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160 25
2007-06-14

大学的地区录取歧视伴随高考至今,期间也不断有争议,但教育相关部门至今都一直没有给出令争论双方满意的答案,其中令人诟病最深的就是北大清华等名校在京录取人数与其它地区的巨大反差。

一直有人推辞说北京学生素质较高,但讽刺的是,其实北京考生的高考成绩并不比其它地区考生好多少,甚至比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高考成绩要低得多。或许又要有人说,成绩并反映不出考生间实际素质的差异。说得好,既然高考反应不出学生素质的差异,那为什么同一群人仍然每年都还在为高考辩护,你们不是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更令人想不通的是,在北京这样以高素质学生自称的地区却出现了令人不齿的辱师事件,享受着如此优厚条件却做出如此忤逆的事,真不知道那些人民教育的公仆改以怎样的颜面去面对贫困山区儿的贫困失学童们渴望的目光?又该以怎样的说辞去搪塞每年因为地区录取不公而落榜神伤的考生?

在中国这样教育公共资源紧缺的国家,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本身就相当突出,再加上如此众多的体制弊病,何以谈教育公平?又如何能使教育资源得以有效的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14 22:39:00

有些不公,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来慢慢改变,急也没有用,不公,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秒钟就有了不公,如果你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估计就不会在这里发这样的贴了,并且还生怕以后没有了这种不公,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4 23:56:00

中国教育的不公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可能这还有相当的路要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正在得到改善,至少对招生来说,更多的人能进入到大学进行学习深造,不像10年前的精英教育,只是少数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相比之下,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09:47:00
这件事年年人代会有人提,但是没有用,就像北京户口一样,改不了。本来分地区录取是为了能让一些偏远贫穷省份的学生能上得了学,但现在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地方利益,如果不分地区录取,那么,又如何体现北京人的与众不同呢,学校凭这个向地方政府要钱,要物,现在已经形成利益集团了,想破都难,没有办法,这种制度还将继续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至于是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反正,估计我是看不到改革的那一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10:07:00
重点大学分地区录取若向贫困地区倾斜尚好理解,若向本城市倾斜,这就有点“自怜自爱”了,毕竟是国家的投资,权力是应该受到监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5 11:04:00

北大、清华、复旦等现在看起来象是地方性的学校,而不是全国性的学校,对其他地区的招生好像是这些地区向别人施舍一样。如果说北京、上海地区的学生素质高,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恰恰是高校给北京、上海的招生名额太多了,如果别的地区也可以达到80%~90%的入学率,别的地区学生素质也会高的。别的地区因为名额少,人多,怎么办??录取的标准仅仅是分数,大家就只能靠提高分数来竞争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素质教育就等于放屁。

大家为什么毕业都不想回去?就是因为知道,在大地方有优惠的政策和利益,为了自己的子女不再受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大家就争先恐后涌向大城市,发达城市。落后的地区只能有看的份。

中国目前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机会的不公平,就是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动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来左右国家的决策。让这种不公平继续下去,甚至加剧这种不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