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54 4
2012-11-20

有限GDP论和适度经济理论


      人心的主观欲望需求虽然是没有限度的,但人身体的客观承受力(身体器官的接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追求某种价值过多,不仅无益而且是有害的,例如金钱、权力、食物、性爱。这在自然界也是共通的现象,植物吸水过多会死亡,光热过度也会干枯;动物吃的过多,体型过胖,容易生成许多生理疾病,而且奔跑速度下降后容易被肉食性动物捕杀。另外,生命时光也是有限的,当你在某种价值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势必会阻碍对其它价值的追求。例如对事业、金钱财富、权势过分投入,势必会减少对情感交往价值和家庭关系(夫妻子女情感)、游戏娱乐、艺术审美的追求。

      既然人身体器官和感官承受物质价值(物质商品的效用)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度的”,而且满足效用递减规律。物质消费超过其限度,效用递减直至负数,或者说给人带来不舒适、负的利益甚至痛苦,是多余而有害的,给我们带来不快乐和不幸福。由于GDP的构成中包含消费、投资、ZF购买和净出口四项。其中消费占的比重最大,而且全国人口的总消费会直接影响投资和净出口。例如美国的居民消费长期占GDP的70%左右,而欧盟国家的居民消费平均占GDP的63%(法、德更高些),如果加上ZF消费考虑最终消费则美国是88%,欧盟为82%。现在我基本忽略投资和净出口的作用,而假设GDP≈最终消费。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度的(设为C),那么C乘以全国总人口得出全国总消费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也就是从哲学幸福度的角度来说,一个国家总的GDP应该有一个限度,有一个最佳范围。它不能盲目增长,无限膨胀。它超过一定限度不仅不会给社会带来幸福和快乐,还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给国家和社会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不幸福和痛苦。就像欧洲国家的人口一样,它会出现一个由高到低,最后到负增长的过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些GDP至上的经济生活模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美国汽车数量过多,造成道路拥堵,交通事故多发,废气污染引发疾病,石油消耗过快,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等给国民带来危害和不幸福。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拜金主义文化也导致社会犯罪多发和毒品泛滥。日本国民虽然富有,但因为哲学、文学、文化艺术不发达,而工作狂现象普遍,人们劳累、压抑、空虚,普遍感觉不幸福。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农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但营养和品质却大大下降,对自然生态也造成污染,给野生生物带来严重危害。全球市场经济国家人口物质消费形成的巨量垃圾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垃圾问题更紧迫、更严重,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全球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损害现在几乎还没有人真正认识到,而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尤其是对土壤的破坏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都是GDP至上论严重后果的几个简单例子。只要你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样的例子多得简直不可胜数,俯拾皆是。另外一个巨大的问题是,GDP是建立在自然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一个国家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主要是能源和矿产)是有限的,GDP基数越庞大,那么资源消耗量就越大,而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无论通过贸易怎样在国家之间进行资源调整,依人类70亿人口现在的消耗速度,不出200年最后只有走向物种大灭绝和人类消亡。既然GDP不是越多越好,那么这个数值区间究竟是多少呢?

       GDP 的最佳范围:如果当GDP增长率为零或负数时,这时国民的幸福指数反而达到最高水平,二者同时具备,那么这时的GDP数值是这个国家GDP的最佳范围。

      当然它不是指国家ZF刻意限制GDP增长速度,而是ZF通过更哲学、人文化的方法和措施改善社会治理,增加文化、艺术、伦理、宗教信仰、情感交流与休闲娱乐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而抑制人们的物质商品需求和消费,降低国家GDP增速基数和资源的消耗速度。伴随居民和ZF消费下降,GDP总数肯定会下降。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这就说明,GDP和金钱物质财富不是幸福的唯一源泉。所以,ZF和社会公民不要担心GDP下降会引发社会危机和灾难性的后果。这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就像西欧国家的人口负增长现象一样;或者说像一个人患流行性感冒发高烧,感冒好了之后体温自然要下降;甚或像一个患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病愈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自然要下降,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时间我将认真地讨论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具体因数。一般情况下,国民幸福度与闲暇时间成正比。

     影响国民幸福指数高低的一些因素:

     个人因素:身心是否健康、物质是否宽裕、家庭关系是否和谐、社会交际是否宽广、事业是否有成、是否具有乐观开朗的心态、自身文化才能的高低、闲暇时间的多少。

     社会环境因素:司法是否公正、政治是否民主开明、社会伦理道德是否优良、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科学技术是否发达、文化艺术是否繁荣。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生态是否平衡、生活环境是否舒适优美、野生生物是否繁盛。


     国民财富依靠人们工作来创造,即财富产生于体力与智力劳动。这种劳动一方面是一种人生劳累,另一方面占用人们的人生闲暇时光,减少了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也降低了人们的幸福度。因此经济活动应该适度,在人生十种价值活动中不具有至高无上性。否则就会出现有时间挣钱没时间花,人死了但钱没花了的现象。那么经济适度的标准是什么呢?

       经济适度的标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生产或消费,买或卖)的经济生活时间小于等于不跟经济和金钱发生直接关系的自给自足、自娱自乐、自在圆满的非经济生活时间。

      经济生活包括商品生产(职业工作)与商品消费两种,非经济生活包括自然生活和文化生活两种,金钱在后者中起的作用很小,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但对文化素质要求比较高。非经济生活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可以减少人们对物质商品和金钱的依赖性,从而在不降低甚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丰富人们的生活形态的情况下,使GDP停止增长成为可能。普通人经济适度的生活模式是:经济生活时间=非经济生活时间=睡觉休息时间=8个小时。

      自然生活的类型包括亲近大自然、情感交往、休闲娱乐、生活实践(DIY一族)四种。这方面,中国的道家思想有非常系统、精辟的论述,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古希腊犬儒主义学派的安提斯泰尼与第欧根尼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庄子也有相似之处。文化生活就是追求超越型价值的活动,其类型包括学习求知活动、伦理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宗教信仰活动四种。亲近大自然是指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抛开世俗烦恼,全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包括自助旅行、登山郊游、野营探险、种花养草、钓鱼等。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普遍有这种生活爱好与情怀。情感交往就是多跟自己的妻子、丈夫、父母、孩子及亲人们在一起,交流思想情感,与他们一起共同做事,感受爱、甜蜜与幸福;同时与自己的同事、同学、邻居多交朋友,经常往来,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参与朋友的团体性活动。休闲娱乐指发展自己的私人兴趣爱好和参加游戏活动。生活实践是指凡是自己有能力、实力、精力、时间,可以自己做的事情都自己做,用英语表达就是Do It Yourself.从房子、家具到电器、衣服、食物,衣食住行用的一切方方面面都可以Do It Yourself,只要你愿意,其中有无穷的快乐和成就感。现在中国的城里人都很流行去郊区租种一块菜地就是这个原因,另外中国的QQ农场也很火。没有什么不可以,我说可以就可以;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生活,我说了算。学习求知除了普通的五种文化知识学习外,还包括哲学思辨和业余科学研究活动。伦理道德活动就是行善和从事社会公益,如参加NGO组织活动(非ZF组织)。艺术审美活动包括欣赏与创作两种,欣赏活动有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欣赏等;创作活动有摄影、绘画写生、文学创作、音乐与舞蹈表演、自拍MV影视戏剧等。宗教信仰活动指参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宗教仪式,恪守宗教信条与戒律,身心合一、知行一体,达到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境界。

     自从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经济已经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哲学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现代世界的经济、能源、社会、信仰危机,是人类思想价值观的危机,它已经不是经济学的问题而是哲学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构人类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和灵魂,丰富人们的心灵和文化生活,节制过度物质消费和能源消耗;减少非必要性物质商品的需求,放弃依靠借债来维持高消费的生活。除非我们每个公民自己首先采取行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否则谁也救不了我们;现代社会的经济、金融危机也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任何经济措施和手段都是饮鸩止渴,为下一次危机埋下隐患,而且危机间隔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也就是说,经济学在整个西方社会失效了。它穷尽了一切可能的方法仍然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它钻进了人性对物质财富贪婪的死胡同,没有看到其它价值特别是超越型价值的意义。如果哲学不为经济学开路,那它就穷途末路了。20世纪是大工业、大生产、大市场、高消费,科技至上的社会,它是科学消费时代。21世纪将开启新的文化伦理时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20 01:19:22
经济本来就要可持续发展。
经济过热本来就不好,所以西方经济学才把充分就业的产出作为理想的情况。当经济过热时会干预。

GDP不增长?为负数?你开玩笑吧。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然后GDP还下降?那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不就更穷了?

你说这么多,一些就是共识,国家本来就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建设,本来就已经设定法定的工作时间和各种假期。

某些人工作时间长,是因为中国还不发达,所以大家才竞争希望使自己物质生活能好一些。你倒好,经济增长停滞,会带来多高的失业和社会动荡。你知道现在就业多难么,还要GDP增长为负,什么心理。。。

国家已经重视经济结构转型,已经不是只看GDP这个数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01:31:19
巴士暧暧 发表于 2012-11-20 01:19
经济本来就要可持续发展。
经济过热本来就不好,所以西方经济学才把充分就业的产出作为理想的情况。当经济 ...
人们除了挣钱和花钱以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干。一天吃三顿饭就够了,吃再多就难受了,经济GDP也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0 01:36:49
岳桦 发表于 2012-11-20 01:31
人们除了挣钱和花钱以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干。一天吃三顿饭就够了,吃再多就难受了,经济GDP也一样。
没有高收入有好的医疗?好的教育?

找不到工作都在家歇着就舒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20 16:43:3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