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价格总水平上涨中,食品类价格,特别是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表现突出,对拉动CPI上涨起了较大的作用。
2.目前的部分能源、原材料,例如原油和铁矿石,部分食品,例如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就会推动国内价格的相应上涨。
3.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变化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对于我国的重要产品价格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宏观经济理论来看,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主要是由于总供求失衡,总需求增长持续超过总供给的增长推动的。有的时候,如果农产品或能源价格由于气候或环境因素、国际因素而突然大幅度上涨,确实会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价格总水平相应的上涨。但是这种上涨是短期性的。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在农产品或能源价格上涨过程中,价格总水平相应的持续上涨,那么一定是伴随着总需求的持续膨胀。总之,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是总供求的失衡。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导致近期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因素就是总需求的持续过快增长从而总供求的严重失衡。从2003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三过”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和外贸顺差过大等。这些问题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下面分别作一些简要分析。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导致近期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因素就是总需求的持续过快增长从而总供求的严重失衡。从2003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三过”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和外贸顺差过大等。这些问题必然导致通货膨胀或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下面分别作一些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