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happy 发表于 2012-11-25 19:18 
很感谢你的关注。。但是,,但是,,我完全不懂你在说什么。。
呃...首先,你可以告诉我你是在做学士的毕业论文还是其他层次的么?
抱歉贪写作的速度,用了太多自己习惯的东西,再给你重述一遍好了.
我个人的建议是,从你的研究假设开始从头做起,大方向错了你的数据很难再调整过来:
第一,像姓别,居住地这些变量,从你的研究假设来看是在消费者心理学/行为学那块,具体来说是奢侈消费行为那边.在消费者行为学里面,一般来说,姓别和居住地这些变量只会做控制变量或者调节变量,而不是自变量,从而你的研究假设2和3的假设方向首先错了.
第二,退一步来说,在建立SPSS数据库的时候(实际就是你做研究假设完了以后选择变量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作为自变量的话尽量要选择数字化的.这种数字化不是指你给男的取1女的取2,而是一个区间.比如你的因变量群.在你输入姓别,居住地的时候一般来说,在SPSS里面不是interval的,十有八九是nominal(抱歉,我SPSS是学的英文版,不知道中文的对应是哪个词汇),所以很难衡量自变量的不同会引起因变量的不同,一般来说,nominal是做控制变量或者调节变量居多,这算是对第一点的重复加深.
第三,中国大学生只是你的研究群体与对象,实际一点就是你的研究环境,而在学术研究中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的一点,是研究对象和群体不能放进研究假设里面,如果放进假设的话是形成了一个悖论.一般而言研究假设是根据所谓的"普世理论"形成的,如果研究群体放进假设的话就给这些理论首先套上套子,失去普遍性了,那为什么你的研究假设能通过普世理论得出来呢?我认为你所需要的是举出中国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理念与其他人群不同,使得中国大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群体(这点我不清楚,可能要你自己查相关文献).
第四,要注意相关文献里面是否有人和你做过类似的研究,用中国大学生为样本人群.因为学生取样比其他职业/年龄的人口取样更便捷(老师饶了我吧...convenience sampling group我一下子还真不知道怎么翻译OTZ)
第五,如果需要查阅相关文献的话,有两个方向可以入手.第一个是物质主义.第二个是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Fisher and Ajzen, 2012).
GL for your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