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习难改、禀性难移,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如果说,一个民族几千年做一个同样的梦而且老不醒来,你一定不相信;你可能会说,真实的情况是睡着了或被噩梦惊醒或被强盗打醒但醒会儿再接着睡且接着做同样的梦而已。你可能说得更对。
这个梦是什么呢?就是“圣人救世”的梦。
自从“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以后,我们就一直一致地梦想圣人在世(除了老子例外,因为他说了一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老实话)。看看历史吧。
先是希望明君圣人,但亚圣孟子发现:落实这个良好的希望实在希望不大,因为二代齐王给了孟夫子以深刻的教训;于是他很生气,终于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个思想让“明白”的君王有了畏惧戒恐之心,同时也让历代心眼小的君王很恼火----据说朱元璋曾经因此就废掉过亚圣的称号,后因看了孟夫子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才还其荣誉的---毕竟老朱还是穷苦的重八伢子出身。
后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说:君王是天子,因而一方面肯定了其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想借天意约束君王的行为,汉武大帝接受了儒家的显示等级秩序的礼法---削藩的依据之一,但聪明地丢掉了君王做坏事遭上天报应的“迷信”---借天意来拿君王的行为说事就是妖言惑众。
再其次,中国的知识分子终于发现,君王是他们奈何不了的了,那就寄希望“我们读书人”自己的德行吧,因而到了宋朝的理学及其发扬基本上就是讲士大夫精神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文死谏、武死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致良知”等等。一代明朝几番风雨,几次挽狂澜于既倒,皆因士大夫的牺牲精神而已。呜呼,士大夫精神终究未能开拓出一个“万世太平”的世界。
最后,到了清朝,士大夫就基本上玩鸟养花训诂做八股文去了,听任清ZF对老百姓实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策,顺民“虚其心”了却不能“实其腹”,八旗兵“弱其志”了却没有“强其骨”。因此,一声炮响,清朝统治者的胆就吓破了。
到了20世纪下半页,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西方人说,东方的巨龙醒了。但是,站起来是否还会趴下去么?醒来后是否会继续入眠呢?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警醒!因为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循环,或者说,有五千年的历史循环。“五四”就是一场醒梦运动,醒来的老一辈告诉我们了“人民力量”;也告诉我们:好的制度让坏人做好事、反之,坏的制度让好人做坏事。
因此,“圣人救世”的梦不能继续做了。醒醒吧:对于人民来说,与其纯粹的奉献精神,不如再加上一种斗争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利人利己的郎朗乾坤!这,就是我看了一场电影后的心得。不过,我还是为主人公的精神留下了两行热泪,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