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58 3
2007-06-27

这阵子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蓝海战略的评论,有一篇叫“蓝海战略:专喂投机分子与懦夫的毒药”的影响最深刻,也有点牢骚要发。
所谓“蓝海战是投机主义、懦夫行为”,我看不过是一些吹毛求疵的闲人为了给自己找点写作题材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孙子在几千年前就为我们诠释了何谓“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先胜而后求战”,而蓝海战略正是在演绎孙子的思想。它提倡的寻找蓝海,并不意味着逃避竞争,所谓逃避竞争的“蓝海精神”纯属以自侍为明察秋毫的眼光看别人,两位作者的智商也不至于低到那个程度吧。
我不否认蓝海战略确实有缺陷和不足之处:给我的感觉是过于理想化和理论化,而本身的理论也不够完善,有些人说它象小说的理由可能就在于此。但谁又能说哪一部好的作品不会让人挑出毛病呢,更何况在中国这个巨大的人林中,鸡蛋里挑骨头的还大有鸟在。
近二十多年中国确实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多数人都将这归功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的战略,我也赞成。但正如郎咸平教授曾说过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条件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也就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理念“帕累托改进”。事实并非如此(当然,这并不是邓小平战略决策的过错),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却是建立在更多的人更贫穷的基础上的。因为竞争的激烈和现实的残酷,现在在很多岗位上的国人想的只是怎样让自己好过,要是牺牲一点别人的利益以成全自己自然是很乐意接受,且不说让他自己吃点亏为别人做点什么吧,就是让他在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帮一下别人都是极不情愿的,因为他没有得到多少利益。又何来的“帕累托效益”,即使知道,恐怕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我要说的是,你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也得学得了精髓才好自用吧,盲目的照搬最后还得自吞苦果。最近,股票是学着人家炒起来了,结果是政府失信于民;一个大家更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中国足球,我也不说足协的大爷们有多少是无能的,可你这整天捣鼓着请外教,吼着嚷着号称着是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足球理念,十多年过去还是把中国足球整出个低能儿来,我就不知道他们除了请外教的门路和流程学熟了,还学会了什么。
可能某些人是想到了盲目的学人家的也是不行滴,那好,就一板子打死吧。你不是新提出什么蓝海战吗,好,你就是毒酒,还是致命的毒素。从发肤至骨髓,你就没一块干净的。其实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其中一些荒唐的言论着实可笑。不知是作者异想天开,还是气急败坏,我看了几遍蓝海战略怎么就从未见过什么地方提及“如果一个产品无比较高的利润,就必须被抛弃,另外开拓新品”之类的语句,蓝海战强调的是红海的竞争已经或者即将到达惨烈的程度,就要考虑开辟蓝海了。并不是说因为可口可乐的高高在上,百事就要想点子逃离所谓的红海,放弃可乐改卖啤酒和香槟了。至于还提到非法传销,真让人佩服他过人的想象力,把蓝海和没有商品的传销都扯上关系,非常人也。还有,蓝海战略在具备成熟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的美国并不象在中国这样受亲睐,也是其叫嚣的理由。那我要问了,人家美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它的GDP有多高,人均GDP是中国的30多倍,这些是中国能比的?照这个理论,一个刚刚起步的亚非国家,难道就不能用一个在欧美发达国家行不通却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策略吗?
退一步说,就算蓝海战略有着这样那样多的缺点,我们既然引进它,并不仅仅是为了挑刺的吧。难道就不能多考虑其中有多少可行的成分?它提到的一些观点还是很适合中国的,如跨越资源障碍、公平操作等原则正是我们所欠缺和亟需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是土了点,但也还是有它的道理的。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不是建立在挑刺上的,而是建立在不断学习有用的技术和理念基础上的,所谓去其糟粕,也是为了更好的取其精华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6-28 09:39:00
蓝海战略有它成功的一面,当然缺陷也存在,不过还是要肯定它的成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8 13:26:00
i am afraid to lose stable job/incom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28 17:43:00
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中国人总喜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 认为好的可以顶礼膜拜,认为不好的就要痛打落水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