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11 6
2007-07-19
最近,在一位好友的博客上读了一篇短文。文章大意是说,前年,某县中的校长到京津地区考察了7天,回校后,宣布学习京津地区的教育经验,出台了教师考勤管理规定,一天内不定时点名三次,每缺岗一次,罚款十元。去年,该校长到苏杭一带考察了十天,归来后,宣布学习南方教育经验,把教师工资的一部分扣下,学期结束,再按照教学成绩重新分配。今年,校长去东北考察了两周,归来后,宣布学习东北教育经验,由学生给任课教师打分,分数不足80分者,要待岗,再低者,要下岗。最近,这位校长又要赴新马泰考察,教师们都人心惶惶的,真不知道他考察归来后,又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革?
<P>  试想,教师们在这样一种穷于应付的状态下,其工作效果又会怎样?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全国各地一些新的教改经验不断涌现,诸如“衡水现象”、“洋思经验”、“杜郎口旋风”等。只要哪个地方创造出一个新经验,学习者就会蜂拥而至,回去后再“借鉴”实施。可是实践表明,这样做的往往没有几个能成功的。这也不由得让笔者联想到了最近曾经读过的一则故事:</P>
<P>  在很久以前,太平洋上有一座美丽的无人小岛。有两个国家都想把这个小岛据为己有,但又不想诉诸战争。于是,两国的主要领导人商定,各派一支船队向小岛进发,谁先把自己国旗插在小岛的最高峰上,那么这座小岛就归谁。两国的船队同时出发了,甲国的士兵凭借船上稍高一筹的设备,提前到达了小岛。</P>
<P>  刚到小岛的士兵被小岛的美丽惊呆了,一群群美丽的蝴蝶飞来飞去,带队的队长和士兵都被这些漂亮的蝴蝶迷住了,他们开始追逐这些飞舞的蝴蝶,而忘记了来小岛的目的是什么。过了一会,乙国的士兵也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了小岛,他们看到了甲国的船,但他们没有发现最高峰上插有甲国的国旗。于是队长鼓励士兵们坚持就是胜利,迅速把自己的国旗插在了小岛最显眼的位置。当甲国的队长带领士兵回来时,一切已经晚了。</P>
<P>  由此可见,为自己的团队设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对于一位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来说并非一件难事。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团队的首领就应该矢志不移,不要被“漂亮的蝴蝶”迷了眼,随便偏离了自己确定的目标。作为学校领导者,会面临许多困难、歧路或诱惑,譬如可能学校在你多年的苦心经营下,还没有显现什么骄人的成就;也可能你刚到这所学校,想马上让学校变个样来验证一下你的能力;抑或是觉得他人的管理经验比较先进,想学习借鉴一下……但你是否想到,你的目标朝令夕改,会让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整个学校的人员都会穷于应付这些不确定的命令,大家在疲于奔命之余,会对你失去信任感,这又谈何实现学校的宏伟蓝图?</P>
<P>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校长要有一颗坚定的心,面对自己确定的目标不能三心二意,不能人云亦云,看到别的学校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就去掉转船头要跟上别人的步伐,这样不仅背离了自己确立的目标,也会令一切努力前功尽弃。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有一种对目标矢志不渝、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要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反思、创新,这样才可能真正打造出品牌学校,才能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校长。</P>
<P >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7日第7版</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19 19:54:00

这不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中国的许多部门都有这种问题。以中国足球为例,中国的足球更是这样,学巴西,学德国,学荷兰,学前南,学这个学那个,哪个都只学到一点皮毛,但连一个乌兹别克斯坦都打不过。如果说学到一定程度,博采众家之长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我们哪一家没好了?学到人家的精髓了,学会了?没学会一家就去学另一家,结果只能是一个四不像,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中国的这种事,说好了,是领导人(各级领导人)急于改变本部门的现状,心急,可是,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认真学好一门本事就去学其他的,能行吗?这和看书一样,都说读书最忌乱开卷,一本没看完就看另一本,可是,为什么,在其他事上,我们总是犯相同的错误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0 09:21:00

一遍遍重复错误,让目的屈从于眩目的手段,最后连目的是什么都忘记了。

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各有不同,富家子弟能学这样特长那样特长,这些特长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升学等等),只是想能下田种地能担水做饭在家孝敬留守的老人,也该算一种特长吧,可马上在升学上马上就面临不平等。当面临这样的不平等时,一小部分贫困的孩子选择放弃这样的特长,该回家帮农活了,也不回去。

我们的教育制度忘记终极教育目的很久了,而只逡巡于不切实际的夺目的手段和数字太久了。不只是教育,比如说治安。当“破重大案件多少件,破案多少件,罚款多少”作为治安考核指标时,大家去想想吧。

还教育机会的平等才是改善教育的关键。可悲的是,现在国家著名的高校都已经堕落到眩和秀的漩涡里面去了,对“高考状元”的鼓和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服务和致力于平等、多样化的教育,少揠苗助长,少急功近利,别把教育都当成生产技工的生产线,也别都建成“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的生产线。

虽然教育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但教育不能完全市场化。因为教育与科学相关,必须保持它的前瞻性,让它有足够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做市场的奴隶。教育要在将来有引导和建立健康市场的责任和勇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13:41:00
这种校长那想的培养学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只想的是自己能怎么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13:5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3 16:25:00
校长管理学校是如此,我们国家的很多部门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个人在人生的路上往往也是看到了太多的漂亮的蝴蝶而去追逐了,希望这样的帖子能引起人们的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