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1578 15
2007-06-25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的两个重大错误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中有两个重大错误,这两个错误是需要改正的。当然,这两个严重的错误的出现是经济学还不成熟的标志。高鸿业先生是我国经济学界的重要的、标志性的经济学家。本文的目的,不是批评高鸿业先生。也不是针对高鸿业先生,故意指出高鸿业先生的不足。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的错误,世界上其他的经济学家也同样在犯。

一、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的错误之一:效用的定义

效用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效用的定义是否清晰、正确,直接影响到经济学的理论的正确性、准确性。

在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的定义为“商品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能力,以及人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这样的效用的定义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实际上,“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和“人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认为是客观的,它取决于商品本身的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如果把商品效用定义为“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那么,商品效用的高低将取决于商品的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商品效用的高低将与人是否消费商品,如何消费商品无关。

“人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则是主观的,它与人是否消费商品、如何消费商品有关。按照这样的效用的定义,那么,人不消费商品,商品的效用就为0,人过多地消费商品,商品的效用为负值。

“商品具有的满足人需要的能力”与“人从消费商品中获得满足”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把这两个矛盾的概念放在了一起,当成了一个,这是完全错误的。读者都是广大青年学生,这样的效用的定义,会使广大青年学生混淆的。

打个比方。某举重运动员能够举起的重量为500斤。某人有一300斤的重物无法移动,该人花了100块钱请举重运动员把该重物搬走了。

如果把效用定义为“商品具有的满足人需要的能力”,那么,该举重运动员的效用为500斤,因为该运动的能力是500斤。但如果把效用定义为“消费商品获得的满足”,那么该运动员的效用为300斤,因为只有300斤的重物被搬走了。

而按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的定义,人们根本不知道该运动员的效用是500斤,还是300斤。在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的定义为“商品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能力,或者人从消费商品中获得的满足”,这样的效用的定义,相当于一方面说举重运动员的效用为500斤,另一方面却又说举重运动员的效用为300斤。

当然,西方经济学对效用的理解也是肤浅、模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把“效用”这一重要的概念搞清楚,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介绍性著作,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自然也很难搞清楚。高鸿业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经济学的不足。

二、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的错误之一:边际成本的计算

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成本MC=w/MPL。其中,w为劳动工资率,MPL为劳动的边际产出,从而1/MPL为生产商品的边际劳动。当然,萨缪尔森、平狄克等著名的经济学家经济学教材中,都认为MC=w/MPL

而实际上,MC=(1+r)w/MPL。高鸿业、萨缪尔森、平狄克等都错了。

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的定义为“商品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的成本”。劳动的边际产出MPL为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时带来产量的增加量,从而1/MPL为“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的劳动”。从而可知,商品产量增加一单位时,需要增加投入1/MPL单位的劳动,需要给1/MPL单位的劳动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

此时,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和萨缪尔森等人就认为边际成本等于w/MPL

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企业给劳动支付工资时,用于支付工资的资本还有利息。企业多雇佣1/MPL单位的劳动时,需要多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此时,为了支付w/MPL单位的工资,企业要么:1)企业自有资本不够时,需要向银行多借w/MPL单位的借款,从而需要性银行多支付r·w/MPL单位的利息;2)企业自有资金足够时,企业需要从银行取出w/MPL单位的存款,从而企业的存款减少了w/MPL单位,从而银行的利息收入会减少(1+r)·w/MPL

对于边际成本的计算中的劳动工资的资本利息(利润),马克思的《资本论》却充分考虑到了。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地租理论中,劣等地上的商品价格P0等于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而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又等于劣等地生产单位商品需要的劳动L0的工资w·L0再加上用于支付劳动工资的资本利息r·w·L0,从而C0=(1+r)·w·L0,而存在级差地租时,劣等地上生产单位商品的成本C0就是边际成本MC,即有MC=C0。从而MC=1+r)·w·L0

经济学是一门精确的学科,是不能够粗枝大叶的。世界上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这里都粗枝大叶了,作为西方经济学家在中国的最早的介绍人之一的高鸿业也粗枝大叶了。他们很看不起马克思,这儿,他们远没有马克思高明。

三、反思:经济学发展水平还不够

萨缪尔森等是世界著名的、一流的经济学家,高鸿业是国内著名的、一流的经济学家。他们都会犯以上比较严重的错误,这反映了经济学还远未成熟,许多经济理论、甚至基本理论都还有待年轻一代继续探索。

对萨缪尔森、高鸿业等经济理论的前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正是他们的努力和智慧,经济学才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到了今天。

而年轻的一代经济理论研究者如我们,要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推动经济理论的完善、修正和创新。为使经济学成为一个指导建设民主、繁荣的中国的理论而努力奋斗。

北京亚细亚经济理论研究中心 理论经济学研究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5 13:56: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5 17:08:00
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5 22:31:00

讨论这些有意义么?

本来就不是精确的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30 10:26:00

不论有无意义,对研究经济学的我们来说,经常的反思和验证,会有助于经济学的推进,为社会经济重新带来新的经济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0 02:57:00
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30 06:27:00
同意三楼,只能说使模型更精确,若干年后还是会发现错误所在,所以错不错没有实际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