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大幅放缓,2012年二、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仅7.6%、7.4%,为此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是继续保持持续高增长还是步入低增长时代的争议。实际上,争执的焦点本质是未来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问题。本报告试图通过定量的方法,对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期间的潜在增长率进行初步模拟和推算。研报采用的潜在产出模型将以潜变量的状态空间估计为基础,同时也尽可能的利用生产函数估计法的信息(将劳动人口增长作为外生变量嵌入基础模型),可称之为一种混合型状态空间模型。和生产函数法相比,研报这种混合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数据缺乏或不足的严重制约,同时和单纯的潜变量估计相比,研报的模型不只考虑产出变量自身的演变,而且将通货膨胀等基本宏观变量与潜在产出的联系也考虑其中,并进一步把生产函数(供给)方面的变量尽可能融入进来,大大提高了据以估计的信息量,从而增强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采用1993年2季度以来的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研报对上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对其中的潜在变量进行平滑(smoothing),得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估计值。估计的结果表明,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先是缓慢增长到2006年达到高峰(11%左右),然后缓慢下降,目前(2012年第3季度)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估计值约为8.7%。虽然和实际实现的增长率(7.4%)相比似乎很高,但考虑到当前经济处于周期衰退和通胀的谷底这一现实,1.3%的产出(负)缺口无论是和历史上类似周期阶段还是国际数据比较,并不算高。而且,从估计的产出缺口和通胀之间的交替关系角度看,模型估计的结果也与理论预期相符。l基于估计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资本、劳动投入增长率,研报对构成生产函数的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潜在产出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资本要素的投入对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远远高于劳动要素和生产率要素。表明至少在相当时期内,还没有其他因素能替代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平稳增长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l以世行关于我国的劳动人口增长预测为前提,假定预测期内其他基本宏观变量关系保持稳定,研报采用前述模型参数对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变化路径进行模拟和推算,预计未来5年内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该下降将是一个十分平缓的过程,即便到5年后的2017年,潜在经济增长亦会以较大概率落于7%左右的区间。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测算.pdf
大小:388.89 KB
只需: 10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测算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