录统计成果,然后再根据需要调整。」
6.找人监督。找一个朋友当作改进的监督人,鞭策自己维持在轨道上,太沮丧,拉你一把;太自满,提醒你。
7.正确的心态调整。如果事情进行得顺利,把它想成是自己长期的进步,例如,「刚刚的客户似乎很喜欢我的产品介绍。」相反地,如果事情进行得不顺利,把它想成是暂时的特殊情况,例如,「刚刚的客户真的不好应付,还好结束了。」为自己打气。
8.让努力被看到。给你负面回馈的人,有没有看到你在努力改进?
9.保持警觉。在改进对方提到的问题同时,你是不是又养成了新的坏习惯?记得开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