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相对于定量研究的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常使用的各种不同研究方法的总称。可以理解为研究者参与到现实情境之中,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质性研究是更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及理由。质性研究方法调查人类决策制定的理由和方法因此,质性研究专注于产生关于特定研究个案的资讯或知识。
本书第一部分即是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框架,其重点说明介绍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发展、如何选择是进行质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或者二者的结合。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关注的是一种现象、非实证、是探索而不是验证、非假设控制下的、采用归纳而不是演绎推理。目前学术界对于定量研究的热崇使得很多研究脱离现实,很多论文是为了要做实证方法而去套用模型,而定性分析的发展也在受到排挤的情况下脱离了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逻辑。质性研究应该得到重新重视;本书第二部分即是阐述质性研究过程中从理论到文本的构建,主要介绍了符号互动主义,常人方法论和结构主义理论模型这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及其基本观点和新的发展。此外,还提到对于国际讨论而言,女权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以及实证主义vs.建构主义在质性研究对质性研究对象和过程设计及方法上等很多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三、四、五部分介绍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及资料收集和生成的具体方式,对质性研究抽样、口述资料、媒介资料的应用以及进入实地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第六、七部分介绍的是质性研究资料上升到理论的方法论应用问题。研读此书你会发现质性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规范和重视质性研究的紧迫性,其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是不可或缺的。之前参加活动获得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要素》一书后面附录AB两篇论文也是用的标准的质性研究方法来做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