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透明白在2005-4-26 22:09:36的发言: 有漏洞!
商人给了所有的金子给农夫,农夫背着水和金子,商人轻装上阵,最后农夫累到了,商人拿了剩下的所有的水和他能够拿动的金子走出沙漠!
两个人都是理性的,但是理性是不一样的,即农夫认为我用一杯水换了所有的金子,但是商人却想我先用金子换了水,但将来会用体力换来很多!或者说在博弈中策略不完全,均衡随时间改变了!
其实最好的结果是合作!
欢迎你加入讨论,你提出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按价值意识理论,人的行为选择是以自行值最大为原则的,也就是不仅要求行为价值为最大,而且行为的把握系数也要足够的大才行,其行为表达式为: 自行值 = 把握系数 X 行为价值 或 自行值 = 把握系数 X (|所得价值| - |所付价值|) 假如行为价值很大,但对行为的把握系数很低,那么该行为的自行值也不会很大。
从农夫“卖水”的例子来看,如果这个农夫有一些生活经验(或是足够理性的),他将会发现把所有金子换到手其风险将是很大,能安全走出沙漠的把握性很小,所以这种选择的行为价值虽很大,但其行为的自行值却不高,相反用水与商人换取适量的金子则这种行为的实现把握将很大,因而其行为自行值反而更大。所以,最大可能是农夫与商人的交换是以农夫觉得最安全且尽可能多的金子为限。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价格与他们先前各自获得物品的成本并没有关系,只和他们各自的需求和经验有关,而且,这种交换的价格确定范围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