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西斯有限公司(Boxes Ltd.)在得克萨斯州桑利斯海滩的一个小工厂里生产瓦楞纸箱。桑利斯海滩是一个以老年人口为主的退休人员社区,在过去的10年中,其劳动力人口规模一直在缩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劳动力短缺已经导致博克西斯公司无法雇佣足够的工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生产目标。即使公司支付给工人每小时10美元的工资——几乎是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去年,博克西斯有限公司新聘请的经理给公司提出了一个支付加班工资的方案。在她的方案中,工人们在他们工作的前8个小时里每小时得到10美元工资,但每天在8小时以外的工作时间里每小时工资为15美元,这个方案解决了公司的难题,这一年公司的生产水平和利润都上升了20%。为什么这位新经理所提出的加班方案为公司吸引到的工人比单纯提高工资要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3 11:30:40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似乎不具有典型的分析价值。
在原有工资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加班工资,自然会有收效。另外一点:人在加班时(当然要有报酬)的心理和正常时间不太一样,很有创收的喜悦。
这种工资方案可以有效地吸收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因为老人们是无法长期加班的,经理的这种方法有效的区分了劳动力市场。提高了边际工资,成本的上升也不会很大,一种有效的要素价格歧视政策!
不过还是搬家的好![em01]
不明白,加班工资比正常工资多50%不是正常的么
这种要素价格歧视政策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工资增长的收入效应。---即因为工资的增长到收入的增长,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更偏爱闲暇!造成供给的劳动的减少!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吸引到的工人要多。不过我认为就只有一家使用这种政策,这种效应好像不应该占主流。
同意上面的说法。
这个问题在于,工人对于加班工资的反映基本上是纯的替代效应,即预算线围绕选择点转动所产生的最优选择变化。加班给予额外工作的时间更高的报酬,而直接增加工资给予全部工作时间更高的报酬,为此,直接增加工资的效应包含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而加班工资引起的是纯的替代效应。所以,根据斯勒茨基方程,我们不能判断直接加工资最终是导致劳动供给的增加还是减少。
这个问题涉及效用论中的两种效应问题与显示偏好原理的运用。关于为什么直接加工资会导致劳动供给增减的不确定性这个方面,可以查查劳动的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是怎么推导的,就是这个原理。
本题还可以做图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5 12:11:12编辑过]
当然,这个是首先是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经理提供的工资也是不低,当然也不会太高,高的话也不会出现雇佣不到人这样的程度,也不会在加班加资措施出来之后有这样的效应,当然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不存在因为工资的涨高出现的偏爱闲暇,减少劳动力的情况出现.(只是本例)
我初学者试说一下,不要见笑哦~
是不是预期收入的差别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对性新的方法产生反应呢?
8楼解释得很准确,可以参见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的现代观点》p218
“如果经理采取8小时以外小时工资边际递增,如14,16,20,效果是否更好? ”
单就目前急于增加劳动力的情况应该是更好的!但要考虑公司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个例子,我想还没有说的足够清晰。单纯提高工资提高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清楚,只是说到生产水平和利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