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694 9
2007-07-28
<P>近期粮食以及猪肉和蛋类价格猛涨让我有一个疑问:农民一般是分散供应者,在决定产量时一般是根据以前年份的价格来决定农产品和畜产品的生产量,可是由于他们知识和能力有限,他们总是无法形成比较科学的预期,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周期通常又比较长,当发现预期不准确时要调整产量又不是那么便利,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起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价格波动。</P>
<P>国家是不是应该出台什么政策或者是采取什么措施来引导农民做出比较合理的预期,抑或是想办法稳定供给?在座的各位就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8 22:24: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7-29 10:46:00
何以见得农民的预期不是合理的呢?记住了:经济学的前提就是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9 14:58:00

经济学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现实社会,现实和理论总是有区别的。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全的,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区别?人与人之间的成就还会有差异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9 14:59: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9 15:51:00

呵呵,这是个问题。蛛网理论就是揭示了这个问题。猪肉作为生活必须品,需求弹性不大,但是供给弹性不小,很可能是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波动越来越大。但是多年来,为什么没有形成这种局面呢?引导农民形成合理预期,主要是要尽量提供信息,减少信息缺乏和不对称,但是过多的信息也可能造成农民无法处理和迷惑,这是信息的一个特质,不是越多越好。在我看来,还是应该政府建立储备制度,平抑物价,形成稳定预期,则公私两便。我国历史上的平准制度应该是很成功的典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9 17:33:00
这个用蛛网理论倒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信息确实不是越多越好,准确够用就行。农民无法处理过多的信息,这是我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提此问题的一个出发点,终于有人共鸣一下了,感激啊,高兴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7-29 20:30:00

农民预期一定不是合理的

否则就不是农民了

反观市区消费生产也不见得合理

信息不完全对称是一大特点

要想让农民掌握真是价格

政府必须先清楚是否会有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