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65 0
2005-05-02

软性力量的战略意义

              刘康

           一、软性力量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前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伊(Joseph S

. Nye)在2000年1月3日《纽约时报》言论版发表《我们不可浪费的力量》,讨论“软性

力量”的战略意义。他在99年8月6日的《波士顿环球报》上也发表过专论,题为《硬性

力量和软性力量》(Hard Power, Soft Power),同样谈论软性力量问题。

  综合起来,奈伊两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

  1、当前世界力量的布局有三分法和两分法。三分法指军事、经济和非政府的社会力

量。军事力量上目前是单极的,美国占绝对优势。经济力量是多极的,美国、欧洲、日

本占世界经济2/3强。社会力量复杂而不被政府全盘控制,给世界战略的制定带来困难,

必须在3个不同棋盘上同时布局。两分法显然与三分法相关,主要是指硬性力量与软性力

量。硬性指军事和经济力量,具强迫性。软性力量指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非强迫

性的。

  2、硬性与软性力量相辅相成,但不可相互替代。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软性力量作

用越来越重要。如果美国能让世界各国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就不必耗费经济与军事力量

来主导世界。

  3、软性力量包括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教育体系、美国的大众文化对外输出。美国

价值观即美国的人权、自由、民主等观念。美国的大学每年吸引50万外国留学生,是软

性力量的重要资源。奈伊举例说:中国政府的宣传工具正猛烈攻击美国时,一个中国高

官的儿子却出版了正面描写美国留学生活的畅销书(指钱宁的《留学美国》),这就是

美国的软性力量所在。美国的媒体、电视、电影、MTV和因特网等等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吸

引力。

  4、美国必须促进美国国内的繁荣、民主选举等等,方能加强美国在国际上的价值力

量。美国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要在价值观上引导世界,为世界作表率。

  5、美国软性力量的战略意义在于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影响世界各国制定他们的战略

议题和主题,使这些战略主题和选择与美国的利益吻合,这样美国就可以获得战略上的

成功。美国的软性力量是里根总统在冷战时期确定的战略目标,奈伊认为目前的共和党

候选人对此有所忽略。

  在奈伊文章发表差不多同时,美国最大的电脑因特网公司美国在线和拥有CNN等国际

大媒体的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时代华纳公司的CNN有十亿多全球观众,一亿两千多万

《时代》杂志全球订户,加上数以千万计的有线电视和其他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者。因

特网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迅速成为报刊、电视之外的又一大媒体。而美国在线(AOL)是

世界目前最大的网路公司。这两家大文化和媒体公司的合并,意味着奈伊所谓的软性力

量正在取得惊人的物质基础。

  奈伊并未明确提出软性力量和三分法中的社会力量的联系。但是按照西方现代化观

点来看,学校、媒体、大众文化等等,显然属于非国家和政府控制的社会力量。奈伊强

调软性力量的作用,同时强调在不同棋盘上布局,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在美国全盘性的

国际和国内战略设计中的核心意义。

          二、软性力量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

  奈伊在谈论软性力量的文章中重点提到中国和中美关系。这一方面是重申通过意识

形态和文化价值的渗透来实行和平演变的既定策略,一方面也是根据目前全球化和信息

时代的特点,来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提出政策建议。针对中国目前的形势,奈伊等强调要

对中国加强意识形态攻势。美国媒体最近以来的一个主要议题设计就是对中国的“价值

危机”、“精神危机”和“意识形态运动”(即中国媒体和政府宣传部门所指的“思想

政治斗争”)进行有系统地攻击。从法轮功到葛玛巴活佛出走、到“历史学者”宋永毅

案,媒体的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对涉及意识形态敏感问题的封闭、封杀和严厉打击。2000

年1月13日《纽约时报》报道题“中国逮捕宾州图书馆员令学者惊恐”,针对宋永毅案,

强调美国对学术研究的开方性、独立性价值的重视,对中国忽视这些基本人权的抗议。

通篇报道都是从美国著名中国研究的学者专家立场,强调美国基本的意识形态价值,通

过宋案来揭露中国意识形态方面的误区。报道称美国和澳大利亚、英国101位著名学者给

江泽民主席写信要求释放宋永毅。报道通过学者之口,反复强调中国目前的局势给任何

研究当代中国的学术活动带来危险。中国的封闭与对“正常学术研究”的镇压(报道强

调宋的研究完全是合乎学术公开原则的),与美国的学术开放和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纽约时报》对宋案的报道与奈伊文章提出的战略思路不谋而合,也配合了美国国

务院在联合国再提“中国人权问题”的棋盘布局。软性力量的优势主要靠比较而显示。

在物质基础上,美国从政府到社会对意识形态均有高度自觉,并予以特殊重视。奈伊的

文章和大媒体新的合并就是例子。在中美关系上,打意识形态牌更是步步为营,紧紧抓

住中国局势的任何一个细微动向。

  以上动向提醒我们,应从每一项具体、实际的问题入手,在意识形态(或软性力量

)领域提出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应重视奈伊提出的在三个不同棋盘上布局、同

时动用硬性和软性力量的战略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