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祖根???
所谓河洛大体上是指今黄河以南,以伊洛平原为中心向外辐射,至山西南部到嵩山东部的区域。河洛文化我认为主要应当指夏文化,或夏早前文化。物证是洛阳东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等。
中国的上古文明呈多样性,但是大部分的文化没有连续性,如三星堆文化等,中断了,所以都不构成中华文明的根。但是有一个文化例外,那就是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
河洛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河洛文化是一套有系统的、大体上成熟的文化。在思想上,它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组成,每种物质有阴阳两极同时存在,并相互发生对立统一作用。按少阴、少阳等八卦方式循环运动。并且河洛人发明了十二天干、十二地支记数法,计算出太阳历(夏历),并且使古人最重视的神巫和自然科学恰当结合,从而最有道理,最成章法,因此,河洛文化在当时的先进性是无与论比的。另外,河洛在其它方面也成就非凡,夏是古代最早有职业军队并配备制式武器的部落。
第二个原因是它的先进性,具体有多先进不知道,但是夏人有理由使自己的文化变得最先进,这是由伊洛平原一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第一,它位于黄河边上,既不是上游也不是下游,可以同时同上下游发生联系。第二,它的四面都有险峻山峰拱卫,使夏人能有效保护自己并避免外族侵扰。第三,这个地区不大,但也不小,不小,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发展自己,不大,从客观上促使本来不多的人口产生聚集,从而形成文化。或促使文化更快的发展。第四,它位于天下之中,便于四方交流。
第三是人口优势,河洛人足够多,要不然文明早就中断了。
当时的天下主要由三大部落组成。西部是周人,东部是商人,夏人居中,文明率先发展,从而控制了其它的部落。我想黄帝应该是河南人,史记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少典在今洛阳西新安青要山,一说在洛阳东新郑。但都应该是夏先民活动的区域。尧舜禹都应该是夏的首领。
夏亡于商,被东边的河南人打败了,逃跑分为三个方向,一向西,和周人联姻。周人很尊敬夏人,因为带去了先进文化和科技。夏在周姜姓多,迁西后于今西安附近定居下来,姜太公其实就是夏人,太公望,望在今洛阳东嵩山的东边,古人好用出生地命名自己。周人伐商成功后,周武王亲自出行二百里给夏族外公报喜。
夏人的第二逃跑方向是向北走山西,其中一路出山西到草原,凶奴人就自称自己祖先是夏人。第三逃跑方向是向南走南阳到湖北。或到更南。
商人到夏地后估计没有搞大规模的屠杀,因为当时的文明已经到了一个高度,人口又十分少,全大陆有几百万人?所以不存在仇杀,为生存空间而残杀问题。当然这只是推测,但是周人伐商成功后没有搞种族清洗是有历史记载的。周人伐商成功后就退去了。当时的人并没有多少政治远见,因为生存很简单,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太丰富了。但是周公比较有眼光,政治需要也使他离开西岐,到夏人重地洛阳营建城池。文明通过物质形式保存下来。
周公在洛阳制礼,河洛被继承运用和发展,并且从此做为中国文化正统的地位得以巩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