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sseau 发表于 2012-10-14 21:23 
这里有些前提没有搞清楚,先不要急着下结论:
1)灌装工造机器是基于什么条件?是每天完成灌装工作后另行加 ...
你的假设反而复杂了,说灌装工造机器只不过是一个比喻的过程,资本家很少这么做,这是机械厂的工作。
1、当以灌装工造机器作比喻的时候,实际上是不考虑计时工资之类的说法的,这种比喻更符合包工式、或者说计件式的方法——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也就是说,比如,10万元的活交下来,100天的活,工钱就这么多,你手工做也好,机械做也好,都行——于是有的人老老实实的手工制作,有的人买了1万元的材料,拿25天的时间做了机器,然后用机器花75天生产产品。\\
再比如制作产品和制作机器的人工的费用是一样的,都是每天800元,而机器是每天100元,于是手工制作总共花了8万元,而机械生产的费用总共是3.75万元(1万+2万元+0.75万元)——手工的利润是2万元,而机械是6.25万元。
手工的我们认为创造价值,机械制作的同样的产品当然也是一样的价值。
但是,手工的利润空间显然比机械制作的小——问题就出在这个差别上!
(因为是上面所比拟的情况,把机械原材料成本全部归于灌装工反而是简化的方式)
2、市场中的生产,事实上都是为交换价值而生产,为使用价值而生产是自家种粮食自己吃的情况。
而对于机械的可行性分析都是在面对现实产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其基本前提是在同等的产能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