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arshall看来,“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在既定消费量上的“边际需求价格”(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示“对此物的边际需求价格是递减的”)——由此可以进一步计算“Marshallian Surplus”。
这样,这个“边际需求价格”(对于边际上增加的消费量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被看作“消费量”的函数。
现代经济学里,上面的“需求曲线”其实是“反需求曲线”的一个版本。更一般的说法是“需求函数”,它一般有Marshallian Demand(既定价格与收入,效用最大化)与Hicksian Demand(既定价格与效用,支出最小化)两种。这两种需求函数都是多元函数。
在坐标图上,人们一般沿用了P纵Q横的画法,这算一种路径依赖吧。
还有一种理解(其实是猜测)。Marshall的用意是,单看需求量与供给量,它们都是价格的函数,即价格是外生的——只有价格接受者才有供求曲线——这是局部均衡分析;但(一般均衡)价格在一般均衡分析里是内生的,被“决定”的。“P纵Q横”含混地表达了“供求决定均衡价格”这个含混的意思。最含混的,当属“决定”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