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一审败诉的四重推动作用
中国网 | 时间: 2007-06-10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在总价值4000余万元的政府采购中,卫生部和发改委最终选中了定价最高的厂家。为此,采购流标公司向发改委、卫生部提出了书面质疑,但没有得到答复。北京现代沃尔以“财政部的不作为”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将财政部告上了法庭,一审胜诉。(《北京晨报》6月8日)
财政部一审败诉,具有标本意义。
其一,推动财政部工作模式的转变。关于这一点,财政部官员在法庭上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审判决打破了我们长期的工作模式,将对今后的政府采购工作产生影响。”作为政府“钱袋子”的看门人,财政部理应改变过去“甩手掌柜”的形象,要成为负责任的财政部门。监管相关部门如何花钱,这既是财政部门的权力,更是其理应承担的义务。
其二,推动阳光采购,推动反腐工作。就这次采购来看,卫生部和发改委招标只选贵的,只选同一家仅诞生两个月的竞标企业,实际上就让招标成了一种形式。招标本来可以通过竞标,采购到物美价廉的东西。而这种却专挑贵的买的招标方式,实在令人疑惑,其中究竟有没有猫腻,值得怀疑。从以往事实来看,政府采购中腐败案件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对此,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好好查查,以此进一步推动我国反腐工作的进行。
其三,推动司法独立。虽然法院的经费还必须仰仗财政部门的拨款,但在法律面前,北京市中院依然秉公执法,这就是一种司法独立的表现。这种独立执法精神,也就给其它法院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推动我国司法的独立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将推动更多的企业打破“潜规则”。政府采购中有许多潜规则,一些企业即使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但为了自身长久发展也往往只能忍气吞声。从这次流标的北京现代沃尔来说,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还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考虑,在客观上都起到了打破政府采购“潜规则”的作用。而北京现代沃尔一审胜诉的事实,将鼓励更多遭受不公平对待的企业,面对类似情况,加入到打破政府采购“潜规则”的行列之中。(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