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的研究生考试终于告一段落了。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以总分389从上海一所普通的商科学校考入了复旦大学金融系。回顾我的考研历程,真正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始于暑假,前后大概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这半年,是我这辈子读书最为用功的岁月。为了一个梦想,我义无返顾地赌上了半年的时间和失业的危险,取得的结果也符合一个标准的喜剧,用心付出的孩子得到了想要的收获。从未试过为了一个目标可以坐那十几个小时不动,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顶着沉重的睡意挣扎着爬起来,当手被冻僵了还得不停的写啊写,孤独、寂寞、绝望、失败的感觉我都曾饱尝。这一切的一切,我想都会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考研给我的,不仅是一次再深造的机会,更是一次对人生态度的调整。
下面是对于各门功课的具体学习经验总结:
政治:
高中时候我就对政治比较头疼。太多的概念和标准的术语,是我这懒惰的人所厌恶的。所以对于考研政治,说实话一开始还是没什么底的。这次考研在政治上花费是四门中最大,光辅导班就报了两个。我是8月份开始看政治的,确切的说是跟着恩波辅导班逐步把政治理了一遍。我上的班里,邓论是徐明德讲的,马政经是鲁生,毛概王明生,马哲是任汝芬。个人感觉鲁生讲的最好,听完他的课回头再好好看看他编写的讲义,基本上没有难点了。徐明德擅长讲笑话,是枯燥的考研政治中唯一的亮点。只是有时候废话过头影响了正常的上课内容。王明生是那种中规中矩的政治老师,但他在冲刺班时候概括的讲义和考点挺不错的,虽然没有压中题,但基本上能把毛概的思路理清了。最差的是任汝芬,顶着考研政治“泰山北斗”的称号,上课吹牛又没教多少东西,他的课上马哲基本没弄懂。编写的那几本序列一二三也很差,唯一的亮点是《最后三套模拟题》倒挺不错的,前面的选择题好象还压中几道时事。但是就辅导班来讲,如果有人要报恩波的话,千万要避开任老头的课!
8月份跟着辅导班过了一遍政治后,差不多到10月底上冲刺班前就基本没再看,到了10月底的时候,我又花了大约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好好把书看了一遍。紧赶慢赶终于在上冲刺前把政治过完第二遍。上冲刺很多东西和暑假里讲的重复了,主要还是再听听有没有不懂的,领几份精简过的资料回去看看。回去后又加了把劲,基本上在11月底的时候把选择题给搞定了。回头12月的时候开始背大题目,先把自己认为可能的大题目考点归纳出来,然后每天早上起来背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老记不住,一直背了两个多星期的时候才开始有点感觉。岁数大了记忆力的确比以前下降很多吧。徐明德有个笑话是,应届生起码背三遍,往届生大一岁多背一遍。幸好我是应届生,要是大个几岁还不背死在政治上,呵呵,开个玩笑。
一句话经验:翻烂红宝书
参考书目推荐:
历年真题,最起码研究个两三遍吧。政治选择题个人感觉挺简单的其实,看看这几年试卷就知道不难。许多模拟试卷都把选择出的很难,其实没什么必要。
高教社出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绝对的权威,最起码看三遍!
辅导班发的资料,基本上对照红宝书,再看看辅导班的资料,政治课本就可以不看了,有些老师还归纳出重点和考点,直接背下来。
买本选择题的练习书,市面上什么1000题,1800题多的是,不用多买一本就行
快考试的最后几天,买几套模拟题做做,掌握感觉,任的《最后三套题》就不错。
临考的时候再找几份各个老师出的时事政治题,对照着看看就行
英语:
客观的讲,英语是我这四门中花费时间最少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门。没买太多的参考书,也没报过任何辅导班,甚至连单词也没认全。英语的战线拖的很长,是最早开始复习的,但却是最不上心的。大三下的时候开始准备背单词,但一直到学期结束才背了一半。而且很多背过就忘。暑假的时候把重心放在了数学上,英语就是从学校借了本阅读练习来做。直到我看过真题后,才发现上面的试题根本和考研的不是一路货,一点练习价值都没有。
真正进入英语的复习应该是在11月份左右吧。那个时候看到周围的人早把真题翻烂了。自己连真题都还没开始看。开始有点急了。定了个计划,在一个星期里把真题过一遍。做真题主要还是侧重于前面的阅读,作文则没写过。发现做了几篇下来后,一开始的感觉挺不适应的,后来慢慢稳定在错3个阅读题型B,阅读C基本能不错,A么好歹保持在6分左右,分析一下,再往上提升的空间也比较小,花费的时间也大。也就没再多花心思。只是每天尽量抽出时间来做四篇星火的阅读,一周做两套朱泰祺的模拟卷。
最后的作文部分,我也只是花了两天晚上,根据暑假里买的两本作文模板书,归纳了下开头和结尾以及过渡段落的句型结构,上了考场去套。而且效果还真不错,应该说那篇大作文个人感觉还是挺成功的。但是小作文的形式实在太多,只能放弃。最后考试的时候小作文是写的一塌糊涂,估计连个及格分都不到吧。
一句话心得:抓住阅读!
参考书目推荐:
《历年真题》,其实也不用做太多遍。关键是通过做题找准考研出题的思路和风格。阅读的词汇量感觉也不太大,我的高中水平词汇量也能看懂。关键是对于长句型的理解要到位
《朱泰祺模拟卷》,老朱编的模拟卷水平很高,基本上和考研的试题难度相当。不愧是原考研命题组长。考前一个星期每周最两套,保持状态即可。千万不要做《毕金献模拟卷》,太难而且又没有参考价值,考前做这个除非你的英语好到了一定境界,不然太打击人。
找本自己喜欢的单词书,把单词过几遍,这种书挺多的,星火啥的都可以
作文模板书,去书店或图书馆选一本自己觉得合适的,考前花一点时间好好看看历年的真题和对应的模板,再自己归纳下适合自己的几个套路。上考场去套就行。
数学:
数学是我这次考研中花费的时间最多,精力最大,收获也最大的一门课。这次的数学大家的分数普遍不高,我的135也算能拿出来显一下。
数学的复习开始于大三下,报了学校里的一个数学选修课辅导班,但说实话那时候还没进入状态。一直到学期末的时候,自己才看到微积分的前半部分,只到算点积分的层次。对于数学的复习,真正来讲是从七月份开始的。暑假回家后,一个人在家里差不多关了一个多月,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上了,那本书编的不错,可惜有很多超纲的题目,又偏难。但当时也没想那么多,真题都没做过呢怎么知道难度呢。稀里糊涂的花了三个星期,终于把厚厚的习题指南给看了一遍。感觉就是囫囵吞枣,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所剩的时间不多了,转眼就到了恩波辅导班开学的日子,也没来的及再看一遍就开始上强化班了。
上完强化班,感觉最大的收获是微积分这块掌握的差不多了。但线形代数和概率论这两部分和考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上完辅导班已经到了9月开学的时候了,接下来的9月和10月的前半个月,我差不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数学上面,把李永乐编的那本书给仔细看了一遍。还很仔细的归纳了自己认为的很重要的考点和容易疏忽的知识点。又做完了陈文灯的15套题和李永乐的600题,当完成这些的时候再回过头去做真题,那真是一个轻松。我还特意把做数学的草稿纸全部堆起来,12月的时候当我看着厚厚一沓用过的草稿纸时,我心有就有种预感这次数学取得好成绩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剩下的11和12月,基本上没再看数学,只是每周做几套卷子保持自己的状态。这里得说明的是,感觉我犯了个小小的错误,就是没有再系统的回顾下数学,做的题目量也不够多,所以导致自己在考前的几天数学的感觉明显下降,远不如10月底时的那种状态。所以本来计划数学要尽量拿满分的,但因为自身水平的下降和这次数学难度提高,没能如愿。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的数学难,其实并不是难在技巧上,而是难在计算能力上。而近几年的试题发展趋势表明,考研更侧重于对基础知识能力的考察,扎扎实实的计算能力,是拿高分的保障。怪题目计算繁或者自己粗心算错,都是为自己计算能力不够扎实而找的借口。要想数学上考高分,一定要保证自己多做题,而且尽量按照苛刻的时间限定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场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水平。
一句话秘籍:第一,做题,第二,做题,第三,还是做题。
参考书目:
历年数学真题
陈文灯:《高等数学复习指南》,《15套卷》
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400题》
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再自己找点合适的练习卷做做。
金融联考:
我的专业课考的是金融联考。选择金融联考是因为个人觉得金融联考相对公正,不存在本校或本专业同学的相对信息优势,而且复旦的金融只能选择金融联考。联考的内容很多,大致分为宏微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以及投资学。比一般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多了许多,当然相应的,正如有人说的联考难度不大,至少对比北大的专业课试卷是如此。但这么多海量的内容,要在复习三门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看,的确是件比较难的事。
专业课的复习我开始的也挺早,但也是断断续续的,书很早就买好了,大概也就是去年此时就按照06考研的要求备齐了大部分。但一直放着没看,只是在五一放假的时候在家翻了翻货币银行学和西方经济学。感觉专业课毕竟以前学过,大学四年也一直和相关的课程打交道,所以上手不是很难。就一直拖啊拖,直到12月初了才突然发现,剩下的时间只有不到50天了,而专业课买的那些书,还都没怎么看。而专业课是大头,占了150分,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当时一下子慌了神了,赶快重新制订了学习计划,剩下的12月,基本上都送给了政治和专业课。政治是背,而专业课是对照着考纲,仔细看金程出的《金融学基础辅导》,俗称白皮书。此时那本《金融学基础冲刺》也差不多出来了。其实就是指南的精简版再加上一些习题。非常不合算。差不多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把白皮书过了两三遍,对照着真题背了一些概念就上考场了。当时的感觉就是专业课复习的很不充分,复习时间有点紧,很可能栽上面了。结果出来的时候也的确不高,108,要是运气不好的话真会被他害死。个人感觉专业课还是应该提早看的,特别是金融联考的专业课,内容实在太多了。
一句话教训:专业课要提早看,认真看,反复看。
参考书目:《金融学基础辅导》(白皮书)
《金融学基础冲刺》(红皮书)
《西方经济学》 人大高鸿业版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
《金融市场学》 张宜春、郑振龙
厦门聚英出的一套模拟卷
历年的真题变化挺大的,参考价值不大。但07年的卷子明显开始侧重于微观金融,计算题大量增加,据说08会保持这种风格,所以07的卷子还是有点参考价值吧。
场外因素:
如果把考研比做是一个竞技场的吧,除了上述四项必备的竞技技能,还有许多来自自身或外在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局势的发展。对于这些,处理不当就可能让自己精心的准备付之东流,所以必须加以重视。
1, 保持正常的情绪。不要过于兴奋激动,更不能长时间的陷入低潮期。考研期间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要做到及时调整和处理。
2, 加强身体锻炼。考研即是对脑力的考验,更是对身体的考验。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支撑走过这漫长的考研岁月的。每周应该抽出点时间做运动,男生去打打球,女生跑跑步什么的都可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3, 冷静应对各种诱惑。考研的路上,会面临各种诱惑。当班上或者寝室的同学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时,你是坚持你那小小的梦想,还是为了一份平稳的工作而放弃?如何在工作和考研之间做出选择,是每个人都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4, 找个战友,和你一起奋斗。考研的路漫漫,最怕的就是孤独。所以有个战友,能在心理上替你分担许多忧愁,彼此间又能增加向前的勇气和自信。
几点经验和教训:
1, 复习要趁早,越早行动,越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掌握主动,我这次考研定目标和开始复习的时间都蛮早的,但中间拖沓过很长一段时间,差点害了自己。
2, 真题要在复习开始前做几套,感受下考研的难度和自己的水平,而且可以反复做反复看。
3, 资料要精而不是多,许多我在5432上下的东西到现在看都没看过,因为自己买的就够看了。
4, 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从长远的到近期的,这样才能有方向不至于迷失。虽然我自己订的计划没有一个是从头到尾全部完成的,但有个计划总比没有好。
5, 最后我想说的看似和第一条有矛盾。这次我的复习时间并不是很长,网上也经常有对于复习的时间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一个九流大学的烂饭学生考复旦研究生的经历》还有一篇是《超强却又谦逊得可以的跨专业考研经历》。前者是一个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跳入龙门的“烂饭”,后者则是花了甚至不到半年的时间冲进清华经管的大牛。前几天更夸张的是有一篇“复习一个月的时间考360+”的文章。所以时间的长短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感觉时间不够的话,千万要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毅力,信心还有恒心。相信自己,定能海阔天空,拥抱美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