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回复虽然不多,都很好、很实在。
我特别赞同两点:一是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接触各种环境、知识、人物的可能,比如读书、报告会、博物馆、音乐、戏剧、电影、市政、农村、老家、老人.....同游过程易于家长交流、引导和发现;二是启发孩子去找寻心中的英雄,家长要注意的是逐渐把孩子的英雄崇拜引导到符合正义、理想、未来社会发展上来,尽可能少些功利心、物质利益......
读书,就要选大家的书,经典的书,选那些文笔好且有思想的作者的书来读。
我孩子上初中时,除了必须的几十本中外作品外,老师要求重点读散文,记得推荐的有林清玄、周国平、毕淑敏等人的作品。
我自己推荐给孩子读的有:茨威格的文学作品,人物类的《别闹了,费曼》、《乔布斯传》,房龙的作品如《人类的故事》,季羡林《留德十年》、黄仁宇《万古江河》和林达写美国、欧洲的书、梁启超、朱自清、章太炎《大师的国学课》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078542/,还有一套《大家小书》普及诗词歌赋等中华文化艺术的,美国人何伟写中国的《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也推荐。科学方面,推荐华罗庚主编的《数学小丛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667659/、《万物简史》......
不过,我推荐了,孩子不一定都读,只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给予他的书香环境和适当引导。
仅供参考。本人属性:工学博士,在一所大学读书、教书、管理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