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762 20
2007-07-16

来源:光明日报

城管与小贩,我们时代这场由来已久的猫鼠对峙,以最残忍最极端的方式上演:小贩崔英杰将一柄尖刀刺入了北京市海淀城管副队长李志强的脖子,而理由仅仅是想抢回刚被没收的一辆三轮车。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失去了生命,一个面临法律的制裁。当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来到李志强父母家,向李志强同志遗像鞠躬致哀时,8月15日媒体再次提出了那个已经多次被提起的沉重话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是啊,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呢?北京的宣传口号是:要建设宜居城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而“宜居”与“和谐”几乎也是所有城市的宣传口号和奋斗目标。“宜居”之前提是每个人都拥有在城市生存的权利,“和谐”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即每一张“口”都有饭吃;“和谐”之“谐”由“言”和“皆”构筑,人人皆能言,也就是谁都有主张权利的话语权。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城市”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这个理想中的城市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人人都有生存权,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能主张权利并能自由表达。

从理想走入现实,不难发现其中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也正是城管与小贩之间没完没了的猫鼠对峙之源。一边是城管队员屡遭暴力抗法,被打伤,甚至献出宝贵生命;另一边是城管暴力执法的消息不断传出,百度一下“城管打人”出来的信息有27万多条——城管与小贩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让他们不惜频繁暴力相向?原因正在于,我们的某些制度断绝了这两种人之间的“和谐”可能,“饭碗之争”把他们分裂成了对立的“敌我”两个阵营,正如毛寿龙先生所言:小商小贩保住了“饭碗”,城管人员就会丢了“饭碗”,反过来城管队员端稳了“饭碗”,小商贩的生存就面临着困难。

换句话说,我们当前的城市管理理念,本质上是不容许城管与小贩在一个城市里和平共存的。似乎城管的本职就是要消灭小贩,而小贩的生存前提是必须对付城管。面对生存,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时刻有被激化的可能。

这说明我们的执法手段和目标已经发生了背离:在现有经济发展条件下,创建“一尘不染”城市的手段,只会距离“宜居”与“和谐”的目标越来越远。既然“宜居”与“和谐”,不容许我们把城市变成富人的天堂,而把穷人全部赶出城市;那么,在穷人的生存权利与城市的整洁形象之间,我们就必须做出选择:是选择前者的“真宜居”与“真和谐”,还是选择后者的“伪宜居”与“伪和谐”?

在圣诞节前的一个月里,德国汉堡等一些城市的市政厅前的广场上会搭建许多临时木板房供商贩经营,老百姓就在小摊上喝啤酒吃面包。这显然是对人之生存权的一种尊重,而这种尊重在我们很多城市管理者头脑里却被“城市形象第一”取而代之了。

人总是要吃饭的,这是天性,加强执法不可能改变这一点。让每个靠劳动吃饭的人都能生活下去,这是最根本的“宜居”与“和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5 10:56: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25 10:56:00

女瓜农遭城管殴打小便失禁

(2007年07月24日07:21凤凰资讯/社会/法制经纬摘自《江南时报》

核心提示:7月17日傍晚,江苏镇江句容市城区发生一起城管与瓜农的纠纷事件。其中一名妇女当场被踢得小便失禁,3名瓜农被殴受伤住进了医院。在场千名群众目睹了过程。一些愤怒的群众将执法人员围住,并砸烂了执法车的窗玻璃。

城管执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城管执法与被执法者发生纠纷的事件也屡见报端。7月17日傍晚,镇江句容市城区发生了一起1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与4名瓜农因执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争斗,3名瓜农被殴受伤住进了医院,其中一人鼻骨骨折,一名妇女当场被踢得小便失禁。当时,在场和路过的千余名群众目睹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事件,是意外还是有人执意使然?本报记者对事件经过展开了调查。

受伤者的无奈

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句容市人民医院住院部。6楼24病床前,此次事件中受伤的瓜农之一周宜才正在输液。他的鼻梁上有一道约3厘米长的伤痕,缝了5针还未拆线。病床边的病历卡上写着“鼻骨骨折”。面对记者采访,周宜才一下子哽咽起来,同伴刘厚清先向记者介绍了情况。

刘厚清和周宜才都是句容市郭庄镇东岗村上顶小组人,两家都有好几亩地的西瓜。7月16日,刘厚清夫妇和周宜才夫妇两家合伙凑了一车瓜去镇江城里卖。第二天,也就是7月17日下午从镇江回来,到句容已经5点多了,还有上千斤瓜没有卖掉。当他们路过句容东门桥附近时,见有人在卖瓜,也把车停在一片空地上准备处理一点。

在被东门市场管理员收取3元钱的管理费之后,刘厚清等人开始卖瓜,不一会儿,约有1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过来了,他们以为交了钱就可以在这里卖瓜,所以没有理会。

刘厚清说:“城管人员问我们有没有‘证’,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证,就回答没有。城管人员听后马上就要拿我们的电子秤,两个妇女连忙说:‘对不起!我们不卖了,马上就走。’城管人员根本不听,就和两个妇女抢秤,结果,电子秤都被抢坏了。”

刘厚清接着说:“我想,秤被收去就算了,担心车子被扣下来,就和周宜才两人把放在地上的瓜往车上装,准备赶紧离开。刚一转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见两个女人已躺在地上了,还有城管人员用脚踢她们。”

他说:“当时,我气得一口气往地上摔了五六个西瓜,西瓜汁可能溅到了城管人员身上,五六位城管执法人员死命地把我摁住,不能动弹。”身体壮实的刘厚清左手臂一伸,露出了一块青紫色的印记道:“这是他们(城管执法人员)用力太猛造成的。”正因为如此,刘厚清才成了两对瓜农夫妇中唯一没有受伤的人。

这时,情绪稍稍平静的周宜才插话说:“见到这场景,我很气愤,想过去帮忙,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就在此时,一名城管人员上来就是两拳,一拳打在鼻梁上,一拳打在嘴上。”“你看,除了鼻梁骨骨折外,牙齿也被打掉了半颗,这里几颗牙都摇动了”周宜才一边说,一边张开嘴用手指着剩下的半颗牙齿给记者看,下颚前面的另外两三颗牙齿,周宜才用手轻轻一碰就动了。

“就在一位城管人员从正面打我两拳之后,背后有人用胳膊使劲勒住了我的脖子,将我按倒在地,好长时间都不松开,我难受死了。等他松开手后,我鼻子里、嘴里的血一下子流了出来,我想爬起来也没劲了。”说完,周宜才让家人拿出了浸有血迹的衣服,记者看见衣服近二分之一的面积上都是黑乎乎的血迹。

记者来到两个被打伤的妇女吴志香和陈宝兰的病房时,吴志香正上厕所回来,她右手捂着肚子,弯着腰,慢慢地移着步。吴志香是周宜才的妻子,今年44岁。她小心地上床躺下后,轻声对记者说:“我被他们(指城管执法人员)打倒在地后,他们还用脚踢我,后来我就记不清什么事了。到了医院,有人说我身上的味道太大,一看才知道小便尿在身上了。”

值班医生告诉记者,从目前检查情况看,两名妇女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

目击者如是说

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事发地点——句容市东门桥西侧的北面,这里是个菜场,摊点很多,记者一问到瓜农被打的事情就有很多目击证人围过来,抢着向记者讲述事发经过。

目击者董萍告诉记者,当时城管执法队员上前要拿走瓜农的电子秤,2对夫妻不让,双方因此发生纠缠,继而双方开始动手,有名执法队员一脚将一名妇女(吴志香)踢倒在地。董萍说,她看到这名妇女当时躺在地上不能动弹,裤裆里一下子湿了。另一名妇女(陈宝兰)在和城管纠缠过程中也被打倒在地。

目击者张兵对记者说,那个城管执法人员勒住周宜才的脖子不放手,当时有个围观的群众看不下去了,就站出来说:“不要再掐了,快被掐死了,掐死你要坐牢的。”围观的许多群众都跟着附和,谁知,那个城管人员放开周宜才就给那个说话的人两个耳光。另外一个群众说了句不像话,又被执法人员打了一拳。此时,另外的城管执法人员还在疯狂地踢打两名妇女。这时,围观的群众终于被激怒了,他们将执法人员团团围住。有执法人员想开车溜走,围观群众又一拥而上把执法车辆的窗玻璃给砸了。直到来了警察,才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把受伤的3名瓜农送往医院救治。

见记者采访,众多目击者抢着签字,证明事发经过。他们说,当时围观的群众非常多,足足有1000多人。其中有一位市场管理人员气愤地对记者说:“瓜贩子每月交给他们(指城管执法部门)300元钱就让他们卖了,横七竖八地摆在那里怎么就不说占道经营呢?”

执法方的解释

句容市城管执法大队办公室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执法人员是在瓜农不肯走,并且先动手打人的情况下才动手的。对于周宜才受伤一事,这位办公室主任的解释是,他自己滑倒摔了一跤,把鼻子给跌破了。

这位主任还说,周宜才用切瓜的刀挥向执法人员,致使两名队员的胳膊被划伤了。但当记者就此事向周宜才求证时,周宜才却苦笑着说:“我们卖瓜带刀干嘛?只有一个小刨子是给西瓜打洞用的。”

记者离开医院时,刘厚清感慨地说,我们在镇江市区卖瓜,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月前,仍然是他们两家拖着8000多斤西瓜去镇江市区卖,由于不知道管理规定,就在人流量多的南门大街的路口停车卖瓜。当这里的城管人员来时,却一点都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讲道理,并给他们找到了可以卖瓜的地方。由于当时他们将整车瓜全部卸下来了,装车要好一阵子时间,城管人员就帮他们搬西瓜。刘厚清说,这回16号去镇江卖瓜,一开始,停车点也不对,最后还是城管人员给帮忙找的,一分钱也没收,交警对他们还给予了不少方便。

句容城管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事件事发偶然,双方在纠缠中都出现了过失,执法队员也有人手被西瓜刀划伤,不过作为城管部门,我们有要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文明执法。所以我们还是要向伤者表示歉意,并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他说,调查清楚之后,他们还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同时他表示将积极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

作者:孙月霞

   编辑: 解文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6 09:07:00

什么时候瓜农进城卖瓜不再瓜碎?

作者:洪巧俊 摘自凤凰博客

城管一到,鸡飞狗跳,先抢秤盘,后要钞票,掀翻板车,瓜果漫道……”这句顺口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城管对瓜农果农的蛮横态度。7月17日傍晚,镇江句容市城区发生了一起1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与4名瓜农因执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争斗,3名瓜农被殴受伤住进了医院,其中一人鼻骨骨折,一名妇女当场被踢得小便失禁(2007年7月24日《江南时报》)。
记得前年也是这个时候,《大河报》刊登了《城管摔西瓜瓜农当街哭》的新闻
,进城卖瓜的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农民孙文之,捧着摔烂的西瓜边哭边说的情景至今叫人难以忘怀。好端端的圆西瓜,被城管摔烂了,摔烂的西瓜变成瓜农的伤心泪了。


这几年城管执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城管执法与被执法者发生纠纷的事件也屡见报端。而这些瓜农被城管摔瓜殴打的事件更引人关注,他们辛辛苦苦种出的西瓜,好不容易地运到了城里,没想到这个曾经是他们用血汗垒砌起来的城市,连让他们歇脚卖个西瓜的地方也没有。他们认为交了钱(市场管理费),就可以在这里放心卖瓜了,可做梦也没有想到,城管是容不得他们在这里卖瓜的。不是吗?句容的那几位瓜农天真以为惹不起躲得起,于是他们连忙说:“对不起!我们不卖了,马上就走。”可人家城管人员根本不听你的“对不起”。人家对这样的“对不起”已听出老茧,就是哭求,人家城管也照样砸摊摔瓜。足见,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见多识广”,“审美疲劳”了,也“瞧泪疲劳”了,把果农的委屈和伤心的流泪就根本不当一回事。
可我想,人们对城管的诟病多年,每次发生这样的事件,城管都遭到了质疑声一片,可这样的事就是屡禁不止,照样发生。不是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吗?怎么城管老是损害群众的利益呢?这个地方不能卖,为何不指定一个地方让瓜农卖?人家瓜农不卖连走也不行,为何就非要抢砰摔瓜打人呢?这当然是摔你们乡巴佬几个瓜算得了什么?如果没有爱管闲事的媒体,就是打了你们,也奈何不了他们。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事件才愈演愈烈。
“市场不让进,路上有人撵,再也不到城里卖东西了!”这是果农李年红说的一句话。也是去年这个时候,农民李年红带着希望进城,一家人指望这100多公斤好枣卖个好价钱,好让孩子上学交学费。没想到,城市之大,却没有农民卖枣的地方。去农贸市场管理员往外撵,还遭到小商贩的围攻,结果转了三四个市场也没能进去;打“游击” 做马路小贩,秤被抢还遭罚款。于是,李年红在躲避与被驱中奔波,在忍受了一天多的饥饿、躲避与被驱后,果农李年红带着卖枣所得的4.5元总收入,一怒之下含泪将满满一架子车金丝大枣一捧一捧撒向河中。有谁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种来的果实丢进河中?让血汗浇灌到手的收获付水东流?我想,李年红在把大枣撒向河中时,他的心也在流血!
  曾有人如此发问:“城市是谁的城市?”城市当然不是农民的城市,如果是农民的城市,就应该有农民歇脚卖瓜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对城市解释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既然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就不应该缺少卖瓜果、卖蔬菜的,因为非农业人口的人们也要吃饭穿衣。城市起初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墟市、草市、集市、庙会等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先有农村后有城市,没有农村就没有城市,没有农民的农产品就没有后来的“商品”,更没有城镇!可是如今的城市却在排斥着创造城市的农民。
歌德借“浮士德”之口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让自由的人们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在制度选择上,每个城市都应带有最大的公益和最后的悲悯。因此,城市管理者不应以野蛮的手段来管理这些为养家糊口的农民,因为他们要生存,他们与城里人拥有同样的生存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6 9:12: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6 14:09:00

施暴、打人总归是不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7 11:1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7 11:1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