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478 12
2007-06-05
随着清脆又略显刺耳的“嘀”声,蔡煜同学的指纹通过了确认,她匆匆走进教室、翻开书本,等待老师的到来。<BR>  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的开场,而是真实的故事。不久前,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多了30多个指纹考勤机,这种全新的考勤模式是为了防止学生逃课。<BR><BR>  无独有偶,一些高校纷纷实行打卡上课、起早加分等考勤办法,目的只有一个:扼制大学课堂里居高不下的逃课率。<BR><BR>  逃课<BR><BR>  为什么成了“必修课”?<BR><BR>  早晨七点半,阳光洒满吉林大学的每一个角落。当其他学生都在赶往教室时,张晨则行色匆匆地走在回寝室的小路上,满脸写着疲惫。这个游戏专业户已经不记得最近一次上课是什么时候,只知道昨天晚上“征途”已经玩到了90级,今天要再接再厉。“有时候也会去上课,但一个晚上没睡,到了课堂上也是睡觉,还不如干脆回寝室。”据张晨介绍,像他一样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还有很多人。在他的宿舍,4个人中就有两个人整天玩游戏,旁边宿舍也有几个经常一起玩游戏的朋友。<BR><BR>  这样的逃课专业户在大学中并不鲜见,他们整天游离在课堂之外,有的沉迷于游戏、有的沉迷于爱情,有的甚至是没有明确目标地到处游荡。<BR><BR>  成清的逃课是有选择的,“有的课程内容实在很无聊,即使不去上课,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还是能勉强通过,反正我又不要求优秀。”<BR><BR>  任毅经常逃公共课,“那些课感觉没什么用,跟本专业关系不大,对以后的就业也没什么帮助。”任毅学的是理工科,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他觉得与其花时间去听那些“没什么用处”的课,还不如去从事一些实践活动,也算是积累经验。<BR><BR>  “有的老师的讲义一成不变,上课枯燥无味,我才不想听呢!”某重点大学学生曹娜说。她觉得既然课堂吸引不了自己,还不如在图书馆自学。<BR><BR>  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如此普遍的逃课现象,各种各样的考勤方式应运而生,却也面临尴尬。<BR><BR>  “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人来心不来还是没有用。”在南京大学做了多年辅导员工作的李老师表达了他的无奈,“现在的考勤制度都是治标不治本,不仅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还逼得学生们想出了种种应对之招。”<BR><BR>  为了应对考勤,同学之间互相帮忙代答,甚至雇人帮忙上课的情况屡有发生。至于在课上看与教学无关的书,甚至打瞌睡的大有人在。<BR><BR>  课堂<BR><BR>  如何才能吸引大学生?<BR><BR>  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甚至出现听课的学生太多导致本院系同学没有位置的尴尬;名人讲座也是济济一堂,很多同学甚至放弃晚饭的时间,早早在讲座地点占位等待。当我们总是冠以逃课生“不求上进的差生”的名号时,很多重点大学的优秀生却表示:“逃课学生不见得是差生。”<BR><BR>  “我逃课通常都是因为在图书馆看书,大学两年的时间,我在图书馆翻遍了我们专业的所有书籍,我觉得这比上课听一些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有益多了。”李芳理直气壮地说。<BR><BR>  “我觉得现在的课程太单一了,我逃课往往是去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王良说。<BR><BR>  而更多的同学认为,现在课本学到的东西往往和就业的需要脱节,因此与其困在课堂,还不如走出去多锻炼一下,积累工作经验,更实用,更有价值。<BR><BR>  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BR><BR>  “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高林说,“当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我们的课程开发和设置应该不只是为高校、研究所、企业高层培养学术型的人才,更多的是我们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BR><BR>  调查显示:59.1%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BR><BR>  高林建议,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进入实验室,进入实训基地,进入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课堂。要鼓励引进更多的既有学历又有行业经历的老师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有的放矢地教学。“只有把学生现在所学和将来职业所需结合起来,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林说。<BR><BR>  “学生不爱上课,教师应该反省,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应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有所改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玲副教授认为,“我们不仅要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教育学的知识,要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检讨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始终关注与专业相关行业的变化,并设计开发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BR><BR>  <BR><BR>  ■专家观点<BR><BR>  大学管理应该更人性化<BR><BR>  程方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BR><BR>  逃课现象的成因很复杂,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爱学习,一种是学生对老师和课程不满意。如果是后者,逃课其实也是一种选课。对于逃课不管肯定不行,关键在于怎么管。<BR><BR>  大学应该有这样一种机制,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提出问题。管理应该更人性化,比如广州医学院,通过网上平台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教学反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BR><BR>  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BR>黎陆昕(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BR><BR>  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BR><BR>  在教育理念上,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完全可以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所谓的就业压力大、需要提前适应社会只是逃课的一个借口,学生时期主业还是学习,应该珍惜时光扎实打下基本功。<BR><BR>  <BR><BR>  ■政策链接<BR><BR>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章第二节关于“考核与成绩记载”的规定,明确而严格地列出了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各项标准:<BR><BR>  第十一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BR><BR>  第十六条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BR><BR>  第十七条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5 23:09:00
原因是:假、大、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6 07:46:00
课堂“吸引力”源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魅力(缺一不可);来自于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应该只是讲坛,更多的时候它应该是能互动的“论坛”);也来自教材能“与时俱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6 07:54:00

问题就已经这么清楚了,那么老师和校长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还是即使发现了,也无力回天?

我看,我们在改变甚至是打破常规思维或方法时,存在太多的顾虑。那么想创新也就更难了。当不怎么健全的法律制度形成过剩供给时,人们在做事时,往往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6 19:21:00

大学的课堂,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这样的课堂能有人听吗.虽然说基础课的东西由于基础,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问题是,有些知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就这么讲的,现在还是这么讲,这似乎就有些问题了.

第二,要看现在的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是为了就业,那么,就应该该讲一些更加市场化、实践性理强的课程,如果是为了培养研究人员,那么,就没有必要大班上课,改成讨论班的形式效果似乎会更好。

第三,作为学生,应该有选择的逃课,我当然不主张不分白天黑夜的上网,玩网游,但一个学生应该有一个目标,如果真的学校的课和这个目标相冲突,那么,就应该选择逃课,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7 09:38:00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再就是现再好多大学的教师不会上课,没有吸引力。

好多教授,一心跑课题,不上课,不好好上课,或者已经退化到不会上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