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12-12-1 17:44:10
如果楼主指的进步是考试排名方面的,各类教辅吧,已经很多了。应试教育人为地营造出了一种高考是唯一、成绩是王道的幻象,其实人一上大学,这种幻象就破灭了。所以这样的坏人还是留给学校老师去做吧,家长就别拔苗助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47:05
你猜怎么着,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有比较深刻的认知,或者说开始主动思考这个世界,是从看鲁迅开始的。。。有那么一刻我突然觉得鲁迅的文章写的特别好特别有道理,然后我突然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就是说,以前只关心中午吃什么饭,哪个明星和哪个明星闹了什么绯闻,而从那时候起,我突然对人生对世界有了很多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47:25
如果楼主指的进步是真正的个人知识、素养方面,各类文学、社会名著还有科普文摘都很有意义啊,让孩子自己选吧。个人意见,历史、传记题材的著作最能促使青春期的少年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责任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49:15
再然后,我读懂了红楼,读懂了托尔斯泰,读懂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我把这些东西都看了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要开始上专业课开始学经济的时候了。然后,奇迹就是,我突然觉得经济学好有意思,斯密也有意思,凯恩斯也有意思。我就完全是抱着对这个世界巨大的好奇心在学经济的,所以从来没有别人那种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就业才学习的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50:49
最近,连读资本论都津津有味了。而且这些东西都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什么,纯粹是凭自己的兴趣了,所以读的也分外起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52:16
我觉得,我们无法知道孩子究竟对什么有兴趣,所以刻意地提供一些别人有用的书籍,不一定对自己的孩子有用。建议经常带他去书店,图书馆等,让小孩自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大人一旁适当指点即可,不要过多干涉。当阅读习惯养成后,孩子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自然会上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53:08
综上所述,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觉得一个孩子,你要先让他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他才有兴趣钻研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从人文学科读起,会比较有益处,而且这些东西不枯燥,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中国教育的失败就在这里。大家都为了考试而学习,学到的知识都是老师划的重点,那有什么意义?误人子弟罢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亲身感受,说的不对还请包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54:26
xin3315263 发表于 2012-11-30 19:39
你最好让孩子知道他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我读的专业就是我所喜欢的,,学的蛮开心 ...
同意!我现在也蛮喜欢我的专业,所以看书都不觉得是一种折磨,反而总是很高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8:53:10
这个问题吗,很难说,凭个人意志很难改变,家长的鼓励至关重要,至于引导吗,现在多多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吧,前提不要强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9:31:00
让他们好好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9:35:33

谈点自己的想法,如果对madao兄有所启发,不甚荣幸!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进入高校的才俊”,小弟的最高学历是高职;也不是“有丰富阅历的大师”,我可能是一个反面典型,初中成绩出类拔萃,到了高中反而一落千丈。不是小弟吹牛,端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啊,从班级前三整到最后倒数。。。哈哈,而且,现在混的也很烂。当然,我并不想把自己的失败归功于社会,或者我们的教育体制,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包括家庭教育、自身的天赋、能力、努力程度甚至运气。而我对madao兄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从兄台的问题里可以看出,您对您孩子未来的人生想象还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路子,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好工作。不是说这个观念不对,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您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更宽广的成才观念可能对您孩子的未来发展无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虽然我不能把我个人的失败(说不定也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呵呵)说成是应试教育的结果,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教育巨大失败的事实。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和功用不在于他为国民的科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做了多少贡献(实际上从完成这项教育的核心使命上来说,成绩惨不忍睹),而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性,和以前的科举一样,给社会底层的人留一个向上的通道(这个功能在八九十年代还是有很好的体现的,目前中国的技术官僚和社会精英都是那时候上来的。这也是现在高考改革的难点所在,公平和效率似乎不能兼得,只能二取其一)。同时,毋庸讳言,在中国,教育也是被作为一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政策工具来使用的。想一下高校扩招后的中国教育养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 看清楚了中国教育目前的这两项核心功用,很多东西就想开了。对孩子正规的学校教育,不能不在乎,毕竟咱们没法自己脱产去教孩子,孩子的大部分文化教育还是得委托学校来完成(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人生观,学习能力甚至思维习惯),但是没必要把它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考试分数)太当回事,更不能为了迎合这种教育的评价体系,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太不值了,没必要!
——madao兄说“小时候孩子的妈妈对孩子批评、责罚的较多,也受到很大影响”,说明嫂子的成才观还是有些狭隘。相对于学习成绩,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观更重要。乐观、积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也敢于去争取,同时尊重别人的权利,有基本的道德底线;积极进取,但是也能处变不惊,能扛得起生活的起伏。既不违逆自己的天性,又能顾及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责任。这些,我想,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人生教育、幸福教育,比任何分数、学校都重要!而这些,我想中国教育至少目前还是没法提供的,只能由您自己和家人,教给孩子。我说这些,不是说学校教育没有意义,更不是说上名牌大学没用。不能否认,在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的中国,名牌大学能让孩子今后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自信、自尊和天赋为代价。如果两个人,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名校生和一个棱角天性未被磨灭,自信健康的高中生,选一个人当我儿子,我宁愿选后者,前者上了大学你还要担心他可能因为一下无法适应身边都是比他牛的人而跳楼或者心情不好捅几个室友玩玩,后者,无论放到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你都不用操心,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也知道怎么去争取,即使失败,即使物质和财富上不是很好,他也能乐观、幸福的过小日子。而且如果上天稍微给他一点机会,他说不好就能捉住,创一个赚钱的企业出来,给那些名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际上,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有起伏甚至遭遇坎坷,那都是人生的常态,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金钱、地位、物质丰富)从来都是少数人,而取得世俗的成功除了极大满足人的虚荣心和暂时的物质资源支配权,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真正的幸福。
个人的体会来说,小孩子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逆境商和自信。第二是沟通能力。
一.所谓的逆境商,就是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有闯劲,不怕失败的人,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他觉得能成功,而且能不断的去做,去尝试。之所以不怕失败,是因为这些人内心有很强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每个人类个体在小时候一切都需要父母给予,就会造成无助感。尽管父母内心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在外面,往往会让孩子感觉有各种条件。比如孩子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或者学钢琴没有别的小朋友进步快,尽管父母心理是爱孩子的,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完全和孩子的成绩成正相关,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他就会有心理负担,他会怕考试失败,怕学不好钢琴,从而失去父母的爱。长期如此,由点及面,他性格就懦弱,被动,形成没有自信、患得患失、害怕失败的性格。长大后,他就永远为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活着。这种人格的人,最大的心理动力来源不是做自己想做,而是为了不让别人(领导、社会)失望而被动被迫地去努力(来源于小时候不让父母失望抛弃的心理定势),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人民族性格里奴性的来源和体现。出于这种动机而没有自己想要做事情的激情、不知道享受做事的乐趣(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乐趣,它能增加成功后的满足感),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而且整个人都会没有生气,感觉活着没意思。我并不是说要纵容孩子,而是不能过分的以诸如学习成绩这样的东西来影响对孩子的态度,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他成绩好不好,无论他钢琴学的怎么样,不管他在外面犯了什么错误,回了家都是好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勇于尝试。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家长自己都觉得孩子如果学习不好未来的人生就毁了,那不光可笑,也很可悲。这方面,我想推荐一本书: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如果没记错,里边有很多有关孩子心理的有意思的观点,可能对你会有启发。
有时候孩子淘气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很多小时候淘气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出息?因为他从小就知道揣摩你的心理,他跟你斗智斗勇,他知道如何在做了错事后逃避或减轻你的惩罚,让你心头一软或破涕为笑。一个人走上社会以后最核心的能力不是专业素质(这当然也很重要),而是怎么和人相处,怎么和别人沟通。理想的亲子关系应该是这样,他尊重你爱你但是他不怕你,他会把握和“利用”你的心理,达到他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也有基本的是非观念,知道有些原则性的错误不能犯。而这,正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商人、员工,一个会讨老婆和家人欢心的丈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孩子,从小开始积累了长期的“斗争经验”(实际上就是与人相处的技巧),走上社会后,无论男女关系、同事关系、业务关系、和上司的关系,他都能游刃有余,无论遇上什么大人物、大权威、大老板、大领导、大场面,他都不会怵,谈笑风生又能有礼有节。大而言之,经过几千年封建宗法社会的影响,这种人格特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性格里最缺的。我们迷信权威,我们畏惧领导(实际心里并不一定尊重人家),我们等级森严,我们害怕失败不敢创新。。。。。。
二.沟通能力。这一点,个人体会最深。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无论职场、官场、商场,最核心的能力还是沟通能力。西方的教育对这方面特别重视,他们从小就让孩子分组讨论,上台演讲,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什么国外的名牌大学喜欢录取橄榄球队队长?因为他有领袖气质,说穿了就是这样的孩子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沟通人、团结人。而具备这样出色沟通能力的人更有可能成功,从而以后给母校捐更多的款。 madao兄,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不用太担心,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中国这样特殊的教育体制的,而且,可以通过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辅导等办法来改进。但是如果孩子没有自信、胆小、缺乏沟通能力,那就要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了。我的建议是学习当然要跟上,但是要尽量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来解决,同时,不能让孩子把全部的时间花在作业上,也要让孩子留出一定的时间,接触社会,玩,培养点小爱好。
——最后,你说“请你们推荐在你们中学时代,对你们影响最大的学科读物,能和课本有关的最好,或是那些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读物,比如《什么是数学》《神奇的数字游戏》等等”我不是才俊,也不是大师,但是也斗胆推荐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史的科普书: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我是在工作以后的一个偶然机会读到这本书的。对我的震撼相当大!原来枯燥艰深的科学可以这样有趣,可以这样平易近人。建议madao兄自己先看看,如果觉得好,再让孩子看。中国的教育,从来教的都是“知”,而不是“识”。即只是强制性的告诉你目前科学所发现的一些规律,但是不会告诉你这些规律是如何被发现的,科学思想是如何发展的,也不会培养你的批判思考能力、科学思维,更不会跟你说目前的这些规律不是真理的全部,很有可能在将来被新的更接近真理的理论替代,而提出新理论的人很可能就是你们中的一个。实际上也可以理解,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考试,你只要会用这些东西做题就可以了。比如自然科学,我们的课本是这样的,直接给你一个定理或公式,因为,这些公式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让你用这些给定的正确前提去做题,说穿了,咱们的考试和做题都是逻辑训练。看了《万物》才知道,在牛顿发现三大定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们都觉得沮丧,因为他们认为大的自然规律都已经被发现,他们已经无事可做,直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大家才发现,牛顿定律只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而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家又觉得科学已经到了尽头,直到有那么一些人提出并发展了量子力学,人们才知道,宏观的物质运动规律并不适用微观。实际上,当代科学还是有限,我们目前知道的仅仅是宇宙真理的一部分,说不定还有颠覆性的东西出来,推翻目前主流的科学认知,但是我可以肯定,再次做出重大发现,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局限的爱因斯坦级的科学家肯定不是中国人。《万物简史》是一本极其出色的科普书,生动有趣,初中的孩子应该能看懂,高中肯定没问题,如果有点难,该书好像还有少儿版的,madao兄可以自己找找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9:36:21
顺其自然慢慢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0:01:03
我觉得刺激孩子的野心比较重要,可以说是做“人上人”的野心。就阅读来看,我个人觉得看点名人传记,《读者》这样的杂志就可以,其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书没啥意义,个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0:02:20
哎,做父母的真难啊,我弟弟初中的就很叛逆,都辍学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他想上学的,但没学校接受他,哎,都说义务教育,但为什么这样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0:22:06
欲成大道,必先读史。据说是这样的。。
其实成不成大道不好说,但要想了解一门学科,培养兴趣的话。读读相关的学科历史读物【非专业史】,还是个不错的选择的。
个人就是这么做的,不过估计没什么机会见到大道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0:56:33
好爸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1:18:12
信息时代确实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身边可读的东西太多了,我也有同样的迷惑...也许在初中阶段课外稍微多接触一些历史比较好,如果对理科感兴趣,就稍微多读些哲学史和科技史,人物传记就算了。高中阶段课外多接触经济类读物可能比较好,能让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读书多是必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阅人”的兴趣,也可以培养,这同样重要,而且这也是必修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1:45:36
三国演义  唐诗宋词  都是比较好的读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1:53:09
多鼓励鼓励,让他多锻炼身体,引导他如何做人,学习上的事自然水到渠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23:53
大国士 发表于 2012-12-1 01:56
孩子没有义务承担父母的理想的必要   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  父母也没有必要在孩子的路上指手画脚  更不要提什 ...
谢谢您的提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29:13
luluxiyue 发表于 2012-12-1 02:20
读点文史哲,背点老祖宗的东西,收益终身。学好英语。
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30:52
taishanm 发表于 2012-12-1 09:02
楼主您好!您是一个很谦虚、称职的妈妈!我现在博士即将毕业。读高中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游水平。我高中 ...
谢谢,祝您不断进步,希望您常指导交流,多提宝贵建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36:11
calfmom 发表于 2012-12-1 09:37
回复不多,却都很好。
我赞同两点:一是多给孩子见人见物的机会,包括读书、读社会(博物馆、影视戏剧音乐 ...
十分感谢您的指点,我抽时间把这些书找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37:28
luluxiyue 发表于 2012-12-1 02:20
读点文史哲,背点老祖宗的东西,收益终身。学好英语。
谢谢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37:50
送出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39:46
asdlwj 发表于 2012-12-1 09:46
初中生应该读古文和历史,同时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
说的不错,我在初中时就被老师要求背诵大量古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40:31
sdfihr 发表于 2012-12-1 10:2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要只是沉浸在书中,要全面发展,关键是培养能力和素养,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建议 ...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41:49
ycgj_65 发表于 2012-12-1 11:03
楼主,前几天我在论坛里看到了一本书,《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韩)全惠星.pdf,看看这本书我觉得对 ...
谢谢您。这是我的邮箱:
madaobuluo@sina.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45:07
咏絮才 发表于 2012-12-1 11:15
小学初中哥都在挖红薯、钓鱼、偷果子中度过,想想现在的娃已经被应试教育。。。
呵呵呵,小哥那是在农村啊,我小时候也玩过摸鱼、捉鸟、偷枣、偷梨的 勾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22:47:08
xuenesta 发表于 2012-12-1 14:42
青春期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性格的养成和身体的良好基础。其他的就免了吧。
今天陪加拿大回国的一家朋友,小孩子的假期作业:“你在中国的见闻”。平时哪里有什么课外作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