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32 5
2007-06-08
<P>重新解读经典是当代人对如何应对危机问题的一种反思方式。本人最近在重读《资本论》,有一些心得,在本站提出来,与少数《资本论》深研者交流。先提出一个解读框架,今后逐步完善。</P>
<P>(没有支付能力却有深刻见解者可通过邮件方式与本人联系)</P>
<P></P>
<P>(为了防止被某些急功近利者轻易窃取思考成果,故本人设立较高的金钱门槛。待相关成果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后将解除门槛制约。为避免后来者以同样代价取得更多的信息量,在本帖的完善期间本人将不断提升门槛,请版主暂且保留门槛设置)</P>
<P>十论:</P>
<P>1、商品论。(1)后代人参与交换的权利如何实现,市场参与权在哪里?(2)当代人参与市场交换如何评价利益实现的公平性?(3)影子价格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P>
<P>2、价值论。(1)劳动价值怎样体现?(2)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社会必要”的社会表达机制是怎样的?(3)第二种含义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社会必要”的社会表达机制是怎样的?(4)自然资源的价值如何完成由无价值向有价值的方向转变?</P>
<P>3、资本论。(1)资本形态的多样化;(2)资本收益的多样化;(3)资本运动形式的多样化。(4)泛资本化与资本的消亡趋势</P>
<P>4、剩余价值论。(1)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自然生产力的开发利用;(2)剩余价值的形态转化与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3)剩余价值规律与资源环境的价值补偿。</P>
<P>5、生产价格论。(1)生产价格转向新的价值表现形态,将需要哪些条件?(2)生产价格的新的价值表现形态将具有哪些特征?(3)环境气候资源化在生产价格的形态转变中起何作用?</P>
<P>6、再生产论。(1)再生产的自然环境基础;(2)再生产类型的拓展;(3)再生产中的比例关系;(4)从循环经济看两大部类理论的局限性与再创新</P>
<P>7、货币论。(1)货币的产生与弱可持续发展(2)货币的局限性与资源的可获得性(3)货币的消亡与强可持续发展</P>
<P>8、地租论。(1)绝对地租的实质与生产力的科学布局;(2)级差地租的产生与生态补偿;(3)地租与经济发展的梯度效应</P>
<P>9、人口论。(1)相对人口过剩的“相对”在当代发生了什么变化?(2)人口相对过剩与社会保障机制的缺位;(3)劳动力价值补偿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P>
<P>10、危机论。(1)一般危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化;(2)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化与转嫁(3)解决公共危机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突破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8 18:38: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8 18:36:00

很想拜读大作,无奈您要的天价,我相信不会有人购买,更不可能有人参与讨论。

请楼主重新定价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8 18:47:00

愿意交流讨论的怎么会受此局限。邮件联系也很好啊。

本人设立较高的金钱门槛只是为了防止被某些急功近利者轻易窃取思考成果。待相关成果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后将解除门槛制约。为避免后来者以同样代价取得更多的信息量,在本帖的完善期间本人还将继续提升门槛。

当然,在这个论坛,有些明明是需要付费看贴的,却偏偏有人不付费也读到。对这些人我也实在挡不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8 19:09:00
以下是引用经济学定式在2007-6-8 18:47:00的发言:

愿意交流讨论的怎么会受此局限。邮件联系也很好啊。

本人设立较高的金钱门槛只是为了防止被某些急功近利者轻易窃取思考成果。待相关成果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后将解除门槛制约。为避免后来者以同样代价取得更多的信息量,在本帖的完善期间本人还将继续提升门槛。

当然,在这个论坛,有些明明是需要付费看贴的,却偏偏有人不付费也读到。对这些人我也实在挡不住。

如果是这样,那么邮件联系和论坛购买同样不能解决老兄所说的问题啊。那就不如,老兄你等发表了之后,再来发言、讨论。

建议老兄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看法吧,大家看了之后,有愿意购买和愿意联系的就去,现在老兄介绍的太简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9 20:41:00

(没有支付能力却有深刻见解者可通过邮件方式与本人联系)

楼主想抄袭我们的观点三

我才不上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0 17:39:00
这很像是制造和破解“囚徒困境”的一种实践。如果有学术价值的帖子作为一种纯公共领域的资源,那么,帖子大概只有两类人愿意提供:一是高尚的利他者,二是为培养交流者的学术自利者。如果作为准公共领域的资源,则可以起到对部分抄袭者的自然屏蔽作用。交流应该是“双赢”才有意义。很多人在这里“搭便车”,这里的知识生产会放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