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552 2
2007-06-08

作者:CINDY BIN

  日前,奇瑞汽车又有两位海归离开公司。他们是奇瑞汽车副总经理阚雷和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辛军。

  他们的出走,被认为是2006年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等海归出走事件的延续。

  加盟奇瑞之前,阚雷是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CEO,辛军则在美国本田从事发动机研究,许敏是美国伟世通公司惟一的发动机燃烧领域院士。

  当初,这几位海归来到奇瑞,对未来有无限憧憬。奇瑞对他们的到来也寄予很高的期望。

  蜜月期过后,双方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一段不小的距离。

  需求定位不一致

  奇瑞看重海归们的技术能力,但海归们的抱负不只在技术。

  比如许敏就认为,在中国汽车公司研发中,海归们不仅仅充当技术的领头人物,还是技术管理者。离开奇瑞后,他一度决定单枪匹马、自起炉灶,成立汽车设计和研发公司。但最终觉得时机尚未成熟。

  需求定位上的差异,是导致双方分手的根本原因。

  海归水土不服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对许敏的评价是:“知识分子,管理水平不行。”

  大量的海归没有管理经验。他们在国外都没有处在真正的管理岗位上,或者仅仅处在较为底层的管理岗位上。

  而且,在管理方式上,中国和西方国家有本质区别。西方管理以数据说话,中国的管理以人的感觉说话,并且或多或少有人际关系的因素。

  海归们把在国外接受的管理理念,运用到中国自己直接主导的管理体系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运用不当,造成双方互相难以接受的局面。

  要想回来后有所作为,海归们就要先适应中国的国情,学习中国的管理方式。

  老板急功近利

  许敏曾经提醒海归:“中国的本土汽车公司在使用海归的时候,常常有各种各样的目的。

  “他们可能以海归装点门面,并不想用这些人真正做事;他们可能目光短浅,过河拆桥;他们中的个别领导人可能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因此,一旦归国,需谨慎选择。”

  很多海归对此深有感触: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其他企业,对待海归,实际上不仅对待海归,对待所有的员工都存在着短期雇佣的心理。雇主与雇员不是长期的关系,而是今天用得着你,就用你。

  研发是一层纸,一捅就破。老板觉得,捅破这层纸之后,海归们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海归们洞悉老板的心思后,没有了工作积极性,结果大家慢慢就走了。

  尽管海归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海归们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老板们如果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职位,海归们也许就能人尽其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9 10:04:00

  很多海归对此深有感触:一些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其他企业,对待海归,实际上不仅对待海归,对待所有的员工都存在着短期雇佣的心理。雇主与雇员不是长期的关系,而是今天用得着你,就用你。

  研发是一层纸,一捅就破。老板觉得,捅破这层纸之后,海归们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海归们洞悉老板的心思后,没有了工作积极性,结果大家慢慢就走了。

  尽管海归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海归们的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老板们如果遵循以人为本的精神,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职位,海归们也许就能人尽其材了。

其实,主要是本土老板的伦理意识不强,过河就拆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23:39:00
这个有个水土适应的过程,相信随着中国慢慢和国际接轨,这个应该不成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