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909 6
2004-09-25
关于“劳动”的制度经济学

——介绍拉齐尔的《人事管理经济学》

汪丁丁

在中国语境里,我总觉得这本书的名称会影响它的销路,不如译作“劳动制度经济学”。拉齐尔的名望始自他对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深思熟虑的考察,特别是他提出的与“人力资本”学派不同的“劳动激励”的制度学派思路,至今仍然是从效率角度分析劳动制度的经典思路(参见这本书中译本第11章及其附录)。   自索罗(因经济增长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阿罗(因社会选择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于五十年代末期和六十年代初期将“知识积累”与“学习曲线”正式引进经济分析以后,劳动者通过劳动过程不断积累知识从而不断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在经济学里渐成主流,与“人力资本”思路一道,构成当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只不过这两位“新增长理论”的思想先驱今天却都对芝加哥学派的抹杀了人的创造精神的“新增长理论”敬而远之。   一个人,由他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是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下降呢?还是更主要地随着他的知识积累而增长?常识告诉我们,这二者(精神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例如,孩子通常表现出很强的创造精神(假如这精神还没有被社会摧残了的话),却未必具备了相应的创新能力,因为“能力”不仅基于“精神”,还基于“经验”(或“教训”);另一方面,老年人,则常如亚里士多德(《修辞术》)所言,因来日无多而患得患失,尽管他漫长生命里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足以支撑人类最伟大的创新能力。可见,给定物质条件,劳动的生产率大致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经过青年和中年,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一个谋求效率的企业,或者一个按照效率支付工资的市场,应当在制度安排上使劳动者的工资先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经过“中年”,再随工龄的增加而下降,这便是芝加哥学派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导出来的劳动经济学重要命题之一。可惜,成熟市场社会里的经验数据不支持这一命题,工资几乎总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却常常不会随年龄的继续增长而下降。另一方面,如拉齐尔观察到的:如果人力资本从而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与他的经验和年龄同时增长,为什么许多企业要实行“强迫退休”制度呢?为什么许多企业愿意支付巨额“退休金”引诱工人退休呢?这一相当普遍的现象意味着:要么是经济学中“企业谋求利润最大”的假设遭到了“否证”,要么是关于“工资决定”的人力资本理论遭到了挑战。而这个两难处境所意味着的,其实只是同一个问题:不论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假设,还是工资的“人力资本定价理论”,都需要假设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没有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企业便不必谋求最大利润,工资也不必遵循“边际生产率”原则。因此拉齐尔所发现的事实归根结底意味着经济学关于市场的“完全竞争”假设成了问题。   当市场不再是“完全竞争”的时候,生产的制度结构就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不同的制度可以激励出非常不同的经济效率。拉齐尔研究的企业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应当算是生产的诸种制度结构里面最为核心的制度,因为越是现代生产,生产者的主动性就越占高核心的位置。作为一位眼界宽广的理论家,拉齐尔的这本书写得十分通俗,好像是在和企业的人事管理者聊天讲故事,从第2章开头的“对话”引出问题,到第17章探讨雇员的权利与创造性,随处列举现实经济中的案例,并且不忘记援引相应的理论背景。于是拉齐尔的叙事把经济学理论贯彻到了人事管理这样一个新领域当中,同时,在我看来,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关于“劳动”的制度经济学。 摘自中华读书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9-26 10:30:00
丁丁说了这么多,我却很难看出他是在用制度经济学语言讲述着什么。我补充说明一下,研究企业内不同雇佣制度、激励制度,的确属于制度经济学研究范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丁丁说的人力资本价值周期与生命周期的差异,其实在日本学者那里有很多的研究。比如,为什么采取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在青木昌彦那里,这叫CIA,比较制度分析。实际上,现在研究企业理论的人都要研究企业的雇用制度,这也是一个与企业管理接轨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27 01:56:00
企业存在“强迫退休”制度吗,如果没有社会压力?不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27 20:56:00

丁丁说,如拉齐尔观察到的:如果人力资本从而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与他的经验和年龄同时增长,为什么许多企业要实行“强迫退休”制度呢?

我不同意拉齐尔的观察,这显然忽略了人力资本的周期性或者说生产力边际递减规律。正是因为在中年以后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就是局部非效率的,“强迫退休”就会发生。而日本的企业中,因为是终身雇用,所以实际上后期工资是对前期的一个补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14:57:00

不过这本书确实非常经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20 21:09:00
具体的企业制度模式,不仅受制于企业本身的效率追求,也是外在制度环境建构的结果,因为这可以节约宏观上的制度摩擦成本。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企业制度的多样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