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培训班VIP答疑区
3322 2
2012-10-10
最近学习连老师讲的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有2个小问题请教:
1.既然从效率分析中就能看出雇员和公司之间议价能力高低,为什么还要在前面进行方差分析研究雇员和公司之间议价能力高低?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进行方差分析就多余了?
      2.效率分析中,雇员和公司之间整体议价能力分析结果见下表:          
  variable |           mean       p25       p50       p75
--------------------------------------------------------------------------------       
Firms_E_u |        22.1      12.2      16.4      25.1
Workers_E_w |   18.9      11.4      14.4      21.2    
Net_E_u_w |       3.2       -9.1       2.0      13.7             
Firms |                18.1      10.9      14.4      21.1         
Workers |          15.9      10.3      12.8      18.2                  
NI |                    2.2      -7.3       1.6      10.9
---------------------------------------------------------------------------------   

25%水平时,公司议价能力为10.9%,显然高于雇员议价能力10.3%,为什么净议价能力反而为负值-7.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12 11:09:00
1. 方差分解是从整体上进行评估的,而效率估计则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评估的,二者的目的还是存在差异的;

2. 由于工人和厂商的效率分布函数不同,各个分位点上的数值也存在差异。你可以看一下我计算出的原始数值,然后分别采用 kdensity 命令绘制他们的密度函数图,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4 10:58:51
非常感谢连老师的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