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民 发表于 2012-10-31 07:47 
社会主义并不是由劳动生产者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而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也就是生产资料的国家所 ...
感谢参与。该文原是对你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一文的回帖,因为几句话说不清,只好重开一贴。劳动生产者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私有制社会,我们有一个阶段,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所有制方式,那就是集体所有制。它在国家这个层面看,是资本主义,因为企业的资本得利不为社会分享;它在企业内部这个层面看,是社会主义,因为全体劳动者分享资本得利。一个制度的好坏,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的公平性,一个是社会的效率,我的意见是,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同时都具有公平性和效率性两方面的属性,所以没有绝对的好坏,不论你是从哪一个角度衡量。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早就没有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土壤了。中国集体所有制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大约是上世纪80年中期左右,那就是所谓的中国乡镇企业时代,产生过大邱庄、华西村这样的典范,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有这样的童话了。典型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制度下,首先是我们不允许企业雇佣劳动力,否则你雇佣一个,就要分掉一份企业资产,企业很快就破产了。如果你雇佣了劳动力,却不分配给他企业资产,那么等于你否定了你的社会制度。大邱庄和华西村现在的企业内部,劳动者是完全没有资格享受企业生产资料的,早就不是原来的集体所有制了;其次是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我们没有办法实现企业融资,只要你融资了,你的生产资料就不单单是属于劳动者的了,而你不融资就没有办法发展。当然你可以说,我的融资完全来自银行贷款,生产资料还是我的啊!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意味着所有收入来源于你自身的劳动,所以根本就不允许把你的利息作为收入,根本就不允许剥削。既然没有剥削,就不会有利息收入,没有利息收入,当然也不会产生银行贷款行为。综上,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实际上是一个童话,没有任何现实的可能性,和现代经济发展格格不入。
私有制社会在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上,最主要的分配方式是资本性收入分配,它是一次分配。如果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可以很好的吻合,那么私有制社会就是人类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如果这个社会进化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化的阶段,私有制社会将导致收入分配的二级化,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穷。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资本的社会化,我们就需要利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利用二次分配,调整社会财富的分配。
按劳分配是一种社会理想,它是一次分配。我们知道生产力三要素中,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都是一次分配。在生产资料不占社会主导成分,劳动力占社会主要成分的情形下,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随着经济和生产的进步,企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力的比重越来越小,按劳分配远远不是一种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形式了。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中国某汽车企业集团,同时存在自主品牌生产和合资品牌生产,其集团内某自主品牌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目前月收入1400,其集团内某合资品牌企业一线员工月收入9000元,自主企业一般没有年终奖,合资企业年终奖一线员工8万元。我们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对劳动进行定义的工资标准,劳动力也不可能实现不同产业和地区的自由流动,工资收入完全取决于你所在的产业和地区。某些产业或地区工资高,很重要的是资本性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一部分资本性收入被纳入工资性收入。所以你看看,按劳分配就是这个样子,它原则上是剥夺了你资本性收入,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把资本性收入纳入工资收入,如果我们强行把资本收入纳入工资收入,收入差距将非常之大。
一次分配没有办法解决的贫富差距,我们就要通过再次分配进行解决。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好的解决了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那么现在很多人批评国有制企业腐败和效率低,前者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这个问题本身不是由于国有制经济产生的,所有国有制企业领导人都不是通过竞聘产生的,而是由各级政府委任的,在人事上是政府的组织序列,这是一个企业制度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问题,不能独立的看待;对于后者,问题产生于我们的片面理解,前面我们说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大部分的第三产业,国有经济是不需要介入的,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国有经济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它是不能通过市场经济表现进行评价的。二者完全是不同的产业结构,评价的标准完全是不一样的。
你所说的国家做为资产所有者,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东西是一个政治问题,超出本次讨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