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0128 67
2005-04-22

一个商人和一个农夫从一个沙漠中的荒村中走出,他们要穿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寻找绿地。商人背着一麻袋沉甸甸的黄金,而农夫却背着满满的一桶清水。

走了大半天之后,商人渐感有些口干,于是和农夫说:“我给你一两金子,你给我一杯水吧?”农夫想了想说:“不行,我给你一杯水,你要给我二两金子才行。”商人心想你真是不识抬举,一杯水值多少钱?我给你一两够多了。于是,两个人没有谈成交易,继续向前走去。

午后,太阳当头,人也感到闷热,商人更感觉渴的难受,于是又和农夫说:“好吧,我给你二两金子,你给我一杯水喝。”而农夫这时又说:“不行,现在你要一杯水需给我一斤金子才行。”商人听了非常恼火,心想这分明是在敲竹杠嘛,于是两人又没有谈成,继续朝前方走去。

可走了没有几个时辰,商人终于走不动了,躺倒在地上向农夫求道:“我答应你的条件,并再加倍给你两斤的金子,你给我一杯水喝吧!”可是农夫这时却说:“给你一个杯水可以,但必须把你的所有金子和我交换才行。”商人痛苦的难以言表,只是缓缓的从牙缝了吐出了两个字:成交。

商人最后和农夫的交换就是那杯水的价格。有人会说那只是一个特例的情况,其实这种特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一件稀有物品(如古董等)的交易,或在垄断市场下商品交易等。但是,如果你因此认定商品的价格都是这样产生的,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商品的价格更多的是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产生的。

价值意识理论强调,交换行为分为:个体交换和社会交换。个体交换行为就是在只有交换双方的交换行为,没有第三方参与竞争,上面的商人和农夫的故事就是一个个体交换的例子。价值意识理论认为,人的交换行为与其他所有行为一样,是受行为求大值定理[1]支配的,其交换的目的就是使行为价值最大化,因此当交换双方的行为价值都为正值时交换就可以实现。所以,个体交换的价格取决于交换双方对商品的需求度的大小(或财富价值[2]的大小),而和我们以往经济学中所理解的“抽象价值”(或耗费的代价等)无关,因此,个体交换所形成的价格弹性可能很大。

与个体交换行为不同的是社会交换行为,即当交换行为的当事人在三个以上时,这种交换行为就被视为社会交换行为。社会交换行为也是受行为求大值定理支配的,但其交换行为的实现却是在交换双方都处在自行值[3]最大时才行。因此,社会交换的商品价格取决于获得该商品时的所花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代价的总和,即物品的财产价值[4]。不过价值意识理论并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财产价值来确定,而是指出社会交换中的商品价格是通过竞争而趋向于它的财产价值。

—————————————————————————————————————

参考文献:

[1][2][3][4] 石明:2005,《价值意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2 18:07: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22 19:52:00

例子中有很多隐含的假设。

问一个问题: 如果沙漠无边,农夫又如此“自利”,他需要金子吗?这时的交易量应是 0 。

行为求大值定理,能不吝介绍一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2 22:00:00

一望无边并不等于沙漠无边,两个人既然选择了走进沙漠寻找绿地那么他们主观预期上是肯定认为是能找到的,尽管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如此,但人的行为选择总是按自己的主观预期进行的。

本例子主要目的在于说明个体交换的商品价格是按人的需求度大小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商品价格如果是在个体交换的状态下,其价格将与生产成本无关,只与交换对方对商品的需求度大小有关,需求度越大,商品对于他来说所得价值就越大(或者说效用越大),那么交换的价格就越大。

行为求大值定律是决定行为选择的唯一定律,即人的行为选择和进行总是使自己的行为价值趋于最大化。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概括的表述,还有很多相关内容这里不可能简单能说清楚的。

在我看来,经济学的许多结论都可以从行为的这一基本规律中推导出来,同样,经济学中的许多尚不明了的现象,我们也可以从行为的基本规律中探索出来。这点现在是很少被人重视,但我想终究会被认识到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2 22:04: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2 22:10:00

"一个商品价格如果是在个体交换的状态下,其价格将与生产成本无关,只与交换对方对商品的需求度大小有关,需求度越大,商品对于他来说所得价值就越大(或者说效用越大),那么交换的价格就越大。"

同意。但在社会交换的情况下不是也如此吗?

什么是生产成本?本质上是机会成本,而我以为机会成本的实体性本质是效用。它的大小也是由“需求度”(我认为与边际效用同义)决定的。

行为价值的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是不是同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2 22:47:00

在社会交换的情况下,价格与个体交换完全不同,你会发现在完全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按需求者的要求也不是按生产者要求,是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趋向一个等价的交换。就如同马经中的价值规律那样,只是价值意识中的社会交换等价原则其价值与马经的价值定义并不相同。价值意识理论中的社会交换等价原则与行为求大值定律是完全统一的,是从后者中衍生出来的。

行为价值最大化与效用最大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用最大化过于笼统,其定义也十分含糊,到底指什么效用最大化,是指得到物品效用,还是什么呢?你能给出一个清楚的界定吗?而行为价值最大化定义和对象都非常清楚、明确,并且可以用公式表达出来,即:行为价值 = |所得价值| - |所付价值|。其对象就是指行为人自己的行为的所得价值和所付价值的绝对值差值,没有其他歧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22 23:22:00

请再细说你的“等价原则”和“所得价值”、“所付价值”的定义。

效用的最大化以后再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