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2704 1
2005-04-22

2005-04-15

农村教育要走出困境,政府需要做出制度性的改变。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后,每一届政府都拿出点钱来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但一般都是以财政专项的方式下达。但从宏观角度讲,中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丁宁宁强调,因此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来保证中国教育经费比重的提高,保证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和义务教育所需的办学条件。

  投入和规则相比较,我认为规则更重要!他将教育经费比重一直提不高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制度性的改进:这种财政专项拨款的办法,使增加教育投入变成增加政府个别部门的权力,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并没有随着GDP的增加而达到应有的比例。不仅随意性太大,而且本来是政府的责任,却仿佛变成个别部门所施恩惠。

  靠专项拨款的办法解决不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的财政体制带有很深的“分灶吃饭”的烙印。他说,中央对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是否真用在了教育上,根本无法知道,因为从中央到地方要经过好几层政府。结果只好采取专项的办法,靠财政部的处长们带着专项经费到县里去“办点实事”,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只有分清了中央、地方政府的责任,将义务教育所需的经费落实到各级政府的预算上,教育经费才能稳步提高到“科教兴国”所需的比重。

作者:李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23 16:10:00
确实,要真正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必须将经费的拨付制度化,让各项应有的教育管理事务都能有制度性的安排,这里最重要的是要(1)把相应的经费基础加大,在GDP中的比重提高,以能保证农村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至少不能让学校的师资严重缺失吧)(2)加强经费管理力度,把管理行为制度化,日常化,让学校这个公共教育资源能有经常性的资金供给,让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能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