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求助成功区
6896 10
2012-10-24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已解决
如题。
谢谢。

最佳答案

dingdatou0303 查看完整内容

李小建:《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2002-12-01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01   《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研究》,李小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1-01   代表性论文 : 20 世纪90 的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李小建,地理学报, 2001   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评估—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李小建,地理科学, 2001   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李小建,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24 07:14:26
李小建:《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2002-12-01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01   《河南农村工业发展环境研究》,李小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1-01   代表性论文 : 20 世纪90 的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李小建,地理学报, 2001   中尺度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评估—以伊洛河中部地区为例,李小建,地理科学, 2001   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李小建,地理科学进展, 1997
安虎森:已出版的著作和译著: [11] 安虎森、邓宏图 主编:《制度变迁、转型与中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10] 安虎森 主编:《空间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9] 安虎森 主编:《空间经济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8] 安虎森 主编:《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7] 郝寿义、安虎森 主编:《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6] 保罗.切希尔等主编,安虎森 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三卷《应用城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5] 彼得.尼茨坎普主编,安虎森 译: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一卷《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 欧洲风险投资协会主编,安虎森 译:《欧洲风险投资运作规程通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 郝寿义、安虎森 主编:《区域经济学》(第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 安虎森 著:《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1] 安虎森 著:《南朝鲜经济的腾飞》,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
郝寿义:1.《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   2.《天津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   3.Economics of Land and Housing Reform in Socialist and Formerly Socialist Economics, Blackston Press. 1997年出版   4.《物业管理通论》,海天出版社,1997年出版   5.《多元混合经济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出版6.《国外房地产经济》,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   7.“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土地的商品经济属性”,《经济研究》1987年第7期   8.“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以若干城市为案例”,《经济科学》1998年第2期   9.“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角色转换分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10.“建立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想”,《南开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陈秀山:代表性著作: "1.《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专著,商务印书馆,1996。2.《人类交换规律及人类行为规则的发展》,汉译学术名著,商务印书馆,1998。3.《比较经济学概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独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7。5.《政府调控模式比较研究》,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2。"代表性论文: "1.“我国转轨时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体系及其分层问题”,1/2,《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2.“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2/3,《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3.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ISBN: 9787100041812, 7100041813 出版社: 商务出版社
丁四宝:1、丁四保等编著,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2、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地理科学,2009/43、丁四保、宋玉祥、王荣成,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实现主体功能区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经济地理,2009/8 4、丁四保、王晓云,我国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体制机制问题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11页5、丁四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地带性差异问题,经济地理,2008/4,603~606页6、丁四保,我国的地方经济:制度特征与发展不平衡,经济地理,2007/1,1~4页7、丁四保、孙淼,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中央政府的作为,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5,1~5页 8、丁四保,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贫困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开放导报,2005/6,28~33页  9、丁四保,“城中村”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开放导报,2005/3,39~42页
苗长虹: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成果有:(1)《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独著。(2)《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主编。(3)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型式研究,地理学报,1998年第3期,独著。(4)Miao Changhong, New Rural Spaces:the Impact of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n Rural-urban Trasition in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0, Vol.10,No.2;(5)Miao Changhong, Globalization, Reforms and the rural-urban transitions i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9th IGC,14-18 August, Seoul:Kroea.(6)中国城乡工业联系与协调发展研究,地理研究,1997年第2期,独著。(7)乡村工业化对中国乡村城市转型的影响,地理科学,1998年第5期,独著。(8)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第4期,独著。(9)组织活动、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1998年第3期,独著。(10)企业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2000年第2期,独著。(11)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地理,1996年第4期,独著。(12)中国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经济地理,1997年第1期,独著。
陈栋生:先后承担、主持了《"七五"和后十年(1990-2000年)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九十年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和一系列地区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撰写和主编了《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经济辞典》、《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等40多部辞书、丛书和高校教科书的撰写,发表论文300余篇。参加撰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和《对"六五"时期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近年先后应新加坡、日本有关方面邀请前往讲学。
孙久文:近年来,共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CEPA与“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区域经济规划》(商务印书馆 2004),《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知识经济与区域经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中国区域经济与地区投资实务》(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苑出版社 1998)等。
张可云:1. 完善区域管理 促进协调发展,《人民日报》,2006年2月25日。2. 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折点--透视"十一五"规划可能带来的主要变化,《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06年第2期,第18-19页。3. 区域政策项目评价的基本问题与分析框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1期。4. 认识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经济日报》,2006年5月26日。 5. Analyzing the Policies of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egion in China, in Fronti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s. Marc Holzer, Mengzhong Zhang and Keyong Dong), Washington DC: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6,pp.248-260. 6. "中部崛起与中部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探讨",《中部崛起论》,周绍森、陈栋生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82~93页。7.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6 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纪宝成、杨瑞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8. 《形势教育讲话 2005-2006》,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4月,28.9万字, "第六讲 区域协调发展和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趋势"。9. 论统筹区域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视角,《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5-8页,第二作者, 2006年7月出版。
覃成林:[1]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独著)[2]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合著,第二名)[3]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原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第一名)[4]环境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2004 (主编)[5]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主要著者)[6]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探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副主编)主要论文[1]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进展. 经济学动态. 2003.3. (独著)[2] 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地理研究,2007.3 (第一名) [3] 区域R&D产业发展差异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2.7. (独著)[4] 经济转轨时期西部开发政策体系构想.中国软科学,2000.6. (独著)
        以上仅供参考,可能有很多遗漏,请大家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4 07:22:24
真不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4 08:13:2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4 12:09:40
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09:19:47
好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