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朋友来信咨询国内区域经济学(或城市经济学)专家情况,以做为考研、考博或聘用参考,特设此贴。欢迎各位朋友(特别是专家的学生)发贴介绍一下自己导师。内容主要包括,所在学校或研究单位、研究领域、科研成果、教育背景、国际交流等
本贴原则上不允许发评论贴,每贴资料详细者奖励10-100论坛币不等。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专家:朱显平 研究领域:世界经济 俄罗斯经济
科研成果:
1. 俄罗斯经济改革措施的调整,论文,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2期 
2. 对俄罗斯经济负增长的理论评价,论文,西伯利亚研究,1999年第2期 
3. 俄罗斯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中俄合作机遇,论文,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6期 
4. 俄罗斯稳定化的思考,论文,经济纵横,1999年第7期 
5. “宏观优先”在俄罗斯的失误,论文,今日东欧中亚,1999年第3期 
6. 析俄罗斯工业恢复时期的国家作用,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3期 
7. 图们江跨国自由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论文,世界经济,1998年第8期 
8. 析俄罗斯货币政策及启示,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9期 
9. 危机后俄罗斯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论文,世界经济调研,1999年第52期 
10. 俄罗斯世纪之交的经济形势,论文,世界经济调研,2000年第13期 
11. 俄罗斯转轨经济政策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国际交流:
◆1998年1月 中东欧和俄罗斯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俄罗斯) 
◆1998年12月 世纪之交俄罗斯远东利用自然资源国际研讨会(俄罗斯) 
◆1999年1月 俄中经济关系专家咨询会议(俄罗斯) 
◆1999年8月 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研讨会(俄罗斯) 
专家:赵儒煜 研究领域:国际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日本经济纵横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 
2. 国际经济理论问题探索,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3. 后工业社会反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4. 中日产业发展比较,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专家:吴昊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1. 战后日本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长白学刊,1998年01月
2. 日本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论文,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02月 
3. 论开放的地方主义下的东亚经济合作,论文,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年01月 
4. 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论文,东北亚论坛,1999年04月 
5. 处于变革中的日本式企业,论文,现代日本经济,1999年05月
6.知识经济中的企业权力结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期。
7、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设想,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5/10。
8、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新长征,2003/02/10。
专家:衣保中 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学 经济史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中国东北农业史,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12月 
2. 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7月 
3. 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4. 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 
5. 近代东北地区林业开发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月
6. 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专著,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 
7. 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著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07月 
8. 东疆史略,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 
9. 中国东北通史,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9月 
10. 东北区域经济研究的现状与课题,论文,日本《環日本海研究年报》,2001年4月
11. 中国东北区域经济,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2. 区域开发新论,论文,东北亚论坛,2003年9月
出国交流 
◆1995年3月15日—4月5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研究学术讲座(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
◆1995年8月9日—17日 日本战败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东京、长野)
◆1996年11月15—25日 日本移民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阪田市)
◆1999年11月9日 环日本海国际学术交流协会1999年度研讨会(日本)
◆1999年11月26日 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交流研讨会(日本一桥大学)
◆1999年11月27日 东亚社会变迁与国际环境研讨会(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
◆2000年2月21-28日 受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邀请,参加了该所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日本)
◆2000年2月24日 受邀请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作了题为《朝鲜移民与东北水田开发》的学术报告(日本)
是首发贴,也相对比较详细,奖励论坛币50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6-22 16:16:05编辑过]

呵呵,一楼的提到了我现在的导师衣保中老师,介绍得挺详细,我就不多说了
我也很佩服我的硕士导师李秀敏老师,这个网页里有她的简介和网络课程http://economic.nenu.edu.cn/re/
不是因为是自己的老师就说好啦呵呵,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


高新才,男,1961年生,陕西大荔人,198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硕士。现任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西部经济研究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专家咨询组组长等。长期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和独立完成著作十余部,主要著作有《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对甘肃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版)、《区域商品市场论—21世纪初甘肃商品市场取位研究》、《中国经济体制大走势》、《走向中东市畅贰ⅰ犊缡兰偷哪烟狻贰ⅰ段幕经济学》等。主持和参与了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采纳。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施霸岸〗薄薄⒏仕嗍∩缁峥蒲в判愠晒一、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8-30 8:21:51编辑过]

路过,来踩一下:
杨开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专业博导、教授
1962年1月生于湖南常德市。1983.9-1985.12师从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林超、陈传康教授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6.3-1988.12师从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教授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10-1996.5应区域科学之父Walter Isard邀请在康赖尔大学从事研究。现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及战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国家九五重点攻关专题以及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他建立的中国区域分工转型理论对建国以来中国区域发展首次作出了综合的、系统的解释;最早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率先建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变动曲线,研究提出了以统一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格局理论,率先将战略管理理论引入公共规划领域。他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决策采纳,其中有关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成果为我国区域发展政策90年代以来转向新的阶段提供科学依据。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为国务院和北京市作出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决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五四奖章等奖励。
 杨开忠是我国区域科学的主要开创者。他于1991年联合国内外学者创建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于1993年成功地发起召开了"发展中区域科学国际会议"。1990年代末以来他积极倡导新空间经济学(也称新经济地理学或新区域科学、新地理经济学)以及战略性公共规划的研究与教学。2000年邀请主要领袖人物、世界著名空间经济学家Masa Fujita教授来北京大学系统讲授新经济地理学,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域科学发展。
奖励论坛币20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8-30 8:23:27编辑过]

李小建,男,1954.8生,现任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曾被聘为美国匹兹堡州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
李小建长期从事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16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6项。将国际前沿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出版(含合作)著作14种。主要学术贡献领域包括:
  (1)开拓并建立中国的公司地理学。1990以来,发表系列论著系统提出公司地理学理论框架。带动一批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公司地理方向,从新的角度推动着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主编的《经济地理学》,首次按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来设计其结构体系。全国高校广泛采用,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发展了人文地理的微观研究方向。从多个方面开展了微观尺度方向的研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上,将大比例尺地形高程模型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数据结合,构建了从点位(site)角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从全国县域单元研究区域差异并取得新发现;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中国欠发达区区域发展。
  (3)系统进行人文地理空间网络研究。提出企业网络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合中国实际,在农村中小企业网络与区域发展,国有、外资等大型企业空间网络演化,企业联系与区域创新及增长极发展等方面,均提出有开拓意义的观点。
  (4)推动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化。曾10次应邀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讲学。积极倡导并首次主办“新经济地理学”国际研讨班。主持或参与4项亚洲开发银行(ADB)、联合国开发署(UNDP)等机构的国际项目。将国际前沿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国内外发表系列论文。近年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有的在首篇发表,有的被国际著名学者称为“开拓性的”。由于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难度较大,这些成果在推动中国经济地理国际化和提高国内经济地理学家国际学术地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18项(含教育部和河南省重大(点)攻关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含SSCI论文6篇),出版著作(含合作)14种。获省部级科研奖12项(包括教育部、河南省一等奖7项)。带领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科获批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地理学会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地学会理事、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副主编,多家中文核心期刊和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编委。
论述详细,奖励论坛币30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8-30 8:24:16编辑过]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专家:苗长虹教授 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经济地理
苗长虹,男,1965年生,河南鄢陵县人,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先后任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区域科学)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曾被评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现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和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1项,河南省高校杰出创新人才工程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攻关项目3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45篇,独立、合作出版专著5部,1项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贰等奖,2项成果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壹等奖,1999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现为美国密尔沃基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奖励论坛币20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8-30 8:25:24编辑过]

推荐一个老师吧
杜肯堂,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经济学科组成员、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区域经济与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战略。
主要著述:《科技兴农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市场论》、《东西中关系调整加速西南开发》等,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区域经济管理学》。作为首席专家获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主持完成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加快攀西地区开发研究》、四川省“十五”重大委托课题《四川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系列研究》,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省、市“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为若干市(县)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纲要进行过咨询与指导。
奖励论坛币10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8-30 8:26:12编辑过]

| 中国人民大学 城市规划与管理系 叶裕民 教授 | ||
| 
 |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协会理事兼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网特邀城市观察家、成都市政府科技顾问等社会职务。 | |
| 
 | 城市经济学、中国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 | |
| 
 | 2000年以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二、 学术论文 三、 课题研究 | |
| 
 | 四、 获奖情况: 奖励论坛币20 |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9-12 17:42:54编辑过]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是在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于2002年9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1993年建立的重庆商学院经济研究所。近三年来,中心坚持科研改革的方向,建立了知识创新机制,在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经济发展——重庆经济发展——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形成了前后联系紧密,研究范围广泛,重点突出的研究体系;同时实现了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合作与结合,增强了研究得科学性和实效性。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省部和市级各类课题12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6项,发表论文228篇,出版学术专著18 部。已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和较大研究优势。
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9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1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5人;后备人选2人。科研力量比较雄厚,人才队伍结构比较合理。
主要导师简介:
王崇举导师:重庆工商大学校长,教授。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经济数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11月被评为教授;1997年2月,任重庆师范学院副院长,1999年3月任重庆商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重庆市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成员等。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评为重庆市“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研究专长为宏观经济决策理论和方法及高等教育管理。担任重庆师范学院系统理论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所执教的研究生已有两届毕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从1988年以来主持了重庆市、四川省、国防科工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20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近10项,另获国家人事部人事科研成果、重庆市发展改革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统计局等单位奖励多项。此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研究报告多份。
1988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被授予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部级专家。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学术带头人。
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重庆三峡移民与库区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副主编。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合作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主编、参编专著7部;发表论文35篇;论文被6部著作收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廖元和导师:
重庆市学术带头人。 1982 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读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 年 10 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 年担任中国著名学术期刊《改革》主编。 2004 年 1 月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从事理论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现任中国生产力研究会理事,长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神户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评审专家,重庆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和经济学科组组长,重庆市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委员,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成员。 
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和出版社公开发表三百多万字著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中日和中加国际合作课题 30 多个,均为课题组长。从 1984 年至今,已获 22 项省部级政府奖,其中全国性学术基金奖一项,省部级政府一等奖一项,省部级政府二等奖四项,省部级“五个一”工程奖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全国性优秀图书奖一项,省部级政府三等奖 8 项。
白志礼导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业经济、农业资源与区划的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21项,取得科研成果17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7项;参加主持或参加编写的书著1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01年-03年主要成果(不好意思有些滞后):
  
                                                                                                                                                                                                                                                                                                                                                                                                                                                                                                                                                                                                                                                                                                                                                                                                                                                                                                                        
 


陈秀山,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第29届奥运会经济影响评价(OGGI)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教授课程
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竞争与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及教学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区域竞争与政府调控,重大项目区域效应评价。
学术经历:
l 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l 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1996年评聘为教授、博导;
l 1987年4月至1988年5月,德国马尔堡大学访问学者;
l 1992年6月至1992年10月,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l 1993年2月至1993年8月,德国杜易斯堡大学合作研究;
l 1998年10月至11月,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访问教授;
l 1993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总编。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l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比较研究(1996—1999,已结项,研究成果公开出版)。
l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南方)委托项目(2001—2003):中国国防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2005.12):区域非均衡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系统与风险防范机制。
l 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2002.7-2003.7):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l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委托项目(2003.3-2003.10):宁夏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规划,10万元,主持人。
l 211工程项目: 西部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效应评价(2003.6-2005.12.): 主持人及子课题”西电东送区域效应评价。
l 韩国国土研究院委托项目(2003.10-2004.6):关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体制研究。 
l 云南电力公司委托项目(2003.12-2005.7): 西电东送战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l 首都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2004.5—2004.10):北京新城发展政策研究。
l 青岛崂山区政府委托项目( 2004.3-2005):崂山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l 北京市发改委委托项目 (2004.7-12): “十一五”北京服务业发展研究。
l 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委托项目(2004-2010):第29届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子项目。
获奖情况: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政府失灵及其矫正”(论文),《经济学家》,2000年6月获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1997年6月获第六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l 《市场、国家、国际协调》(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获第二届吴玉章基金学术著作优秀奖。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获教育部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l 《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1/5,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l 《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2,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主要科研成果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 1997。
l 《人类交换规律及人类行为规则的发展》(汉译学术名著),商务印书馆, 1998。
l 《比较经济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著作,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7。
l 《政府调控模式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2。
l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l 《WTO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l 《区域经济理论》,合著,1/2, 商务印书馆,2003.10
l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8
l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理论,1/2, 《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l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本土优势,1/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l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1/2,《教学与研究》,2002.第10期。
l 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的思考,1/1,《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l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1/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l 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9期。
l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2,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l 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特征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1/2,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
l 西电东送区域经济效应评价,1/2,《统计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2/3,《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侯景新,河北滦南县人,城市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61年11月生。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统系生产力布局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到前苏联哈尔科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学成归国;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导(兼院党委副书记)。社会兼职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五洲论衡世界新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01年入选“北京市培养新世纪(2001--2005)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教授课程
l 《城市规划新论》(博士生课程)
l 《区域经济方法》(硕士生课程)
l 《人地和谐研究》(本科选修课)
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l 卫星城规划及城市形象设计
l 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
l 区域文化与堪舆学研究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l 深圳市国土局委托课题:“深圳中心区与福田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1999年完成)。
l 北京市委委托课题子课题:“北京新城发展的人口政策研究”,(2004年完成)
l 国务院西部办课题:“西部特色旅游资源整合问题研究”(2005年完成)。
l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子课题:“我国”十一五“西部社会发展问题研究”(2005年完成)。
l 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委托课题:“承德县十一五规划”(2006年完成)。
l 江苏通州市委委托课题:通州市发展定位及区域竞争力研究(2006年完成)。
l 长治市政府委托课题:“长治城市规划定位及形象设计研究”。(2007年完成)
l 包头市经委委托课题:“包头北部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2007年完成。
5、主要科研成果
n 《落后地区开发通论》,专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n 《中国西部大开发鉴论》,专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n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编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n 《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n 《中国古代治国要论》,(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n 《中国古代治国通论》,(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n 《西部大开发应抓住机遇、选好亮点》,发表于《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n 《论区域规划中的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协调发展》,发表于《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0期。
n 《论区域文化与区域发展的相关关系》,发表于《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n 《发育中的京津冀经济带》,载于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
n 《论卫星城的职能定位》,发表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n 《论城市重心转移规律》,发表于《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6期。
《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研究》1997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西部大开发鉴论》荣获贵州省1999——200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2004年获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六、通讯地址与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100872) 
2.联系方式
电话:(010)82902578(宅);(010)82502300(办)
手机:13911569686
电子邮箱:xin9581@sina.com 或houjingxin@mparuc.edu.cn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导师简介
 职称或学历学位 655423 17
教授,博士生导师。 辅导
kaoyantj
主要研究方向 专
 区域经济理论、城乡区域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 网络督察
8#信箱
主要学术作品 
 近8年来,共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和国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济
主要著作有: 8#信箱
1、孙久文著:《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孙久文著:《区域经济规划》,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版; 业
3、孙久文著:《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 
4、孙久文、叶裕民著:《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 月版; 同济西苑
5、孙久文、张可云主编:《中国区域经济与地区投资实务》,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版 共济网
6、张敦富、孙久文等合著:《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号
7、张敦富、李丽萍、孙久文等合著《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密云路
8、孙久文参编:《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中国辞书出版社出版社2004年版; 1号
9、张敦富主编、孙久文付主编:《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共济
10、吴殿廷、孙久文合著:《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021-
11、张敦富、孙久文等著:《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2、孙久文参编:《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湖北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50余篇(标题略)。 
近期主要科研成果 
1、“北京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市政府顾问团课题,北京市农委山区办,2002年完成。 
2、“北京新城建设政策研究”,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课题,主持人之一,2004年10月完成。 
3、“北京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研究”,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专题研究课题,主持人之一,2004年9月完成。 
4、“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北京市社科联委托付市长专项课题,2003年10月完成。 
5、“昌平文化定位对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影响研究”,主持人,北京市软科学规划项目,2003年11月完成。6、“我国西部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布局区位研究”,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完成。 
7、“澜沧江流域区域开发和国际合作前景研究”,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完成。 
8、“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国家发改委“十一五”前期研究项目,主持人之一,2004年10月完成。 
9、“深圳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深圳市“十一五”前期研究项目,主持人,预计2004年12月完成。10、“温州市建设东南沿海领跑城市途径研究” 温州市“十一五”前期研究项目,主持人,预计2004年12月完成。 
11、“我国西部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地区域效应评价”,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研究项目,分课题主持人,预计2005年6月完成。 
12、“中国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主持人。国家计委课题,1998年完成。 
13、“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 主持人之一,国家计委宏观院课题,1999年完成。 
14、“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主持人之一,海南省人民政府委托,2000年6月完成。 
15、“浙南闽北中心城市构建方略”温州市、美国金氏公司和北京视野咨询中心课题,主笔。 2000年2月完成。 
此外,近年来作为主持人,完成了下列市县的发展规划项目: 
16、河南省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9月, 
获奖情况 
1、张敦富、李丽萍、孙久文等合著《区域经济学原理》一书获2001年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孙久文主持“昌平文化定位对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影响研究”项目,初审获北京市2004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3、孙久文主持“昌平文化定位对区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影响研究”项目,获北京市委2004年度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 
4、孙久文等主持:“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 2001年获国家发改委宏观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孙久文等主持:“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 2002年获国家发改委科学研究二等奖; 
6、孙久文著:《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一书获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情况介绍 
 1956年12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专业1985年毕业,经济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人民政 
府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全国经济地理学会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 
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行政区划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顾 
问。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科研楼603室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邮编:100872 
Email:sunjiuwen@mparuc.edu.cn 
欢迎访问本所网站: http://ireum.ruc.edu.cn
张可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导师简介
职称或学历学位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92
主要研究方向 65976 455
 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区域经济理论、区位理论、城市与区域公共政策、青藏高原产业布局 655423 17
主要学术作品 
 1. 《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4 研
2.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参与),商务印书馆,2004 考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4——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纪宝成、杨瑞龙主编,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网络督察
4. 《区域经济理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3 同济西苑
5.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655423 17
6.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8#信箱
7.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业
8. 关于我国未来规划体系的改进问题思考,《天府新论》,2004年第1期 655423 17
9. 推动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模式,《经济日报》,2004年12月20日 辅导
10.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问题探讨,《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23站台
11.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新华文摘》(转载),2004年第7期 
12.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专
13. 关于我国未来规划体系的改进问题思考,《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转载),2004年第3期 123站14. 再造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课
15.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4年第4期 
16. 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第4期 
1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探讨,《经济经纬》,2004年第6期 
18.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复印报刊资料•地理》(转载),2004年第6期 
19. 北京市未来房地产需求趋势分析,《城市开发》,2003年第2期 
20. 北京城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1. 中部六省怎样走出尴尬,《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第11期 
22. 西部地区投资的区际比较及其软环境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3.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几点建议,《问题与思路》,2003年第23期 
24. 预防新一轮区域经济冲突,《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25. 预防新一轮区域经济冲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02年第4期 
26. 北京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上),《首都经济》,2002年第6期 
27. 北京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下),《首都经济》,2002年第7期 
28. 区域间技术和创新传播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第4期 
29. 预防萧条病与北京市功能重构,《城建工作研究》,2002年,总第128期 
30.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辨析,《首都经济》,2001年第2期 
31. 警惕第三轮区域大战爆发,《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32.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与经济学职业的发展,《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33. 北京市“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重点的政策支持,《首都经济》,2001年第6期 
34. 西部中心城市功能极化与外溢效应完善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5. 我国区域管理缺些什么,《中国信息报》,2001年5月7日 
36. 联动解决各类区域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7.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辨析,《首都经济》,2001年第2期 
38. 警惕第三轮区域大战爆发,《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39. 区域分工与区域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40. 中国农业如何应对WTO挑战(合作),《学术研究》,2000年第1期 
情况介绍 
 湖南临湘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理工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职。 
承担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2000-2004年): 
1.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02BJL055),2002年5月~2004年12月,主持,已完成。 
2.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北京市民政局课题,2004年2~2005年,主持,进行中。 
3.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研究”,首都规划委员会课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子课题之一),2004年5~12月,主持,已完成 
4. “国外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北京市政府课题,2004年7~9月,主持,已完成 
5. “国内外土地开发整理文献库”,国土资源部课题,2004年9~10月,主持,已完成 
6. “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与政策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2004年12月~2005年12月,主持,进行中 
7. “青藏铁路效应评价”(“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西部开发政策与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效应评估”子课题),2003—2005年,主持,进行中 
8. “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社科联课题,2002年,主持之一,已完成。 
9. “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问题研究”,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课题,2001年月12月—2002年6月,主持之一,已完成 
10. “北京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政府课题,2001年,主持,已完成 
11. “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格局的综合研究”,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1年,主持之一,已完成 
12. “北京市大兴县发展战略研究”,大兴县政府,1999年3月—2000年3月,分课题主持,已完成 
13. “福建省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研究”,明溪县委县政府,1999年7月—2000年10月,主持,已完成 
14. “湖南省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研究”,岳阳市政府,2000年4—10月,主持,已完成 
15. “青海省大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研究”,大通县政府,2000年3—10月,主持,已完成 
16. “河北省东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研究”,东光县政府,2000年8—11月,主持之一,已完成 
主要获奖项目(2000-2004年):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区域经济冲突与合作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04 
2.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区域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2004 
3.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区域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2004 
4.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区域经济理论》,2004 
5.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区域经济冲突与合作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003 
6.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2002 
7.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2000 
8.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著作奖,《青藏高原产业布局》,2000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872 
E-mail: zhangkeyun@mparuc.edu.cn;zhangkeyun@sinoss.com

姓 名:刘秉镰
 所在单位: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产业分析、城市交通经济与规划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硕士)
现任校内外职务: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情况:
 1. 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物流R&D中心主任
 2. 教育部物流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4.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5. 中国区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6.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
 7. 天津市专家协会会员
 8. 《天津港口》杂志副主编
 9. 《物资流通经济》杂志常务理事
 10.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理事
 11. 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12. 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
13.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个人简历:
1982年 天津大学数学系毕业,理学学士
1988年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毕业,经济学硕士
1991-1993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泽西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
城市产业分析城市交通经济与规划
科研课题:
横向课题:
 1、 国家经贸委项目,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移民评价,1997,主持人(5万)
 2、 世界银行、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经济分析,1998,主持人(8万)
 3、 天津港务局项目,天津主枢纽港研究总报告修编&面向二十一世纪天津港发展研究,1998,主持人(12万)
 4、 世界银行项目,中国水产品物流系统研究,1998,主持人,成果编入世行专项研究报告出版
 5、 天津港务局项目,天津港在现代港口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1998,主持人(9.1万)
 6、 山东省交通厅项目,济南市物流中心战略规划,主持人,1999,已鉴定、结项
 7、 联合国开发署(UNDP)区域项目,新亚欧大陆桥地区国际集装箱中转站综合规划,1999,主持人(CPR/99/601)
 8、 世界银行、天津建委项目,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1999,主持人,已通过世行评估并转入应用程序
 9、 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999,主持人,成果已被改编成我国政府的基调发言
 10、 和平区人民政府项目,和平区现代商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1999,已列入和平区政府有关文件
 11、 天津港务局项目,加入WTO对天津港影响研究.主持人,2000,已结项
 12、 山东东大化工集团公司项目,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12万)
 13、 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5万)
 14、 天津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项目,天津市重大项目储备库软件开发项目,2000,主持人(8万)
 15、 天津港务局项目,中国集装箱运输---港口发展回顾与展望,2000,主持人(8万)
 16、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2020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10万),成果已列入事务规划
 17、 河北省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研究,2000,主持人
 18、 中国远洋运输公司项目,高科技项目评估、风险控制与项目管理方法研究,2000,主持人(25万)
 19、 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0,主持人(10万)
 20、 天津港务局项目,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发展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35万)
 21、 建立空港国际物流区的作用及规划要求,2000,主持人
 22、 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河北省公路运输枢纽管理信息系统研究,2000,主持人(10万)
 23、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20万)
 24、 邯郸市交通局,邯郸市公路枢纽布局规划研究,2001,主持人(9万)
 25、 沧州市交通局项目,沧州市公路运输站场总体布局规划,2001,主持人(8万)
 26、 河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河北省公路运输枢纽信息管理中心工程项目研究,2001,主持人(10万)
 27、 世界银行国别支援项目,促进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内部竞争研究,2001,主持人(4444-cha)
 28、 秦皇岛市交通局,秦皇岛市公路运输站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2001,主持人(8万)
 29、 天津港务局项目,天津市港口经济发展研究,2001,主持人(13万)
 30、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项目,世界银行技援项目手册编制,主持人,2001
 31、 河北省交通厅项目,河北省交通枢纽及场站布局规划.主持人,2001,已鉴定,成果已列入十五规划
 32、 天津市交委项目,加入WTO后我国及我市物流产业的发展问题研究,主持人,2001,已结项
 33、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天津市国土规划专题研究,主持人,2002,已鉴定、结项
 34、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项目,天津港口贸易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人,2002,已鉴定、结项
 35、 区域物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主持人
 36、 国家经贸委项目,中国物流产业核算制度及统计核算体系研究,2002,主持人(15万)
 37、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的中期评价,2002,主持人(4万),成果已列入十五规划
 38、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天津市国土规划专题研究,2002,主持人(11万)
 39、 张家口市交通局项目,张家口市公路运输枢纽场站布局规划研究,2002,主持人(9万)
 40、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项目,国家物流政策走向对中远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2002,主持人(15万)
 41、 上海正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江西上饶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2003,主持人(20万)
 42、 滨海新区管委会项目,天津滨海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2003,主持人(15万)
 43、 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方案,2003,主持人(18万)
 44、 天津市地下铁道总公司项目,天津地铁与公交发展规划,2003,主持人(12万)
 45、 青岛市经济委员会交通处项目,青岛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3,主持人(3万)
 46、 青岛市经济委员会交通处项目,青岛港国际物流监管体系研究,2003,主持人(3万)
 47、 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公司项目,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方案.主持人,2003,已鉴定、结项
 48、 南开大学项目,我国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理论工具与方法研究---以港口为龙头的天津市物流发展.主持人,2004
 49、 山西临汾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侯马市物流规划,2004,主持人(14万)
 50、 国家发改委项目,“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研究,2004,主持人(3万)
 51、 天津市科委项目,集群化医疗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和动作模式研究,2004,主持人(20万)
 52、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项目,滨海新区文化体育中心全过程整合管理模式研究,2004,主持人(8万)
 53、 天津市交委项目,天津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专项规划研究,2004,主持人(5万)
 54、 保定新华物资贸易有限公司项目,保定新化物流贸易有限公司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4,主持人(18万)
 55、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目标对策研究,2004,主持人(25万)
 56、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项目,天津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研究,2004,主持人(10万)
 57、 天津市物资集团项目,天津市物资集团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4,主持人(35万)
 58、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经济运行体系研究,2004,主持人(32万)
 59、 滨海新区管委会项目,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十一五”专项规划研究,2004,主持人(18万)
 60、 保定市交通局项目,保定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研究(2005-2020),2004,主持人(3万)
 61、 国际科技部项目,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2004,主持人
 62、 天津市交通委员会项目,曹妃甸港对天津港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5,主持人(18万)
 63、 天津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天津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程林庄项目发展战略研究,2005,主持人(30万)
 64、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局,天津市东丽区无暇街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2005,主持人(13万)
 65、 天津市供销商社储运公司项目,天津市供销商社储运公司现代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5,主持人(10万)
 66、 扬芬港新城建设服务中心项目,扬芬港镇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05,主持人(10万)
 67、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广东).主持人王伟明,2005
 68、 天津市建委项目,天津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研究.主持人,2005,已鉴定、结项
 69、 天津市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项目,企业销售物流系统布局优化研究,2006,主持人(150万)
 70、 国家发改委项目,综合交通促进法前期研究,2006,主持人(4万)
 71、 大港油田物资供销公司项目,大港油田物流系统建设方案,2006,主持人(10万)
 72、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政府项目,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2006,主持人(10万)
 73、 天津市宁河县新农村市场体系规划可行性研究,2006,主持人
 74、 环渤海绿色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规划暨可行性研究,2006,主持人
 75、 天津市方德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天津市方德集团公司战略规划,2006,主持人(18万)
 76、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项目,第三方物流信用体系研究,2006,主持人
 77、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天津港对外投资发展战略研究,2006,主持人(26万)
 78、 天津市商务委项目,和平路、滨江道中心商业区发展研究,2006,主持人
 79、 天津天保国际物流集团项目,天津天保国际物流集团发展战略研究,2006,主持人(10万)
 80、 天津市交委项目,天津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2006,主持人(15万)
 81、 天津市交委项目,关于建设天津国际物流中心对策研究,2006,主持人(25万)
 82、 天津市交委项目,天津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专荐规划研究,2006,主持人(25万)
 83、 开封市场服务中心,开封市市场发展总体规划.主持人,2006
 84、 中铁快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中铁快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汽车备件物流商业计划研究,2007,主持人(9万)
 85、 国家发改委项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7,主持人
 86、 国家发改委项目,综合交通促进法框架研究,2007,主持人
 纵向课题:
 1、 教育部十五社会科规划项目,现代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1997,主持人(96jaq790087)
 2、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布局理论及评价方法,1998,主持人(98062,6万)
 3、 天津市科委科学基金项目,面向21世纪天津港发展研究,1999,主持人(993502211)
 4、 天津市软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研究,2000,主持人(003500211,5万)
 5、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现代物流产业战略研究,2000,主持人(Z00021,自筹)
 6、 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2000,主持人(2001DG000034)
 7、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天津物流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研究,2001,主持人(013503811,5万)
 8、 教育部“十五”规划、博士点项目,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研究,2001,主持人(01JB790041,5万)
 9、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建立天津区域国际航运中心研究,2001,主持人(D13502311)
 10、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发展战略研究,2003,主持人(033500411,10万)
 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兼论合作竞争型市场的培育,2004,主持人(04BJY059,6万)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区域竞争力的物流系统规划模型与方法研究---在天津滨海新区为例,2006,主持人(70673046,17万)
 13、 天津市科委软科学基金项目,滨海新区吸引、培养和使用高科技人才的制度研究,2006,主持人(06ZLZLZT03300,8万)
 14、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典型大城市交通疏堵问题的综合实证研究,2007,主持人(2006CB705507-2,11万)
 1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2007,(2006BAD30B00,450万)
主要著作:
1、《城市交通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0月(主编)
 2、《现代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主编)
 3、《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4、《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主编)
 5、《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12月(副主编)
 6、《21世纪两岸三地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5月(主编)
 7、《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主编)
 8、《物流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译著)
 9、《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中信出版社2003年12月(译著)
 10、《物流管理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译著)
 11、《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主编)
 12、《21世纪两岸三地现代物流发展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主编)
 13、《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副主编)
 14、《海水淡化与循环经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参编)
 15、《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主编)
 16、《中国港口经营战略经典案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副主编)
 17、《天津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运行分析体系研究》,地质出版社2006年5月(副主编)
 18、《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主编)
主要论文:
 1、“中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独立完成)
 2、“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天津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新起点》,2000年3月(第一作者)
 3、“试论21世纪初期旅客运输的发展趋势”,《危机—中国民航如何面对新世纪》,2000年4月(第一作者)
 4、“经济全球化与港城关系”,《港口经济》2002年第2期(独立完成)
 5、“中国发展物流业的结构效应及发展对策”,《新世纪中韩产业结构比较研究》,2002年8月(第一作者)
 6、“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发展特征及走势”,《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年第1期(独立完成)
 7、“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航运业”,《中国水运》2003年第1期(第一作者);被《集装箱化》2003年第4期转载
 8、“论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性”,《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第一作者)
 9、“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征及走势”,《2003中韩物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9月(独立完成)
 10、“中国物流市场总体状况及物流发展趋势”,《》2003年11月(独立完成)
 11、“中国现代物流市场分析与竞争力”,《天津现代物流》2004年第4期(独立完成)
 12、“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第一作者)
 13、“我国交通政策评价体系的初步设计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增刊(第一作者)
 14、“要素整合协调区域经济”,《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47期(独立完成)
 15、“Logistics Outsourcing by Manufacturers in China: A Survey of the Industry”,《Transportation Journal》2004年第1期(第三作者)
 16、“Firm-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Logistics Outsourcing by Chinese Manufacturer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04年第3期(第三作者)
 17、“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动力机制”,《理论学刊》2004年第10期(第一作者)
 18、“基于价值量的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5期(独立完成)
 19、“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特征与政府垄断规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0月(第一作者)
 20、“现代物流业与中心城市聚散功能”,《物流技术》2005年第10期(第一作者)
 21、“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22、“中国物流市场分析”,《中韩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2005年7月(独立完成)
 23、“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期(第二作者)
 24、“产业集群为例”,《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12月(第一作者)
 25、“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一作者)
 26、“现代物流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机理”,《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独立完成)
 27、“建立天津区域物流中心的对策研究”,《港口经济》2006年第5期(独立完成)
 28、“我国第三方 物流业信用问题及其规制体系探究”,《物流技术》200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9、“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07年第2期(第三作者)
 30、“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4期(独立完成)
 31、“论我国交通运输政策的框架设计”,《综合运输》2007年第4期(独立完成)
 32、“外资企业加快进入中国物流业”,《港口经济》2007年第1期(独立完成)
 获奖情况:
 1、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物流产业核算制度及统计核算体系研究》,2003年12月
 2、2003年度《中国水运》杂志“十佳论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航运业》,2004年4月
 3、天津市教卫系统第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物流产业核算制度及统计核算体系研究》,2004年6月
 4、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2004年12月
 5、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专著),2004年12月
 6、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奖三等奖,《ASP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2004年10月(LW041015-CSL-036)
 7、天津市第八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中国物流产业核算制度及统计核算体系研究》,2004年4月26日
 8、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代物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2004年11月
 9、天津市教卫系统第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天津港口贸易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6月
 10、天津市教卫系统第三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中期评价报告》,2004年6月
 11、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5年4月
 12、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政策的中期评价》,2005年4月
 13、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上饶物流中心可行性研究》,2005年4月
 14、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方案》,2005年4月
 15、南开在沾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天津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战略研究》,2005年4月
 16、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物流政策走向对中远集团物流业务发展影响研究》,2005年4月
 17、第四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三等奖,《现代物流业与中心城市聚散功能》,2005年11月19日
 18、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6年4月 19、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4月
 20、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天津市“十一五”现代专项规划》,2006年8月
 21、天津市教卫系统第四届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5年)》,2006年8月
 22、天津市第九届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6年7月5日
 23、2006年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第三方 物流信用规制体系研究》,2006年11月11日
 24、南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优秀奖,《国际物流教育发展现状与南开大学物流学科建设探讨》,2007年5月23日
 25、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天津港对外投资发展战略》,2007年4月
 26、南开大学优秀成果奖,《物流网络布局优化》、《可口可乐中央仓库CDC现场作业流程》、《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2007年4月
 27、南开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7年4月
 28、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经济学二等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2003),2007年4月
姓名:江曼琦
所在单位: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职  称:教授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经济
招生专业:区域经济学
联系方式:jmqldf@yahoo.com.cn
现任校内外职务: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秘书长
天津市规划设计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城市科学会副秘书长
天津市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
个人简历:
1979.9-1983.7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
1983.7-1986.9 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工作
1986.9-1989.7 南京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城市地理方向硕士学习获理学硕士
1989.7-至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工作
1996.9-2000.7 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学方向博士学习获区域经济学博士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
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学
科研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际经济运行机制研究”,2000年结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济发展与城镇体系格局演化研究”。
天津市科委项目:“天津市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2002年4月结项,合作承担,课题负责人。
天津市国土局项目,“天津市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03年5月结项。
天津市政府、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项目,“首都经济圈的发展研究”,2002年10月结项
主要著作:
江曼琦:《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区际经济运行机制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郭泓懋、江曼琦等:《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二作者,2002年
主要论文:
1.江曼琦:“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南开学报》,2002年第5期。
2.江曼琦、李宝臣:“从农村城镇化角度谈城镇财税及投融资体制改革”,收录于《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江曼琦:“聚集效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4.江曼琦:“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南开学报》,2001年第1期。
5.江曼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城市经济论坛》,2000年第2期。
6.江曼琦:“企业组织与区域成长的经济分析”,《南开学报》,2000年第1期。
7.江曼琦:“对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再认识”,《城镇聚焦》2000年第1期。
8.江曼琦:“城市地域结构经济理论的回顾与评价”,《城市》,2000年第1期。
9.江曼琦、张华:“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城市》,1999年第4期。
10.江曼琦、鲁承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和管理观念的转变”,《城市》,1998年第4期。
11.江曼琦:“天津市华苑科技产业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17卷第2期。
12.江曼琦:“开发区建设要与老市区协调”, 《经济日报》1997年11月3日,第七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经济日报理论部、湖南省城市经济学会举办的论文竞赛三等奖。
13.江曼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城市经济研究》1997年第10期。
14.江曼琦:“对西方竞标地租理论的几点认识”,《南开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15.江曼琦:“城市规划科学思想发展的辩证观”,《城市问题》,1997年第5期,《城市》, 1997年第4期。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青年佳作奖。
16.江曼琦:“天津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对策”发表在天津科学技术协会编《国际化大城市与天津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4年。
17.江曼琦:“改革和转变对我国大城市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城市规划汇刊》,1994年第5期。
18.江曼琦:“大城市中心市区工业疏解的思考”,《经济地理》,1994年第1期。
19.江曼琦:“城市调整规划初探”,《城市规划汇刊》,1990年第4期。
20.江曼琦:“.浅谈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的特点”,《城市问题》,1990年第3期。
21.江曼琦:“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布局初论”,《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第2期。
22.江曼琦:“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动力初探”发表在鲍世行主编,《城市科学希望与未来》,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1990-1991年全国青年城市科学论文竞赛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天津市青年科学论文竞赛优秀奖(最高奖)
获奖情况: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动力初探”获1990-1991年全国青年城市科学论文竞赛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天津市青年科学论文竞赛优秀奖(最高奖)。
“城市规划科学思想发展的辩证观”获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青年佳作奖。


 [姓 名] 王胜今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人口经济学 东北亚区域经济
 [出生日期] 1954年5月26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30012 
电子邮件:Shengjin@public.cc.jl.cn
 个人简历]
  王胜今教授,男,1954年5月出生,吉林省磐石县人。197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1982年留学日本,1984年获日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10月至2002年3月攻读日本新泻大学法文学部现代社会研究科博士,获文学博士学位。1984年4月至1993年12月,历任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社会学系系主任等职。198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12月-1994年12月任日本金泽大学经济学部教授,1995年1月-1996年4月任日本鸟取大学工学部教授。1996年5月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99年12月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5月任吉林大学副校长。
  目前,王胜今教授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理论经济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日本东北亚经济会议组织委员会中方代表、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开发专家组秘书长、中共吉林省委咨询专家、吉林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王胜今教授在世界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获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表彰;1992年被团中央、全国青联评为“七五”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2000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年被评为第二批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2002年被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创业先锋。
  迄今为止,王胜今教授已经累计完成国内外各级各类项目28项,出版著作13部,在美国、日本等国发表论文30篇,在国内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包括:《中国人口增长的分析》(专著,日本时潮出版社1985年出版)、《人口社会学》(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二版)、《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现代朝鲜经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发展》(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亚洲产业转换与人口》、《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等。
  承担的主要项目包括:东北亚区域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7-2001,630万);东北亚区域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2000-2002,10万)、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东北振兴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5万元)。 
李玉潭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日本经济
 [出生日期] 1948年4月18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硕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邮政编码:130012 
电子邮件:lyt@mail.jlu.edu.cn
[个人简历]
  李玉潭教授,男,汉族,1948年4月18日生于辽宁省。1982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日本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等职务。他曾多次到国外进修讲学,1980年、1987年两次到日本进修,1993年、1996年两次赴日讲学,1998—2003年,分别访问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李玉谭教授在日本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他的勤奋努力,现已出版著作6部,并多次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代表性著作有《战后日本经济振兴与中小企业》(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版)、《日、美、欧中小企业理论与政策》(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环境变化与企业对策—日本企业活力研究》(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东北亚区域经济概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中国东北经济发展与日本北部九州》(专著,学苑出版社,2001年5月版)、《日韩金融制度比较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承担科研项目:日、美、欧中小企业理论与政策(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环境变化与企业对策—日本企业活力研究(项目来源: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日韩金融制度及改革的分析研究(项目来源:教育部);21世纪初东北亚区域合作新构想(项目来源:吉林省);经济全球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来源:教育部2001年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
朱显平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世界经济、俄罗斯经济
 [出生日期] 1954年10月24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5166381
[个人简历]
  朱显平教授,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1954年10月生于吉林,现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吉林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 
  朱显平教授在俄罗斯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等研究领域有较深造诣,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曾数十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并被外国学术机构聘为教授。最近5年(1999—2003年),完成论文(咨询报告)30余篇,专著4本,承担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获省部校级科研成果奖励14项。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朱显平教授被授予一等功臣、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光荣称号,并获国家特殊津贴。 
  1998年朱显平教授给国务院决策部门撰写的研究报告“俄罗斯经济金融形势走向及我国的对策”,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予记一等功表彰。2001年完成的关于俄罗斯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研究报告,经吉林省委上报中央,为我国制订对外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省委书记王云坤同志批示,省委办公厅以文电形式行文,要求吉林大学予以表彰。2001年完成的关于俄罗斯金融形势的科研成果,受到教育部主管部长的好评,并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 
  朱显平教授公开出版著作为:《俄罗斯银行体制和信贷企业研究》(2004年)、《九十年代俄罗斯》(2001年)、《东北亚区域经济概论》(2001年)、《俄罗斯转轨经济政策研究》(2000年)等。
余昺鵰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日本经济 世界经济及其理论
 [出生日期] 1937年11月26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硕士
办公电话:5166382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制度的“疲劳”与日本经济的再生,论文,2000-01太平洋学报 
2.日本经济新论,专著,1999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 
3. 21世纪初东北亚各国经济关系及走势,论文,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文集),2002年9月 
4. 20世纪90 年代日本的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论文,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文集),2002年9月 
5. 小宫隆太郎的日中宏观经济理论与启示,论文,《现代日本经济》,2003.05 
6. 现代日本经济——小宫隆太郎的经济理论与学术思想研究,专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0.25 
7. 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全面研究——评《现代日本型市场》,论文,《现代日本经济》2003.02 
8.环境变迁与日本企业经营改革,论文,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文集2002)年9月 
承担科研项目: 
1.“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996.7-1998.10。 
2.“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趋势及对策”,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00.1-2002.12
张宝仁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朝鲜半岛经济 东北亚区域经济
 [出生日期] 1950年10月10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副博士
[联系方式]
长春市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电话:5166382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韩国公有企业民营化及其效果分析,论文,东北亚论坛,2002年3期 
2.浅析朝韩俄三国交通运输网合作建设的设想与前景,论文,世纪之交的东北亚区域经济(文集),2002年9月 
3.朝韩经贸合作前景现状与前景分析,论文,D《东北亚论坛》,2003.06期 
4.韩国公有企业民营化的主要做法,论文,内《国际借鉴》,2003.07期 
5.朝鲜的粮食问题,论文,内《东北亚研究》2003.03期 
6.朝鲜农业生产调整及其政策变化论文《东北亚研究》2003.03期 
承担项目 
1.21世纪初韩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经济开发战略走势剖析,校博士基金项目,2001.12-2003.10 
2.21世纪朝鲜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及我国对策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3.12.12-2006.12.31
尹豪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人口经济学 人口老龄化、国际劳动力迁移
 [出生日期] 1957年3月12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长春市前卫路10号 
邮政编码:130012 
电子邮件:Yinhao@public.cc.jl.cn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现代朝鲜经济,专著,第2作者,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21世纪全球人口与发展,人口学刊,2001年1期。 
3、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东北亚论坛,2001年3期。 
4、中国人口政策与未来人口动向(日文),东北亚研究[日],2002年4期。 
5、近年中国人口研究动向(日文),人口学研究[日],2002年6期。 
6、吉林省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03/12/20。 
科研项目: 
1、东北亚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社会保障,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998.6-2001.10。 
2、中国朝鲜族生育文化研究,国家计生委,2002.1---2002.12。 
3、东北亚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1.12-2004.12。 
4、中日韩人力资源合作研究,校博士基金项目,2001.12-2003.12。 
5、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研究,延边州计划生育协会横向项目,2003.07-2004.06。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国人口学会,2003.09-2005.09。
陈景彦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日本史及中日关系史
 [出生日期] 1955年4月16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硕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长春市朝阳区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 130012 
电子邮件 chenmu@public.cc.jl.cn 
办公电话 5166375.5166073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二战期间在日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06月 
2. 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论文,《历史研究》,1998年02月 
3. 1898—1907年日本对华侵略初论,论文,《日本学刊》,1997年06月 
4. 论日本阁僚等否定侵略战争原因,论文,《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 
5. 明代中日间“永乐条约”辨正,论文,《吉林大学学报》,1990年03月 
6. 拒不认罪的五十四年-世平战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论文,《光明日报》,1999年11月19日 
7.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及影响,论文,《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4期 
8. 日军侵华期间强征中国慰安妇问题,论文,《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3期 
9. 小议日本首相的历史观,:论文,《日本研究》,2001年第2期, 
10. 在日中国劳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日本研究》,2000年第4期 
11. 也谈《新历史教科书》问题,论文,《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2期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 项目来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起止时间:1994年——1996年 
◆项目名称:中国慰安妇问题 项目来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起止时间:1998年——2001年 
◆项目名称:军国主义与战争责任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起止时间:1998年——20001年 
◆项目名称:“九。一八事变与满铁 项目来源:中日历史学会 起止时间:1999年——2000年 
出国交流 
◆1990年8月14日—20日 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香港) 
◆1992年8月18日—21日 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 
◆2001年03月08—11日 第6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旧金山) 
◆2001年12月06—9日 第7届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华盛顿) 
◆2001年06月29——30日 “九.一八”事变学术研讨会(东京)
赵儒煜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出生日期] 1965年6月25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130012 
Sumei@public.cc.jl.cn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日本经济纵横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 
2. 国际经济理论问题探索,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 
3. 后工业社会反论,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4. 中日产业发展比较,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5. 战后日本经济剖析,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增长产业选择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 
起止时间: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项目名称: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的增长产业选择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 
起止时间: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项目名称: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探索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 
起止时间: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项目名称: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扶植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 
起止时间:2000。5——2002。5
衣保中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经济史
 [出生日期] 1962年6月18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长春市林园路1788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编:130012 
yibzh@public.cc.jl.cn 
0431-5166375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中国东北农业史,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12月 
2. 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7月 
3. 区域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4. 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 
5. 近代东北地区林业开发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5月 
6. 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专著,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 
7. 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著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07月 
8. 东疆史略,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 
9. 中国东北通史,著作,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9月 
10. 东北区域经济研究的现状与课题,论文,日本《環日本海研究年报》,2001年4月 
11. 中国东北区域经济,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12. 区域开发新论,论文,东北亚论坛,2003年9月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区域开发与生态变迁的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 
起止时间:1999年——2001年 
◆项目名称:东北近代农村社会演变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 
起止时间:1997年——1999年 
◆项目名称:中国东北农业史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省教委 
起止时间:1993年——1995年 
◆项目名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起止时间:1995——1999 
◆项目名称:清末东北边疆朝鲜族移民与间岛问题研究 
项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 
起止时间:2003——2005 
◆项目名称:中国东北区域经济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东? 
起止时间:1997——2001 
◆项目名称:日本移民对中日两国农业影响的研究 
项目来源:日本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1995——1997 
◆项目名称:满蒙开拓团的综合研究 
项目来源: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项目 
起止时间:1995——1998 
◆项目名称:日本与清末中国近代西方农学引进 
项目来源:日本住友财团 
起止时间:2003——2004 
出国交流 
◆1999年11月27日 东亚社会变迁与国际环境研讨会(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 
◆1995年3月15日—4月5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研究学术讲座(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 
◆1995年8月9日—17日 日本战败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东京、长野) 
◆1996年11月15—25日 日本移民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阪田市) 
◆1999年11月9日 环日本海国际学术交流协会1999年度研讨会(日本) 
◆1995年3月15日—4月5日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研究学术讲座(日本北海道大学、京都大学、亚洲经济研究所) 
◆1995年8月9日—17日 日本战败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东京、长野) 
◆1996年11月15—25日 日本移民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阪田市) 
◆1999年11月9日 环日本海国际学术交流协会1999年度研讨会(日本) 
◆1999年11月26日 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交流研讨会(日本一桥大学) 
◆1999年11月27日 东亚社会变迁与国际环境研讨会(日本) 
◆2000年2月21-28日 受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邀请,参加了该所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日本) 
◆2000年2月24日 受邀请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作了题为《朝鲜移民与东北水田开发》的学术报告(日本) 
◆1999年11月26日 日本一桥大学国际交流研讨会(日本一桥大学) 
◆2000年2月21-28日 受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邀请,参加了该所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日本) 
◆2000年2月24日 受邀请在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作了题为《朝鲜移民与东北水田开发》的学术报告(日本)
李春隆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俄国史(苏联时期) 俄国政治、文化、中俄关系
 [出生日期] 1944年5月11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30012 
电子邮件:lcl2001279@sohu.com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布哈林与俄共(布)知识分子政策,论文,莫斯科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布哈林与俄共(布)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的决议,论文,吉林大学社科学报,1997年第6期
3.俄罗斯国家杜马评析,论文,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2期
4.当代俄罗斯政党产生的初期状况及特点,论文,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2期
5.九十年代俄罗斯,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6.新中国与苏联高层往来,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7.东北亚地区的矿产资源及开发合作战略的初步设想,论文,东北亚论坛,1995年第3期
8.谈俄罗斯当前的几个实际问题,论文,东北亚论坛,1997年第1期
9.俄罗斯政局的新走向,论文,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4期
10.苏联新经济体制改革透析——论火炬公司的兴衰,论文,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4期
11.2000年俄罗斯外交回顾与展望,论文,和平与发展,2000年第1期
12.俄罗斯杜马选举和总统辞职,论文,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俄国文化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
起止时间:1995年——2000年
◆项目名称: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1995年——1998年
◆项目名称:东北亚国家间关系及对策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
起止时间:2000——2002
出国交流:
◆1991年05月 苏联时期知识分子问题(前苏联)
张广翔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俄国资本主义史 俄国近代化城市化
 [出生日期] 1957年12月9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外国资本与俄国工业化,论文,历史研究,1995年5月
2.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论文,长白学刊,1996年1月
3.俄国1861年改革新论,论文,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4月
4.俄国村社制度初论,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5.俄国封建晚期城市人口进程特点,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3期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论文,世界历史,2000年第4期
8.俄国统一市场究竟形成于何时,论文,世界历史,2001年第3期
9.俄国自然地理条件与封建经济发展特征,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0.19世纪俄国官吏研究,论文,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
11.帝俄时期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论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科规划基金
起止时间:1998年05月——2001年08月
◆项目名称:俄国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化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
起止时间:1999年12月——2001年12月
◆项目名称:亚历山大二世与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改革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
起止时间:1999年06月——2001年06月
出国交流:
◆1991年11月--1992年11月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历史系俄国史 留学
◆1996年08月--1997年8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进修18-19世纪俄国城市与农民 留学
◆2001年09月--2002年03月俄罗斯彼得堡大学俄国史 留学
徐文吉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朝鲜半岛问题 世界经济地理 东北亚区域经济
 [出生日期] 1947年3月27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副博士
通讯地址 长春市前卫路10号 
邮政编码 130012 
办公电话 5166382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朝鲜的国土规划与开发,东北亚论坛,2002年3期。
2.韩国经济:在痛苦中走向新生,南开大学韩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
3.朝鲜的国土规划与开发(朝文),韩国地理学会编《关于北韩国土的理解与开发》论文集(外),2001.12。
4. 日朝关系的发展及其意义,东北亚论坛,2001.第1期。
5.朝鲜“先军政治”与“秩序调整”解读,《东北亚研究》,2003.02
6.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东北亚论坛》,2003.01期
7.朝鲜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对韩合作政策,《韩国政策论坛消息》(韩),2003.12期
8.中朝经贸关系对东北亚的作用及其课题,《南北韩与中国》(韩),2002.11
9.去冬今春朝鲜形势管窥,《东北亚论坛》,2003.04 
承担项目 
1.朝鲜韩国政治经济关系走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吉林大学社科基金,1999.6-2001.12。 
2.朝鲜半岛南北统一进程及其对我国影响的研究,中国社科院。
3.朝鲜半岛北南统一进程及其对我国影响的研究,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
4、朝鲜半岛北南统一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规划办),2003.9---2005.9.30
景跃军
 [性 别] 女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出生日期] 1956年2月7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130012
0431-5166071
[个人简历]
  现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教授 
  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在读博士,民革党员 
联系方式 
  197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吉林大学人口所,1985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州学习工作四年。 
  主讲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人口社会学、人口评估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社会统计学、家庭社会学等。指导的学生有多名已获硕士学位,在读的有13人。 
  长期在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含合著),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农村生育行为研究》等。经常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995年以社会学者身份参加了第4届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1997年作为吉林省唯一的正式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第23届人口科学大会。 
  兼任吉林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学理事,长春市政协委员(9届、10届),长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中山研究学会理事,民革长春市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尹小平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日本经济 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政策
 [出生日期] 1962年4月20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长春市前卫路10号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130012 
yinxiaoping@hotmail.com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简明市场营销手册,学术译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 
2. 日本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专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06 
3. 期待与焦虑中的日本经济:产业竞争力——重振雄风 尚待时日,《现代日本经济》,2003.02。
4、汽车产业:保持优势 寻求市场,现代日本经济,2004.05.20 03期。
5、战后日本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理论述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05.10 05期。
6、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日韩投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研究(论文集),2004.12。
承担项目 : 
  1、项目名称: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项目来源:北京大学合作研究项目 
起止时间:1992年——1994年 
  2、项目名称: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及日本政府的对策研究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点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1996年——1999年 
  3、项目名称:日本支柱产业振兴中的产业保护和扶持政策研究 
项目来源:吉林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 
起止时间:1996年——1999年 
  4、项目名称: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起止时间:2000年——2002年 
出国交流 : 
  1997年04月-1998年04月 校际学术交流(日本国关西学院大学经济学部)
吴昊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出生日期] 1969年6月9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个人简历]
代表性科研成果 
1. 战后日本制定产业政策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长白学刊,1998年01月 
2. 日本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论文,现代日本经济,1996年02月 
3. 论开放的地方主义下的东亚经济合作,论文,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年01月 
4. 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论文,东北亚论坛,1999年04月 
5. 处于变革中的日本式企业,论文,现代日本经济,1999年05月 
6.知识经济中的企业权力结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期。 
7、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改革设想,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5/10。 
8、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新长征,2003/02/10。 
科研项目: 
1、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制度改革两大趋势研究,校博士基金项目,2001.12-2003.6。 
2、利用外资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研究,2004吉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4.09.20—2006.09。
庞德良
 [性 别] 男
 [类 型] 专职科研人员
 [研究领域] 现代日本经济、东北亚区域经济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16日
 [职 称] 教授(博士导)
 [学 位] 博士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 
邮政编码 130012 
电子邮件 pdlyhx@email.jul.edu.cn 
办公电话 5166382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郭志仪:区域经济学博导 1949年生,2001年获博导资格。
E-mail:guozy@lzu.edu.cn
聂华林: 区域经济学博导1945年生,陕西泾阳人。2000年获博导资格。
高新才,1961年生,陕西大荔人。1996年获博导资格,经济学院院长。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郭志仪:区域经济学博导 1949年生,2001年获博导资格。
E-mail:guozy@lzu.edu.cn
聂华林: 区域经济学博导1945年生,陕西泾阳人。2000年获博导资格。
高新才,1961年生,陕西大荔人。1996年获博导资格,经济学院院长。

| 聂华林,陕西泾阳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所长; 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专家、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首席专家; 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政策研究员、甘肃省专家咨询顾问团经济组成员; 甘肃省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灰色系统研究会理事长; 多个地方政府的经济顾问或科技顾问,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 
| 聂华林教授长期从事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和地方重要项目20多项。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北不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其中间成果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1999),最终成果专著((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2001);同时还多次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政府奖一、二、三等奖(1995、1997、1999)等奖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还进入了省级政府决策,或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选摘或被国内重要网站收录,供各级领导和学术界参阅。正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4一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经济决策参考”已多次选摘,在《改革》等重要学术期刊已发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 

中国人民大学陈秀山教授
陈秀山,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第29届奥运会经济影响评价(OGGI)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教授课程
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竞争与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及教学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区域竞争与政府调控,重大项目区域效应评价。
学术经历:
l 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l 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1996年评聘为教授、博导;
l 1987年4月至1988年5月,德国马尔堡大学访问学者;
l 1992年6月至1992年10月,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l 1993年2月至1993年8月,德国杜易斯堡大学合作研究;
l 1998年10月至11月,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访问教授;
l 1993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总编。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l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比较研究(1996—1999,已结项,研究成果公开出版)。
l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南方)委托项目(2001—2003):中国国防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2005.12):区域非均衡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系统与风险防范机制。
l 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2002.7-2003.7):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l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委托项目(2003.3-2003.10):宁夏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规划,10万元,主持人。
l 211工程项目: 西部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效应评价(2003.6-2005.12.): 主持人及子课题”西电东送区域效应评价。
l 韩国国土研究院委托项目(2003.10-2004.6):关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体制研究。
l 云南电力公司委托项目(2003.12-2005.7): 西电东送战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l 首都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2004.5—2004.10):北京新城发展政策研究。
l 青岛崂山区政府委托项目( 2004.3-2005):崂山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l 北京市发改委委托项目 (2004.7-12): “十一五”北京服务业发展研究。
l 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委托项目(2004-2010):第29届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子项目。
获奖情况: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政府失灵及其矫正”(论文),《经济学家》,2000年6月获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1997年6月获第六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l 《市场、国家、国际协调》(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获第二届吴玉章基金学术著作优秀奖。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获教育部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l 《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1/5,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l 《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2,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主要科研成果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 1997。
l 《人类交换规律及人类行为规则的发展》(汉译学术名著),商务印书馆, 1998。
l 《比较经济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著作,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7。
l 《政府调控模式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2。
l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l 《WTO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l 《区域经济理论》,合著,1/2, 商务印书馆,2003.10
l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8
l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理论,1/2, 《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l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本土优势,1/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l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1/2,《教学与研究》,2002.第10期。
l 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的思考,1/1,《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l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1/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l 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9期。
l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2,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l 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特征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1/2,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
l 西电东送区域经济效应评价,1/2,《统计研究》,2005年第4期。
l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2/3,《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陈秀山教授
陈秀山,男,195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区域经济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家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理事;第29届奥运会经济影响评价(OGGI)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教授课程
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竞争与产业结构趋同分析
3、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及教学领域: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区域竞争与政府调控,重大项目区域效应评价。
学术经历:
l 1982年1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
l 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1996年评聘为教授、博导;
l 1987年4月至1988年5月,德国马尔堡大学访问学者;
l 1992年6月至1992年10月,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
l 1993年2月至1993年8月,德国杜易斯堡大学合作研究;
l 1998年10月至11月,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访问教授;
l 1993年10月至1999年10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总编。
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l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比较研究(1996—1999,已结项,研究成果公开出版)。
l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南方)委托项目(2001—2003):中国国防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1—2005.12):区域非均衡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系统与风险防范机制。
l 北京市政府委托项目(2002.7-2003.7):首都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l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委托项目(2003.3-2003.10):宁夏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规划,10万元,主持人。
l 211工程项目: 西部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区域效应评价(2003.6-2005.12.): 主持人及子课题”西电东送区域效应评价。
l 韩国国土研究院委托项目(2003.10-2004.6):关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开发体制研究。
l 云南电力公司委托项目(2003.12-2005.7): 西电东送战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l 首都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委托项目(2004.5—2004.10):北京新城发展政策研究。
l 青岛崂山区政府委托项目( 2004.3-2005):崂山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l 北京市发改委委托项目 (2004.7-12): “十一五”北京服务业发展研究。
l 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委托项目(2004-2010):第29届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子项目。
获奖情况: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政府失灵及其矫正”(论文),《经济学家》,2000年6月获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l “我国竞争制度与竞争政策目标模式的选择”(论文),《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1997年6月获第六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
l 《市场、国家、国际协调》(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获第二届吴玉章基金学术著作优秀奖。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获教育部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l 《站在学科前沿,深化教学改革,构筑区域经济学人才培养示范性体系》,1/5,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l 《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2,2005年1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主要科研成果
l 《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 1997。
l 《人类交换规律及人类行为规则的发展》(汉译学术名著),商务印书馆, 1998。
l 《比较经济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l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著作,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7。
l 《政府调控模式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2。
l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l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
l 《WTO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l 《区域经济理论》,合著,1/2, 商务印书馆,2003.10
l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8
l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理论,1/2, 《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0期。
l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本土优势,1/2,《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l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1/2,《教学与研究》,2002.第10期。
l 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的思考,1/1,《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2期。
l “转轨期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效应”,1/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l 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1/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9期。
l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2,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l 我国地区差距的基本特征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1/2,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11期。
l 西电东送区域经济效应评价,1/2,《统计研究》,2005年第4期。
l 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2/3,《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