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3132 121
2012-11-09
                读高中为什么没有经济回报?
   
                作者:李宏彬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回报率稳定在10%左右,即在考虑了性别、工作经验和地域等因素后,多读一年书可多获得10%的工资收入,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所有教育级别中,大学的教育回报率最高。2009年城镇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要比高中毕业生高49%,而同期欧美发达国家的同一指标为40%。
    我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张俊森教授等合作者很早就开始利用双胞胎数据开展学术研究。张俊森教授2002年收集了中国第一套双胞胎的社会经济数据。我们利用这套数据测算了中国城镇的真实教育回报率,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年3月的《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我们发现,在中国,用一般方法估计的年教育回报率为8.4%;当我们分离出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的影响后,教育回报率下降至2.7%。也就是说,尽管多接受一年教育可以提高收入8.4%,但其中近七成的回报来源于个体自身的能力和家庭背景,而教育本身只能使其收入提高2.7%。如此看来,中国的真实教育回报率实际上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能力和家庭背景对收入的贡献则远高于其它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真实教育回报率这么低,而能力和家庭背景的回报如此之高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以教育程度作为测度,测量了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回报率。与高中相比,大学教育的回报率是40%,中专和大专的教育回报率也都超过20%。然而,对于没有上大学,仅完成高中教育的人来说,高中教育没有任何回报,即高中毕业生收入和初中生毕业生一样多。正是高中教育的零回报拉低了中国的整体教育回报率。
   
  高中三年的发奋苦读为什么不能带来回报呢?教育体制难逃其咎。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格外激烈。为了学生在高考中金榜题名,高中教育完全是考试导向。虽然高中学制为三年,但通常情况下,全部课程在一年半或者更短时间内就已完成,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准备高考。学校和老师们的奖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老师们也没有激励去教授学生其它知识和技能。因为高中三年都在重复做题、考试中度过,学生们在高中所学到的技能在高考结束后就失去了意义。如果考不上大学,高中日复一日训练的考试技能无法给学生带来经济回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则不同,这些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获得的知识、技巧更有可能转化为在工作上的生产力,帮助他们获得更高报酬。
  也就是说,中国的高中教育已蜕变为一种人才选拔机制,高中教育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回报挣扎在高中题海中的学生们恐怕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规划了,那些对考试既不擅长也无兴趣的青年人,高中的拼搏对他们来说已沦为一场为圆大学梦而进行的豪赌,但三年的青春是一笔太过昂贵的赌注。或许那些垂头丧气的高考落榜生,本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学有所成、业有所立。
  政策制定者更应反思,高中教育的零回报折射出的是国家层面上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既然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下,高中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人才选拔的职能,那么我们不妨压缩高中学制,让这种“没有回报的选拔”更短些、更快些。进一步地,ZF要给职业教育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打破社会偏见,引导青年人合理地择校,接受“物有所值”的教育。
   
(本文来源:华尔街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9 10:56:09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00:04
看看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13:59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14:07
了解学习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9 11:20:29
kanka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