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将于11:45分结束.期间没有时间回答的问题,我们会代转给姚教授,他也会尽力回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0 11:45:46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姚教授你好!
我拜教的是 请你评判: 在商品经济的范畴里,是否存在劳动等价交换的形态?
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马克思讲的劳动力两重性就是讲的这个问题。所谓等价交换,就是等量劳动交换,这里的劳动指的是抽象劳动。讲等价交换是指商品与货币交换,因为“价”需要用货币来表示,这是劳动交换的表现形式,所以劳动等价交换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问题在于抽象劳动如何衡量。比如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如何交换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谢谢各位的热情参与!
由于时间关系,对有些网友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回答。如有疏漏,敬请谅解!欢迎到浙江大学访问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0 11:51:23编辑过]
姚教授
您好
斯密-杨格定理认为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而市场范围可以用有效需求加以度量.中国当前的低工资水平可以保持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但是却以国内市场需求的代价.中国做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在市场规模的大国 是否可以像美国历史上那样实行"高工资战略" 以大力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做为长期经济发展的保障呢?
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疑惑需要姚教授的解答和指点,但是囿于时间的约束,无法全部加以解决.我们暂时将这些问题和疑虑记在心里,留着在论坛上继续讨论.再次感谢姚教授出席本次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热情支持。希望姚教授继续关注人大经济论坛,与热心会员深入交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姚教授辛苦了,支持支持!
http://www.xhhnet.com
再次感谢姚教授热情参与人大经济论坛的访谈,并将访谈时间一再延长.
姚老师对访谈前网友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因为时间的关系,访谈时不能逐一答复.待访谈结束后,我们会尽快整理出来.
我们也会评选出并嘉奖这次访谈的热心会员.
本次访谈至此结束,谢谢各位!
姚老师:
能不能就“劳资双方的力量悬殊与劳动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这方面的话题谈一下
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
现有的劳资双方的力量悬殊的发展趋势如何?如何抑制或加速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