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783 13
2004-09-30
低工资成本的背后:生活质量低下 贫富差距拉大 2004-9-29 中华工商时报 阅读142次

  据报道,正当“一部分观察人士”对“中国会不会丧失在全球竞争中的成本优势”“表现出担心”时,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把握全球优势》中明确提出,中国等低成本国家的成本优势将继续保持,甚至扩展。而这之中最主要的优势来自于人力成本的差距。据介绍,一个美国或欧洲工厂的工人每小时的成本在15至30美元之间或更多,而一个中国工厂的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低于1美元———成本的差距有几十倍。

  中国工人工资低,劳动力便宜,这似乎是我们可以吸引外资的一大“优势”。但这种“优势”背后隐藏的另一种“成本”流失不应不引起高度关注。

  首先是中国工人的低工资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直被控制在非常低下的水准上。工资低,便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存需要,而难以满足除生存需要之外的较高层次需求,比如没钱提高自我、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不能购买相对适宜居住的住房等。也包括没有享受业余文化消遣的机会、只能乘坐条件恶劣的交通工具等等。而尤令人感到失望的是,由于失业人数及提出工作需求者越来越多,这种低工资现状在相当长时期内“将继续保持,甚至扩展”。也就是说,我国工人普遍提升生活质量的愿望短期内将难以实现。

  另外,低工资成本优势也将使企业主等其他部分人群的财富增长保持较大幅度,从而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愈发明显。而过于看重“低工资成本优势”,也可能使外资仅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于我国,以至于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难以升级换代。

  工资再低而只要没有超过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没有违法,但这并不就能得出它是道德的结论。企业的赢利如果越来越大,而付给支撑企业利润的工人的工资却不见增长,是违背社会对一个人的良心与道德的定义的。而一个愈来愈重视道德建设,愈来愈推崇人性化的社会。不应当对道德领域内的一切置之不理,否则,社会也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鲁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只有民工工资合理的GDP才是道德的”,因而一个追求道德、公平与正义的社会不应当仅仅视“低工资成本”为一种“优势”。

  低工资“成本优势”其实也是权利缺失的产物。一个人所得到的与其所付出的远不相符,就表明该人的劳动与价值没有得到全然显现,这就是权利没有得到尊重的结果与反映。过低工资得以长期维持,也表明企业工会没有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发挥应有作用。这也是工人权利难以得到尊重的重要原因。“低工资成本优势”能得以“继续保持,甚至扩展”,且为部分国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引以为自豪,这背后其实也隐藏着社会中权利观念普遍淡薄的事实。当然,也不是没有工人对明显不公的工资提出过异议,但结果肯定是要面临被解雇或受到其他报复的命运,这就使得绝大多数人在过低工资面前只能选择无声无息。也就是说,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利观念的缺失,以及追求权利的成本过高是导致低工资成本优势在我国得以“继续保持,甚至扩展”的重要非经济背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30 19:44:0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9-30 19:28:00
我是不赞同上述观点的,产业并非越高档越好,只要有竞争力,能挣钱的就是适合的产业。另外,工资高还是低如果国家没有法律规定,那么这是工人和经理们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不需要别人来操心的吧,只要是自愿签订合约的,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30 20:18:00

山西闻喜:大学生就业一年没工资zz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4-9-30 19:28:45的发言: 我是不赞同上述观点的,产业并非越高档越好,只要有竞争力,能挣钱的就是适合的产业。另外,工资高还是低如果国家没有法律规定,那么这是工人和经理们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不需要别人来操心的吧,只要是自愿签订合约的,那么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我觉得中国的工资确定不仅仅是个经济学问题。所以单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的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

---------------

原载中国青年报

www.chinaren.com

政府怎么能带头违反《劳动法》?

  “我们就业难呀,好不容易就业了,可一年也没发工资,只有学校每月发的200元的‘代理工资’。”山西省闻喜县东镇春元中学的李文(化名)老师特别沮丧,因为他分配到这个学校快一年了,生计问题还没解决。

复制代码
  李文是2002年从师范专科毕业的,当年闻喜县有180多名师范专科毕业生,其中,有150人参加了上岗考试,2003年秋天,通过考试的120多人被分配到了闻喜县各中小学。“我们分配时,上面的领导告诉我们一年没工资,可是我们上届分配的老师都一年半了也没有工资。”李文对“一年后有工资”的幻想感到了危机。

  李文说:“我们的处境还不如农民工。我们不明白,政府怎么能带头违反《劳动法》?还明目张胆地说,你劳动,但我不给钱。”

  记者联系到了一名2001年大学毕业的教师王芳(化名),王芳的语气显然很高兴:“我们终于有工资了,这个学期开始发。”记者问:“那么以前的工资补吗?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王芳犹疑了一下说:“这个还不知道。”随后她又高兴地说,“反正学校说这个学期就有工资了,好像有六七百吧,熬了一年半,终于有工资了!”

  闻喜东镇高中的温校长告诉记者,像李文这样的老师,他们学校有十几个,他们分配到学校还不到一年,县里没有给他们工资,学校就给这些老师每月发200元的“代理工资”,还有一点代课费。“说实话,工资不高,这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温校长说,“比他们早一届的老师这个学期就能领到工资了,但还没有定发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30 20:31:00
是什么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吧,问题是能不能试着用经济学的角度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上面你说引的无非是说当地很穷,发不出工资嘛,当然了穷的时候,把有限的资源(包括金钱)分配到什么地方也是个经济学问题。另外,我觉得很多非科学的角度是很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不知道您对上述现象是怎么样理解和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30 21:39:00
以下是引用蓝田日暖29在2004-9-30 20:31:35的发言: 是什么问题不是最主要的吧,问题是能不能试着用经济学的角度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上面你说引的无非是说当地很穷,发不出工资嘛,当然了穷的时候,把有限的资源(包括金钱)分配到什么地方也是个经济学问题。另外,我觉得很多非科学的角度是很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不知道您对上述现象是怎么样理解和解释的?

按经济学理论,工资由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只要是自愿的就对双方都有利。

但是我觉得这里隐含的前提是:劳资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只有平等的谈判才能谈出合理的工资出来。而在中国,广大工人,尤其是农民工是没有工会组织的,即使是有工会组织,工会也不是代表工人利益的。所以单个或少数工人与企业在谈判桌前是不可能平等的,所以也不可能谈出合理的工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9-30 22:06:00
不知道你是怎么样定义平等的,我的理解是要讲平等也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平等,天下除了下棋等游戏场合,现实世界很少有平等的时候,经济学也不例外,平等也是在一定约束下的平等,这些约束比如有产权、交易费用等等,说到底这些都是由经济学的基本假定稀缺性引起的,我们目前谈的经济学也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我说的只能是指科学意义上的只能,要是经济学也算科学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