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关于绝对地租的存在性条件的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直是一个理论的赘瘤。但是本文的模型表明:</P>
<P> 地租存在的条件不是农业有机构成比工业有机构成低,而农业中实际用于生产活动的资本部分的回报率要大于工业中的资本回报率。</P>
<P> 马克思失误的根本在于他在建立模型和论述时,总是把各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假定成相等。这个假定是导致马克思未能正确阐明绝对地租存在条件的根源。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般都是假定各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等,很明显这个假定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和模型计算的简化,但这个假定对于说明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分配的基本规律是没有任何必要的。</P>
<P> 本文用一个静态均衡的半转形模型试图澄清地租与绝对地租存在的技术条件,并较好地统一了目前我国关于绝对地租存在性争论的两种对立观点。绝对地租存在的技术条件不是农业有机构成比工业有机构成低,而是劣等地农业中实际用于生产活动的资本部分的回报率要大于工业中的资本回报率,或者最劣等地的肥力大于地租存在所需要的最小肥力。文中模型还顺便把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思想数学化了。</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