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7年人才发展报告。报告指出,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对职业教育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报告认为,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中国青年报》5月31日) 说职业教育被歧视这没有错,大家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但人为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五千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继而得出“决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结论,就未免有些避重就轻。为什么上个世纪90年代,中专高职曾经成为社会的香饽饽,一度录取分数远远高于普通高中? 职业教育被歧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需要到教育政策上去找。我们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的主要对象,这没有错,但不能回避的是,我们是在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等都仍然不足的背景下,倾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这样的特殊现实决定了,对于职业教育必须有清醒的定位与保护。但近年来,一方面我们把职业教育改革并入到高等教育改革一起展开,职业教育在学费上并没有优势,甚至有些时候比上大学还要高;在录取上,把职业院校列入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低人一等;在就业上,一些高职学生无法拿到相应的学历证书,就被简单地推向激烈的就业市场…… 一系列的政策导致了一个共同的结果:职业教育被边缘化了。在中学老师与家长的眼里没有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眼里没有职教毕业生,单位每次职称评定中专高职都要吃亏,结果,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自己都不自信了,感觉自己接受的是“二流的教育”。正是因为相关政策出现偏差,才导致了职业教育被歧视的局面。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职业教育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将投入100亿元大力扶植。教育部部长周济也多次表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应该说,这都传递出了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但应该看到的是,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缺钱的问题,要改变“被歧视”的现状,需要拿出更大的气力,在教育政策、管理模式、就业模式等方面全面地作文章。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社会不是理性的,很盲目,认为高学历好就是好,同样在校学生也是,但是本科生大都没有自己专长的学科,社会需要一专多强的人才,职业教育就能很好提供这样的人才,这同样也说明中国的本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赞同!再加上职教整体质量本来就不高。
关键是生源,然后是教育。
现在的职业教育生源实在太差,学生也看不到出路,不愿意认真学习。学校风气也不好。
高中好歹有个高考基本公平的选拔制度,职业学校靠什么?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连操作能力都不行,学钣金的,连怎么用锉刀都不标准,还不如东莞的工人技术好,其他就不讲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7 23:44:04编辑过]
职业教育受人歧视源于一种制度安排。
职业教育所分配的教育资源上并没有任何优势,但在学费上收取上时候比普通大学却要高得多;在录取上中把职业院校列入第四批次或者第五批次,这本身就显示出职教的学生低人若干等;而在就业上,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拿到社会“认可”的学历证书,……
我国的确应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同国外的社区大学一样,采取“扶持”与“倾斜”性政策。改变人才培养结构与方法,这才是解决我国人才就业矛盾的根本办法。
现在的社会是“笑贫不笑娼”。如果有钱,哪还管来路呀!况且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项技能,以后可能通过它发财的!
记得我考高中的时候,电力、邮电中专的分数不比重点高中低,校风还可以,但是和重点中学不能比,也有学生打老师的传闻。
人还是需要压力的,能进入顶尖的只能是少数人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差与学生素质差是公认的事实。要想不受歧视首先就得消除这种影响。
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挑战.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小康生活的实现,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物质基础已明显增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加之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招工盲目要求高学历等原因,众多毕业生选择读普通高校,致使职业教育学校“门庭冷落”。而职教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滞后.多数职校沿用的是传统普教的办学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建立起弹性学制和学分互认机制,致使职业学校未能面向社会、市场办学,办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开放性这也是重要原因。而要改变这一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这里的问题就是,最开始的职业教育没有找对方向,使人对职业教育有了偏见,而要改变这种偏见,是要时间的。
最早的职业教育和正规的学历教育是一样的,都是在同一体制下的教育,方式也是一样的,所以,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和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培养方式是一样的,而学生的素质又肯定不会有学历教育的学生的素质好,所以,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肯定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由于得不到或是很少能得到财政的补助,所以,为了活下去,职业教育正在探索一条适合市场的发展道路,而这条路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而这些技术工人,是目前中国的学历教育所培养不出来的,而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的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这些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仍没有完全的得到社会的认可,而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过,我相信,这种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最终是会得到承认的,因为,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某个人所决定的。
似乎从上学的时候,社会和家长们就给我们灌输了一种思想,成绩好就可以上大学;成绩差最后就只能接受事业教育.在传统人的眼里,职业教育真的就是一种二流的教育.出来以后就会别别人低一等.大城市里的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或者是成绩差的,挤破脑袋也会也想进入大学的大门.而读职业教育的都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学好一技之长以后,能尽快取得工资,养家糊口.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的短暂,学的大多是临时性的技术.并没有深入学习,以至现在人才市场上,高技能的职工供不应求,造成人才的断层.
观念要变!1
我觉得,职业教育如果做得好,是为社会相当造福的事情
现在很缺这类人才
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还差得很远很远。很能想象,一个没有最多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国家,它会成为制造业强国?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制造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但在政府教育部门的体制安排中,它却处于“官本位”与“学而优则仕”观念指导下的受歧视地位。我们假设,没有了教育部的体制安排,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全让市场需求为导向,那么,这些技术人才会比其它人更受重视,连带到相关学校教育也会受到市场的重视。但一系列体制安排所形成的人为歧视,使教育产生了相应的扭曲,该需要的没有受到重视,不太需要的却受到了太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