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18 8
2012-10-17

一、基本概念: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ZF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任何被利用。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的显著现象。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人必须做出选择。(人们面临交替关系)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不同的欲望。简单说来,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阐述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即生产力是描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与之的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经济基础:指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的总和。

经济规律:首先规律是属于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属性,具有客观性,可认识性和可利用性,规律的研究则是透过现象研究本质再用此规律去解决现象里体现的实际问题。经济规律则同样具有这些性质,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规律,是随着社会不断变化而发展的,具有以下几个特性:普遍性,可以为某几个社会共有,可以是某社会特有。

二、基本原理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条件,否则,人们就无法生活下去。而要取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符合经济基础的现状,同时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产生影响,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

而政治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也同样遵从这一属性,同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利用这些规律来改造世界,利于社会。

三、思考问题:

经济学为何像一门科学(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用“像”)

首先经济学就是一门科学,不是像一门科学。首先对科学的解释(来自维基百科):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

1.    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这一观察,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

2.    通过这样的研究而获得的有组织体系的知识。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对科学的界定:最熟知的原理是法兰西学院在笛卡尔去世后约30年对科学的界定,科学是由事物动因引发的对事物确定而明显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整体是各部分之结果。(摘自--《已经发生的未来》,作者:Peter F. Drucker

科学的特点:可被怀疑、可证伪,科学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双重矛盾,笛卡尔提供了使其理论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探究知识的方法。不管他的解析几何对数学的意义如何,它建立了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普遍量化逻辑,成为普遍应用的符号和语言。科学没有政治偏见,包容客观存在的一切,如有限与无限。科学的双重矛盾很难理解,需要极其丰富的知识量,才能够逐渐领悟。“

而经济学的目的,所揭示自然真相,揭示的是我们这社会中的各类与经济相关的现象的深层次的规律,通过各类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的出的一整套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如下分的政治经济学,宏观、微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等。而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而在各类学科的发展中,数学的分析方法在其中占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比例,而经济学也正是如此,从萨缪尔森提出将数学应用到经济理论研究中到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无一不和数学的复杂研究有关,都可以看出经济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

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一致

可能会有人说,既然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那它必然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规律的存在,那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观点不一致,他们提出的不同的经济规律是不是表示经济学是一门伪科学?

我个人看法,科学更确切的说是一种研究方法更为恰当,而不是下面的理论,不论是从数学,物理等等这些自然科学来看,它们的发展也是各种理论不断冲突和推到再建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或许根本没有最真的统一理论,或许是发展时间还不够,在科学为人类服务的历程中,它自身不断的随着社会发展而修正(特别是社会科学),也是一个逐渐趋于“真”化的过程,而不同的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是进行这一“修正”的最有效的动力,所以观点不一致很正常。(这里默认为对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

经济规律为什么是可认识和利用的:

由唯物辩证法可知,这里不在过多累述。

研究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首先物资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绝对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所以可以说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是政治经济学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17 16:13:15
  “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科学。”那这个说法就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了。劳动力属于资源要素质之一,应服从于资源效率配置。这个配置的运作模式一定是以市场经济无形的手来完成。劳动力价值由市场来决定,不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工人与资本家两者之间的关系来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7 16:17:18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个说法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说法相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7 16:25:13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这个说法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说法相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7 16:39:0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即生产力是描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与之的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生产关系不是社会关系;也不是分配、交换、消费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7 16:41:59
  “经济基础:指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制度,否则,经济基础与社会制度可以通用了。
  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制度,也不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与经济基础所指的意思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