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i1948 发表于 2013-1-16 12:04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哲学的批判,不是立足在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而是 ...
"立足于观察现实世界和考察历史过程",但我们要知道,观察者所固有的偏见是最容易被观察者所忽视的.
唯心与唯物之争,其性质与唯先鸡唯先蛋之争是一样的.不管"唯"什么都不能自圆其说,都无法应对批判,都无法理性地为自己辩护.至于"两唯"之争要争到什么时候? 我这么看,一旦人们能够读懂<道经>第一章,那么唯物与唯心之争,或者先鸡先蛋之争也就结束了.
世界被我们分成了生物与非生物这两大类.动物植物微生物都属于生物.基本元素及光电磁等都属于非生物.我们中华先哲李耳用"恒有欲"专指生物,用"恒无欲"专指非生物.至于这两者之间谁先谁后,也或者说谁决定谁的问题,李而提出了"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的观点.
按照李耳的观点,鸡与蛋是一对现象,心与物也是一对现象,而现象与现象之间并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也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能够起决定作用的是两者同出的源头.至于那个谁也没见过的源头,我们尽管去提出各种猜测和假说.我们可以假设导致鸡与蛋这对现象的源头是"鸡的祖先",也可以假设导致心与物这对现象的源头是"道".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给"源头"命名的问题.就因为现有的名词都是我们可见可及可理解的东西,所以用这些名词安给心物同出的源头是不合适的.这就是"非恒道,非恒名"的原因所在.
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批判,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它们本该在两千多年前就结束了。至少是在中华大地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