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密 为瓦解二手自行车销赃的链条,日前,北京高校开始试行公用自行车管理模式。作为示范点,6月1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赠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辆新自行车,另外300辆车也将在本月内进入北航校园。报道说,校内每一停放点内的公用自行车,无论是本校师生,还是外来人员,均可随时取用。当然,前提是不能出校门。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将公用自行车称为高校“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赞叹有加。然而,也有更多人认为用通过设立公用自行车点的方式,瓦解二手自行车销赃链条,效果不容乐观。
应该说,公用自行车在高校校园内的出现,的确是一道特殊的风景,至少,它为那些没有自行车的学生、到学校办事的外来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要想彻底瓦解高校内二手自行车销赃链条,仅靠200—500辆公用自行车,显然并不够。毕竟,高校内二手自行车销赃链条的形成,除了学生的客观需要,还有其他原因。
首先,销赃链条的形成,与学生的法治观念差有很大关系。报道中就说,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学校已成为盗销自行车的主要场所,而高校学生也成为了销售赃车者的主要“顾客群”。所以,要想彻底斩断销赃链条,就必须首先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并对买赃卖赃者予以惩处。
否则,面对公用自行车的杯水车薪,链条依然不会断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公用自行车,更像是一张试卷,考验着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销赃链条的形成,与车棚管理松散有很大关系,管理松散的车棚实际上成了偷车者的“仓库”。有意思的是,上述新闻的“相关新闻”报道,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同日发布消息说,自3月份北京启动整治盗销自行车行为至今,石油大学等15所高校,偷自行车发案率一直为零。究其原因,与目前全市多数高校已在自行车车棚安放了电子眼等监控设备,专人全天候看管有关。看来,一旦真正重视车棚的管理,使偷车人心有所忌,效果非常好。
根据北京市公安局的计划,在北航之后,其他高校也将陆续设立相同模式的公用自行车存取点。这个计划的实施,对盗销自行车,应该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公用自行车只能在校园内使用,而更多拥有自行车的学生,却是以其为校外交通工具的。所以,公用自行车并不能够完全代替“私车”。鉴于此,加强对学生买卖“私车”的登记管理,就不能被忽视,这也是斩断销赃链条的重要一环。
最后,由公安部门向高校赠送公用自行车,毕竟不是常态,也难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所以,为保证高校校园内有足够多的公用自行车,一个最为便捷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学校出资,收购毕业生的旧自行车,将其改造成公用自行车;或者,倡导毕业生自愿捐赠旧自行车,用于公用自行车增量,而为了表示纪念与感谢,不妨在自行车的适当位置,标注捐赠者姓名。凡是对学校怀有美好感情的毕业生,可能无不乐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