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海金融创新如何开局?
深圳前海金融创新政策落地时间表遥遥无期,前海的金融创新如何开局?
我们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中国金融创新的策源地之一,深圳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其金融创新应有更高的眼界:主动纳入国家金融创新的整体战略,服务于资本帐户有序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推动资本市场、金融业回归其服务实体经济和生产制造业的服务业本位;以金融创新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防止金融、资本市场误入歧途,陷入“以钱吵钱”,过度虚拟化的“西方泥潭”。
从操作层面讲,前海金融创新政策的落地,应立足于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做文章,从单纯依靠“争取优惠政策和放松金融监管”驱动,转向依靠金融业真正实质性的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包括创新金融机制、机构、产品与金融工具,创造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的金融服务市场,促进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等。
我们认为,从落实“十二五”规划和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角度,从低碳金融业入手,不失为前海金融创新开局的一种新的思路。
二、 “十二五”规划与排放权交易试点催生中国低碳金融市场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根据形势发展并结合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相应法规和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方案,逐步形成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等试点省市,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着手研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试点的基本规则,测算并确定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分配方案,建立本地区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和登记注册系统,培育和建设交易平台,做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支撑体系建设。
如果说中央支持上海“十二五“时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划,从《规划》内容看,主要还是属于1.0版的现代金融业,对低碳金融创新,一笔带过,认识不深。前海可以考虑选择更具前展性的以排放权交易为主要特点的2.0版的现代金融业——低碳金融业,作为前海金融创新的突破口。
前海发展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主要内容的1.0版的现代金融业和以低碳金融业为主要内容的2.0版的现代金融业,并以低碳金融业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符合国家对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也有利于发挥前海“特区中的特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
深圳1.0版的现代金融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这为前海创新发展低碳金融,探索2.0版的现代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与国内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在催生中国的低碳金融市场,前海宜抓住低碳金融创新的契机,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前海金融创新的低碳开局。
从国际形势看,发展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正面临重大机遇期。
欧盟违反国际法,单方面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其排放交易体系的做法,遭到40多个非欧盟国家的反对;进入2012年,针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法令的“气候大战”愈演愈烈,2月6日,中国民航局公布交易禁令,2月21日,32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抵制欧盟的单边做法,其中23国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宣布将采取一揽子措施,联合推动欧盟取消或推迟航空排放交易法案的实施。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欧盟航空、航海排放权交易,已陷入僵局,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演变为一场贸易战,导致“双输“的结局。欧盟方面,除面临巨大的国际政治压力外,欧债危机和对欧洲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后院起火”,面临崩溃的边缘。
欧盟航空、航海排放权交易僵局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后院起火”,客观上这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增强话语权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中国发展碳市场和低碳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过去,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这一次,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习惯于采取单边做法的美国,第一次和非欧盟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个立场,反对欧盟的单边做法。
2011年,国际碳市场1360亿美圆的交易,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专家预计,碳市场未来的发展,有望超过石油市场的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要素交易市场。
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深圳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前海金融创新如果以排放权交易低碳金融创新开局,完全有可能在“引领带动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深圳现代金融业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三、 前海金融创新要有新思路:从1.0版到2.0版的金融创新
前海金融创新要有新思路,可考虑发展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主要内容的1.0版的现代金融业,同时,发展以低碳金融业为主要内容的2.0版的现代金融业。前海金融创新,可以兼顾1.0版和2.0版的现代金融业,实行两条腿走路,跨越式发展,相互促进,并行不悖。
在当前条件下,发展以低碳金融业为主要内容的2.0版的现代金融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突破,实现前海金融创新的低碳开局。
深圳已列入国家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并建立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和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前海金融创新低碳开局的体制、机构和制度基础已经具备,前海低碳金融创新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探索建立深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排放权交易制度,深圳完全可以运用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立法权,在排放权交易机制和交易制度设计方面进行“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金融业发展新路。
2010年深圳万元GDP能耗仅为0.513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7%、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深圳的产业结构有其特殊性,在7个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中,深圳的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是最低的,深圳的排放权交易试点,最适合于采用行业机制的模式,这是深圳排放权交易试点最大的优势。
目前,我国排放权交易试点采用了区域减排交易体系模式,在排放权交易试点7省市中,深圳是最低碳的试点城市,在制定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时,深圳最有条件探索区域减排交易体系与行业减排交易机制相结合的模式。
鉴于中国航空业应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法令实施,对航空排放碳中和减排交易金融产品的需求,深圳市可与国家民航局、相关航空公司和碳中和企业合作,制定航空业碳中和减排交易方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后,参与中国政府与欧盟航空排放交易管理成员国的协商谈判,达成双边协议或多边框架,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或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为交易平台,推动建立国内航空业减排交易机制,并与欧盟航空减排交易体系实现对接和对等,中国航空业以其在深圳排放权交易平台实现的核证减排信用,对等抵消其在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需求,中国航空业无须向欧盟交“买路钱”,就可以对等抵消和履行其在欧盟的航空排放交易法令的属地管辖义务。
四、 中国航空业减排交易方案:前海低碳金融创新初步设计
我们认为,欧盟航空排放交易博弈的最终结果,必然是通过协商谈判达成双边协议或多边框架,首先是通过建立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与第三方国家排放交易体系的联结或对接,或采取对等措施等各种妥协方案使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得以实施,然后逐步形成多边框架(包括国际航空组织框架)下的国际航空排放交易共同市场,最后建立起国际航空减排的全球协议并形成国际航空排放的全球交易市场。
碳中和应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建议方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特别是国内航空减排交易机制的建立。
我国在碳税和碳市场这两种减排机制中率先选择了市场化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同时也正在积极研究碳税机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
“十二五”规划与《“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民航局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无论中国的航空公司愿意不愿意,主动不主动,积极不积极,中国航空业的排放权交易是一定会到来的。
碳中和国内航空减排交易方案,包括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国内航空业的自愿减排交易;第二个环节是中国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对接,以中国航空业在国内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核证减排信用,对等抵消其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减排需求。
“碳中和”方案之所以能够解决目前欧盟国际航空排放交易僵局,最关键的是“碳中和”航空减排方案设计与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和而不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航空业的自愿减排交易需求和欧盟航空排放交易法令在实施过程中的法律冲突问题,找到了“一个中欧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我们认为,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不起来,目前处于萎缩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实践表明,自愿减排交易必须引入强制减排机制,将自愿减排交易与强制减排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市场机制交易效率优势和利益均衡与激励功能,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碳中和方案正是在这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思考和设计,探索和解决自愿减排交易与强制减排机制有机结合的难题。
中国航空业可以选择航空企业,参与中国政府实施的排放权交易试点,特别是拥有涉欧航线的航空公司,可以积极参与到国内的排放权交易试点中来。从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核证减排量,抵消其在欧盟的减排需求,应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好的选择。(作者张文斌系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