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07: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 [
郭树清入主证监会一周年:70项新政缘何难救A股(图)]
10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一周年。回顾这一年,郭树清给中国股市和股民带来了太多的记忆,而贯穿这些记忆的,或许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改革。一年时间内,他以平均不到6天的速度,留下了70余条新政,涉及上市公司分红、内幕交易零容忍、IPO制度改革、打击炒新等我们能想到的方方面面。
然而,遗憾的是,改革却没有让A股彻底“牛”起来。他上任前一天的2011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报收于2473点,而截至上周五,却仅报收于2066点,累计下跌407点,跌幅16.46%。今年9月26日,上证综指盘中更是一度击穿2000点,创下43个月新低。两市总市值一年之内从24.29万亿元降至20.61万亿元,跌幅高达15.15%。
“他改革的心很强烈,也不可谓不努力,但在改革中,他可能遇到了不少困难。而且,就政策本身,或都没有"伤筋动骨"。”上海德财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未来的相关部门,或需要更多切实的行动,方能拯救中国股市。
炒新:旺火依旧难灭 保存到相册
|
在打击炒新上,郭树清和证监会可谓“动足脑筋”。比如,首批无锁定期新股5月25日亮相,随后,沪深交易所出台限制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相关制度,一度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临时停牌制度”。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作出的回应却让人“哭笑不得”。4月27日,
人民网发行市盈率高达52倍,上市首日暴涨74%,第二天继续涨停,成为典型的爆炒案例;10月9日,新股
洛阳钼业上市,相比3元/股发行价暴涨221.00%;10月19日,被暂停上市6年半之后,*ST嘉瑞变身为
华数传媒,引发市场追捧,上市当日涨幅高达621%,收盘价对应的2012年市盈率倍数达103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新股发行体制的许多细节性规则多是细枝末叶的修订,未对中国股市的“炒新”恶疾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反倒使得“市场化”改革被重新嵌入了过多管制措施。这些措施不但治标不治本,且带来了太多行政性管制的成分。
“中国新股炒作确实比较厉害,但此时频繁打压炒新,不一定正确。”上海交通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杨朝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市场在逐渐冷却,国际环境也在发生变化,“这个时机的市场需要活跃度,采取打压炒新股,可能会给新股带来伤害,更可能让整个市场都受到影响”。
一般情况下,新股上市,机构投资者须3个月后上市交易,散户没有时间限制,立即交易。为响应新政,证监会把对机构投资者的3个月限制撤销,享受跟散户一样的“待遇”。
对此,杨朝军提出应将散户投资者也加以3个月的时间束缚。“如果解除了机构投资者的3个月时间,机构投资者更加会参与新股炒作,乱报价,今天买进,明天卖出,操纵市场。”他说,反过来,如果延长散户时间,他们就会考虑新股的实际存在价值。
退市:制度不能手软
“郭氏新政”标志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履新一个月后,退市制度就正式公布,并于今年年中面世。然而,从征求意见稿到退市制度具体出台,投资者们却经历了从极度兴奋到深深失望的过程。
10月19日,华数传媒借壳*ST嘉瑞成功登陆深交所,收盘超过600%的涨幅刺激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的ST股走强。
“脱帽股用上涨感谢退市制度妥协带来的新生,不过,ST股和低价脱帽股的集体上涨狠狠削减了"郭氏新政"给证券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打击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10月23日,在银河证券上海某营业部的大户室里,资深股民唐涛从面前的两个显示频中回头跟记者说这番话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
新退市制度规定,2012年1月1日之前已暂停上市的公司,给予一定的宽限期,交易所将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对其作出是否核准其恢复上市的决定;对于2012年内暂停上市的公司,交易所将在受理公司恢复上市申请后的30个交易日内对其作出是否核准其恢复上市的决定。
按照上述规定,2012年12月31日是停牌垃圾股的大限之日,目前包括
S*ST天发、
S*ST恒立在内的19家退市高危股浮出水面。“早就应该处理这些"死而不僵"的公司,但问题在于目前仍在交易中的这些ST股,新政给它们带来的压力并不是很大。”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才造成了今年年末"脱帽摘星"行情重演的局面。”
事实上,对于退市制度的推出,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学术界都持肯定态度,毕竟制度的从无到有,已经是跨越式的前进,不过,如董登新所说,这一制度在执行与落实上存在的缺陷却不容忽视。
董登新告诉记者,在新退市制度安排中,暂停上市的复牌标准偏低,同样,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也很低,这一点令人很担忧。
“这些标准过低的条款是否会导致新退市制度再次形同虚设?因此,有必要提高暂停上市的复牌标准及退市公司重新上市的标准。只有如此,垃圾股的股价才能有尊严地回归,A股估值标准也才能恢复正常。”董登新说。
“退市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明显反映出监管层为改革而改革,缺乏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改革路径的习惯。”唐涛说。
内幕交易:折射制度困局
“郭氏新政”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针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表态。
证监会2011年共获取各类案件线索245件,其中,内幕交易108件。另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以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约26起包括内幕交易在内的违法违规案例。此外,今年9月起,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是中国资本市场首部诚信监管规章。
“值得肯定的是,证监会显然加大了打击内幕交易的力度。但由于制度性缺陷,要从根本上减少内幕交易还有一定难度。”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远忠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郭树清上任以来,信息披露是证券监管的核心,该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也好做多了,但内部消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现象还很普遍。”张远忠说,因此,加大打击力度和严格执法是关键。
张远忠认为,保荐人制度还没有根本改观。“保荐人与发行人利益不切断就不可能改变"荐而不保"的现实。”张远忠认为,“证监会在执法中必须对机构决不手软也很重要,对违规事件不仅要处罚保代,更要处罚机构。让机构真正负起责才能减少欺诈发行等造假事件。鼓励投资人索赔增加保荐人的违法成本也很重要。”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表示,“郭氏新政”中,有关打击内幕交易、强化保荐监管制度、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建立诚信监管制度等政策,对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未来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