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凤凰网上看到这条新闻:
我国内地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两年新高。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各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后得出的主观评价和心理预期,当大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积极的,当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消极的。该指数包括经济发展、就业、
物价
、生活、购房和投资六个分指数。
2012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94.8,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上升4.8,与2012年第二季度相比,上升4.3,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新高,逼近2009年第四季度指数水平。
“正是由于稳增长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以及CPI的控制使得消费者信心出现明显积极变化。”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也给决策层一个积极的信号,给予了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充足的空间和强大的支撑。
评论:从这条新闻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小于100时表示消费者的信心是消极的。而2012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为94.8,小于100,这也就是说现在大陆消费者信心还是比较消极的。从这份报告来看,同比2011年第三季度,今年第三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更加积极一些,而且还创造了两年的新高。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近两年来,大陆的消费者的信心普遍处于消极的状态。
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是一个主观评价和心理预期,也就是说这个指数并不是一个能够很客观地反映社会经济现状的指数。不过这个指数所包括的六个分指数很值得注意。
在我国,消费者群体大多是普通的老百姓,而这六个指数能比较好的衡量消费者的信心程度:
经济发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确实有关系。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市场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也就越全面,越丰富。尽管现在国家的经济仍发展,但是由于货币汇率改变以及出口压力激增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增速正在变缓。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能直接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业:就业是工资的来源。如果就业条件不好,或者没有就业,那么工资低甚至没有工资的现实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中国人口众多,工作条件好的专业向来是竞争激烈(如最近国考报名,某职位报录比打到了9000多比1),而现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与出口压力增大,导致工人就业机会减少,工资获取变得越来越难。作为对消费者消费影响的一点关键因素,就业难强烈影响着消费者的信心。
物价:CPI,一个经济学上面的常用词汇,由于在电视新闻上面提到的次数过多,老百姓们也几乎普遍知道了它的含义。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不论是豆你玩、姜你军,还是猪肉价格疯涨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CPI的上涨。近来几个月,我国CPI指数有所下降,物价水平(尤其是猪肉)有所回落,但是部分物品价格仍然呈上涨趋势,但是并不像过去一段时间明显。这或许是这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第二季度高的原因之一。
生活:这个指数的含义比较广。对于消费者来说,就业、物价、购房、投资,这些都是消费者在生活中都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单指生活,这里应该说的是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如家中是否有生病老人,家中孩子的教育是否需要为上补习班而另交钱等等。在中国,健康和教育永远是一个消费者,尤其是有上有下的中年消费者关心的重要因素。近一段时间以来,医疗费用反面和教育费用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而消费者的生活情况对他的信心也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在本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这个分指数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增长。
购房:明恩传媒有个视频叫做《人人都是纳税人》,里面有句话是:“人在江湖飘,哪能不买房?”说的不错。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的基本需求,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基本需求是最需要满足的。作为住所对应的房子,我曾在前几天在咱们论坛发了个帖子,批判了任志强的“子宫论”。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加强了防控措施,并且说出“决不放松”这样的语言,让很多消费者在购房方面提升了信心。
投资:投资分为很多方面:股市、黄金、期货、证券还有房地产等。07年的时候股市泡沫破裂,一路狂跌,当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随之下跌。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成为投资人身份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但是中国大部分的消费者依然不具有投资人的身份。昨天我在论坛发的帖子有关中国人的居安思危的思想,这也说明中国老百姓愿意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而不是用于投资,所以投资这一点对于作为投资人的消费者来说影响更大一些。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信息中投资人身份的消费者占有怎样的比例,这些在资料中并没有明显的标注,所以这一个分指标实际上并不适用与所有的消费者。
从近几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资料来源:
消费者信心指数数据一览——来自百度百科“消费者信心指数”词条),07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与股市泡沫破裂有关。一年半时间内,股市从6000点下降到2000点甚至更低,严重影响了投资人身份的消费者的信心。紧接着08、09年,从美国的房地美房利美引发的金融危机,到希腊引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些也深深的影响到了我国的消费者。不过有关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调查中恐怕投资身份的人多一些,所以直到2009年3月份,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了近几年的最低值:86。随着09年12月份的出口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一下子回升到了100点以上。但近来一段时间,这个指数又出现了下降,我想,与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一系列因素具有不小的关系。
尽管近几年来每个月都有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计算与公布,但是被调查者的类别是否每个月都有统计呢?至少,没有投资能力的人在投资指数上就没有任何贡献,所以对于调查群体的部分基本信息也应该适时公布。
对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可信度来说,由于它是一个受到主观因素影响的数值,与受访团体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以后在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同时应该公布受访者团体的相关数值。这样才更具有信服力。
——肖西耶写于2012年10月27日1点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