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565 4
2007-07-08
[讨论]左右口袋钱互换 特别国债能为央行解压吗? 左右口袋钱互换 特别国债真能为央行解压?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STYLE>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 LINE-HEIGHT: 18px
}
</STYLE>

  特别国债讨论进入白热化,在中国进入资本时代的门槛之时,每一次类似的讨论都是对金融市场知识的普及,对各方进行真切的投资风险教育。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即将成立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投资公司,发行规模达15500亿元的长期国债,对于中国的货币流动性、债券市场利率以及随之而来的基础利率,外汇投资公司的模式,财政与央行的关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界对此事的讨论正是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注,这样的自觉意识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嘲弄。

  即便发行特别国债对经济影响中性会成为事实,在央行控制发债频率的情况下,确实不会让市场流动性一夕之间发生类似于上调十次准备金率这样的灾难性影响,特别国债仍然面对很难绕过去的槛。特别国债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如同一般国债那样稀松平常,而是会改变、重构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与货币政策的发言权。

  财政部面向央行发行特别国债,确实会产生如陈旭敏先生所担心的,由人民银行法所规定的央行的独立性遭到侵蚀以及违反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的法律障碍。当然,这可以由全国人大释法,解决程序合法性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9日下午经表决决定,批准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并批准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53365.53亿元。全国人大同样可以更改或者重新解释人民银行法,以便绕过法律暗礁。不过,这样的释法是否会对将来产生应急释法、使法律为我所用的负面影响值得深究。

  财政部发债是否会增加预算赤字,有一些人士认为不会。据报道,现在确立的基本思路相当于资产置换,财政部面向央行发行特别国债,央行将从资产负债表上划出2000亿美元外汇资产的同时,记入一笔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资产,作一次性记账处理。而后央行以特别国债作为回收流动性以及控制市场利率的手段,在银行间市场发售给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问题就在此产生。央行是法律授权的管理所有金融机构的最大的政策性银行,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央行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所以,央行与中央财政相当于左口袋与右口袋的关系,在1995年人民银行法颁布前,央行确实更像一个财政机构。

  正因为央行不是商业银行那样的赢利机构,因此不可能拿出上万亿元的钱购买国债。要解决这一问题,央行不可能增发基础货币,或者是动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只能由全国人大通过特别财政预算划拨资金,这样才不会产生在外汇储备释放了一次基础货币后,再次增加基础货币,带来将成本转嫁给全体纳税人的道德风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与普通国债筹集的资金使用不同,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的外汇资金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也不意味着增加财政赤字。但这是愿望,要成为现实并不容易。

  复杂操作的背后,实质是即便特别国债以最简便的资产置换方式进行,也会对金融资产结构与财政预算等产生影响。

  此次之所以使用特别国债,财政部阐述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剩,其次才是高效率使用超出需要之外的外汇储备作为投资。从目前情况来看,央行的对冲手段已捉襟见肘,今年央票存量4.16万亿元,且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由财政部以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既可以抵挡汇率与利率的上涨压力,央行因此拥有货币政策工具,同时将利息等成本降到最低。

  特别国债更像是货币政策不敷所用下的应急之举,至于投资收益倒在其次,就像上次的特别国债是为了使国有商业银行获得生机一样。

  如果汇投公司无法获得收益,财政部为减少成本必然会反对加息,央行的货币政策将受到掣肘,如余永定先生所提出的,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无法对冲流动性,那么以特别国债二次对冲未必有效。

www.singtaonet.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9 11:45:00
300亿元15年期特别国债将9月17日首次在银行间市场招标发行,根据财政部的计划,当月共发行1000亿元的特别国债。由于近来债券收益率走高,商业银行均看好特别国债的投资回报,银行人士均表示有兴趣参与债券投标。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全年贷款新增计划都基本完成。9月14日,某大型上市银行资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紧缩信贷又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商业银行自然要将资金配备到债券投资业务之上。而17日也是建行A股IPO网上申购的日子,9月15日的加息和市场资金临时性紧张,都给特别国债的首次发行蒙上了悬念。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向市场发行特别国债,具有紧缩流动性的功能。部分银行资金将被长期锁定,这对银行流动性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别国债将受银行欢迎

  由于信贷调控将长期存在,如果资金不紧张,特别国债将会有相当的需求。大型银行资金部人士如是说。言下之意,特别国债将有益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国债都是长期国定利率附息债,期限以10年或者15年为主。这可能跨越两到三个经济周期。由于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不排除特别国债有抗周期性调整的功能。

  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表示,对于银行而言,只要利率够高,特别国债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品。如果(特别国债)收益率达到4.5%至5.0%,还是不错的。“我们的投资策略将是持有到期。”

  虽然特别国债扮演了收紧银行流动性的角色,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会太明显地拉低银行收益。因为特别国债的收益率应该在4.5%左右,甚至更高,而且是无风险的。而长期贷款在扣除考虑信贷成本之后,并不比特别国债的收益率高出很多。而且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相比,特别国债的影响更是较小,主要是收益率不一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的收益率只有1.89%,与特别国债的4.5%左右相差很大。不过,长期来看,如果贸易顺差出现减少,加上特别国债的紧缩功能,流动性充裕的格局可能发生改变。

  债券投资收益看涨?

  此前的银行中报显示,今年以来,各行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债券投资的力度。这源于银行对流动性紧缩和信贷调控的预判,银行也因此收获了较多的收益。

  较2006年相比,今年全年的债券投资收益情况应该有一定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再投资类债券的收益率普遍较高。如一年期央票,目前的收益率均在3.3%左右,而2006年2月份尚不足2%。不过,由于再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大量的央票到期,而中小银行则较为困难。本周央票到期净投放1400亿,但是大部分在大行;而且今年的存款是,定期存款活期化,小行存款向大行集中,小行的境况很惨。

  同时,前述大型银行人士称,由于存量类债券(持有到期)的直接成本较低,主要为活期存款,加息的影响较小,因此收益情况也不错;而交易类的债券资产,通过缩短久期的做法,来增加收益。目前在一级市场,多数商业银行偏爱短期债券。9月12日,财政部招标发行一年期国债,建设银行、汇丰银行(上海)、交通银行分别以35.3亿元、28亿元和18亿元的认购量,排名前三。

  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大家都清楚,拿短期的要合算,越长期越不合算,一旦加息,机会成本加大。如果是短债,卖了之后,新债的收益率更高,而长期债则不能动。期限越长,损失越大,所以,各行都调短了久期,久期越长,损失越大。

  虽然特别国债是长债,但出于调整资产结构,获取稳定的无风险收益的考虑,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让中小银行感到无奈的是,由于短期资金匮乏,面对首次发行的300亿元特别国债只能望而却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1:49:00
300亿元15年期特别国债(第二期)9月17日不仅顺利招标发行,而且发行规模还追加至319.7亿元。并于今日在公开发行,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试点商业银行现券买卖。有分析认为,今日特别国债的发行,将收紧股市资金面,导致市场震荡。

  周二两市大盘早盘出现震荡调整,并双双翻绿。就个股来看,两市下跌股占据多数,表明多数股票存在套现压力,具备资产注入、资产整合预期的板块个股处于涨幅前列,同时像东软股份整体上市被证监会否决的个股跌幅居前,显示目前阶段个股机会与风险共存,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同样存在不确定性,上证指数上攻突破5400点后多空分歧进一步加大。

  专家认为,特别国债向市场直接发行,将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从而对股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早前就有分析认为,此次两千亿特别国债面向社会发行,除了回收流动性过剩,可能的一个目的也是给当前火热的股市降温。因而,他认为,股市将对此次特别国债发行有所反应。

  除了对股市资金面有所影响外,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对投资者心理也会有一定影响。有分析家认为:“由于后续还有七千多亿特别国债未发行,那么下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否向社会发行?这一问题将影响投资者心理。”

  当然,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与上次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连续出台,如此短的时间内出台如此猛烈的调控政策,会形成调控政策的边际递增效应,最终会压抑A股市场的做多动能的聚集能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1:50:00
财政部17日宣布,将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的特别国债二期2000亿元本周正式发行,首批319.7亿元将于9月18日开始发行,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试点商业银行现券买卖。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财政部公告,本期国债期限15年,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4.68%,2007年9月18日开始发行并计息,9月21日发行结束,9月27日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试点银行柜台上市交易。

  本期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每半年付息一次,利息支付日为每年3月18日、9月18日(节假日顺延),2022年9月18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为满足个人投资者购买需求,特别国债可以通过试点商业银行柜台进行现券买卖。试点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已经开通国债柜台交易系统的分支机构。

  公告指出,本期国债交易方式为现券买卖和回购,试点银行柜台为现券买卖。通过试点银行柜台购买的本期国债,可以在债权托管银行质押贷款,具体办法由各试点银行制订。

  本期国债在2007年9月18日至9月21日的发行期内,采取签订分销合同和试点银行柜台销售的方式分销,分销对象为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试点银行开立债券账户的各类投资者。通过试点银行柜台发售部分的分销价格区间为每百元面值99.80元-100.20元,其它分销部分由承销机构根据市场情况自定价格。

  继6000亿元特别国债面向商业银行发行后,财政部本月10日宣布,将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向社会公开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其中今年9月份计划发行3期特别国债总量1000亿元,其余1000亿元特别国债根据债券市场情况于2007年第四季度完成发行。9月份具体发行计划为:9月17日计划发行15年期特别国债;9月21日计划发行10年期特别国债;9月28日计划发行15年期特别国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9 11:52:00
财政部表示9月21日第三期特别国债将面向市场发行,规模300亿元,期限10年。旨在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上海证券报》报道,根据发行通知,本期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计划发行面值总额300亿元,全部进行多种价格招标方式进行竞争性招标,标的为利率。甲类成员在竞争性招标结束后,有权追加当期国债。

  债券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2006年至2008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招标发行,其中试点商业银行柜台销售部分不再另行分配额度。各承销机构需于2007年9月26日前(含9月26日),将发行款一次缴入财政部指定账户。

  本期债券是面向市场发行的2000亿元特别国债中的一部分。9月10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直接向市场发行2000亿元特别国债,其中9月份分三期发行1000亿元,剩余的1000亿元在今年第四季度发行。按照计划,17日将有300亿元15年期特别国债招标发行,如此计算,9月28日发行的特别国债将达到400亿元,使得本月累计发行规模为1000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