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由于边际效用具有递减的规律,因而人们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在货币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就是对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就消费者来说,他怎样才能花费一定数量的收入使购买各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或者说满意与享受达到最大化?这在消费者行为中就有一个决策问题,决策的目标是花费一定的收入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消费者在决策时,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这里的限制因素就是各种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商品的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每单位商品所必须付出的货币量,价格越高,能用一定量货币购买的商品数量就越少。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货币收入又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购买能力要受到收入水平的限制。以上两个因素构成了消费者决策的限制或说约束条件。我们假设消费者只购买X和Y两种商品,则限制条件可表示为:
M=PX·QX+PY·QY
上式中:M表示货币收入,Px和PY分别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价格,Qx和QY分别表示购买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此公式表明,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的总支出不能超出其收入水平,否则购买是不能实现的;但是,也不能小于收入水平,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既定收入下的效用最大化。由于M为一定,购买X商品的数量多,则购买Y商品的数量就少,而X和Y的边际效用又都是随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也就是说,购买X商品的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就下降;数量减少,边际效用就上升。根据这样的条件,消费者花费一定收入购买两种商品的最优均衡条件是:
MUx Px ----- = ------- MUy Py
这一条件告诉我们,当消费者花费一定收入购买X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与购买Y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之比,正好等于二者价格之比,这时他获得的总效用是最大的,即实现了消费者消费的均衡,从而不再改变购买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如果X商品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大于它们价格之比,这时增加买进X商品的数量可以使总效用提高。反之,如果X商品和Y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小于它们价格之比,则增加购买Y商品的数量可以使总效用提高。所以,只有在X和Y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它们的价格之比相等时,才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根据以上均衡条件,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每一单位货币购买到X和Y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表示为:
MUx MUy ------ = -------- Px Py
从上式我们可以得出:我们期望的不是所购买的最后一个鸡蛋和所购买的最后一张唱片给我们提供的边际效用正好相等。因为一张唱片的价格高于一个鸡蛋。我们期望的是:如果一张唱片的价格10倍于一个鸡蛋,那么,我们购买唱片应该能带来10倍于鸡蛋的边际效用。
我们应该注意,花在每种商品上的单位货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并不是说消费者在各种商品上花费的货币数量相等,而是指购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之价格之比相等。另外,消费者达到了总效用,或者说满意与享受的最大化并不是说其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而是指在收入和商品价格为既定的条件下,获得了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 12:30: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