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摘自:网路
学者看法:
1.Easton:公共政策是ZF对整个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2.Dye:公共政策是ZF选则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
3.Anderson:政策是有目的之行动,公共政策是指由ZF机关或人员所发展出来之政策
综合:公共政策指ZF机关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求,决定作为或不作为及如何作为的相关活动。如决定
作为,其型式包括:(1)法律(2)命令(3)计画(4)方案(5)服务等,故政策的意涵极为广泛。
研究公共政策的主要理由:
(一)顺应世界各国重视公共政策研究的潮流:
(二)协助ZF成为有为有效能的ZF应具备四项特性:4R「责可代回实」
1.回应性(responsiveness):ZF必须适时的及充分的回应民众的需求。
2.代表性(representation):ZF的作为必须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意愿。
3.责任性(responsibility):ZF必须竭尽所能负起应尽的责任。
4.可靠性(reliability):ZF的措施必须具有执行可靠性,让民众对ZF具有信心。
欲具备此四项特性,必须研究公共政策的运作过程。
5.务实性(Realism)
(三)解决国内外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各项问题:
社会多元化、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贸易全球化。在此些趋势的冲击下,国内产生诸多问题,如
(1)政治(2)经济(3)环保(4)能源问题等。
(四)提高决策品质与行政绩效:
公共政策运作顺畅与否,影响决策品质及行政绩效(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至鉅。行政绩效与行政生产力
(administrative productivity)的概念相通,乃是行政效率(efficiency)与行政效能(effectiveness)的综合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