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3322 4
2012-11-13
《蝴蝶效应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保罗·奥默罗德所写。他认为经济世界如同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极端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的不可能性是其真实面目,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也都是徘徊在无序状态边缘的混沌系统。

他在书中谈到昆虫学家对蚂蚁进行的一个实验:两堆同样的事物,放在距离蚁窝同样的距离上,并不断地补充,使之总是保持一样多,然后观测去其中一堆食物取食的蚂蚁比例。结果发现这一比例并不是预期的50%,而是不断的在快速、大幅的波动,有时甚至从20%变到80%,再反向变回。由于每一只蚂蚁并非独立决定去那一堆食物,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蚂蚁的影响,因此其最终的选择是没有规律、极难预测的。

其实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人们常常受到他人的影响,并凭经验作出决策,而并非如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十分“理性”、事事都要“最大化”,有时人们甚至是非常不理性的。比如古罗马时期的格拉古兄弟改革,起初他们得到了罗马城内大部分民众的支持,然而之后在元老院等贵族阶层的阻挠和舆论宣传下,形势居然急转直下,大部分人都转而反对其改革法案,以至于最后变法者被元老院议员活活打死,尸体弃于台伯河中,民众都拍手称快。再如罗马实行帝制后,边境军团的司令官常常被拥立为皇帝,通常的操作手法就是司令官先找所有大队长说好拥立的事,大队长则向自己手底下的百夫长交待好,之后全军集合,司令官慷慨陈词,大队长与百夫长再激情附和,此时普通士兵们,不论之前是怎么想的,到这时也基本都持支持态度,司令官也就如愿以偿,黄袍加身了。

所以人们并非完全理性,其行为变化也很快、无法捉摸,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不可测性,以传统的一因一果的思维方式所制定的政策也就常常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效果。古罗马独裁者凯撒说过,任何一项政策在订立之初,其立意都是良善的。他是想说,每项政策的实施原本都是想要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实行时常常会同时引起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无足轻重,有时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坏结果,足以抵消政策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因为社会就如一个无序的混沌体系,在这种混沌之中,割裂事物之间联系、一因一果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这又让我联想到中医与西医。西医分科极细,彼此不通,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时见效很快,有时却顾此失彼;中医则将人看做一个整体,讲究阴阳平衡,“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见效虽慢但除病根。这其实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我认为中学与西学本应是疏通同归的,但是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中学这条路已经鲜有人走了,不过本书中将事物看做一个混沌整体的想法倒又给人希望,说不定百年之后来个中学压倒西学、东风压倒西风,也未可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13 21:05:08
lz的见解好啊,期待中医新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2 14:30:13
好文分享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1-3 12:36:12
文章写得很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6 00:00:36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