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2-28 09:06:40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3-1-27 13:54
"说某个对象是科学,那是从它在展现出来的事实是既省力、而且又快又好在产生更大效益,这才叫科学。"对科 ...
81楼对什么是科学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确立“拉动内需”的现实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在供给的现实前提;另一个是消费在需求的现实前提。这两个前提就不是假设而是要真实的调查和统计来确定:提供拉动内需的现实前提。也可以说,拉动内需的基本问题是供给与需求的现实关系。这就是本人说的《确立“拉动内需”的基本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的现实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 23:44:10
lisi1948 发表于 2013-2-28 08:52
唯物和唯心的对立只是在批判宗教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起到过积极作用。实际上,马克思在19世纪就发 ...
不要扯其它话题去了.唯心和唯物的世界观都终极了真理,建立在终极真理基础之上的推论就是宗教理论.这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 23:46:03
lisi1948 发表于 2013-2-28 08:58
“假设”决不是没有前提的。真实的假设前提理当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假设,这才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没有 ...
看不懂你要说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 23:50:25
lisi1948 发表于 2013-2-28 09:06
81楼对什么是科学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确立“拉动内需”的现实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在供给的现实前 ...
科学理论的基本预设为什么是假设? 如果你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科学,更没有资格谈什么"科学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7 10:38:1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3-3-3 23:50
科学理论的基本预设为什么是假设? 如果你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科学,更没有资格谈 ...
本文是认为:拉动内需的基本问题——供给与需求的现实关系。这就是本文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的现实前提。希望这位网友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怎样“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7 10:49:41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3-3-3 23:44
不要扯其它话题去了.唯心和唯物的世界观都终极了真理,建立在终极真理基础之上的推论就是宗教理论.这一点你 ...
用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说话的通病,是滋生对抗的思想根源。真理分为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相对实体的观念或本质;第二个前提是相对正确地通向成功的方向和途径。第一个前提的真理,是暂时(灭亡)的,第二个前提的真理是发展的即完美的。这才是马克思的发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7 23:27:50
lisi1948 发表于 2013-3-7 10:38
本文是认为:拉动内需的基本问题——供给与需求的现实关系。这就是本文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的现实前提。希望 ...
我一直在质疑“坚持科学发展”之说,请不要扯到拉动内需的问题上。这是两码事。

还是这句话: 科学理论的基本预设为什么是假设? 如果你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科学,更没有资格谈什么"科学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7 23:29:48
lisi1948 发表于 2013-3-7 10:49
用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说话的通病,是滋生对抗的思想根源。真理分为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 ...
看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1 09:38:45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3-3-7 23:29
看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拉动内需的基本问题是促进消费和推动生产的现实关系您也说看不懂?这就怪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1 09:41:24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3-3-7 23:27
我一直在质疑“坚持科学发展”之说,请不要扯到拉动内需的问题上。这是两码事。

还是这句话: 科学理论 ...
能称为是“科学理论”只有通过观察现实的方式和考察历史过程的方式来展开才是科学的可能。“预设”离开了观察和考察的这两个前提就属于空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2 20:45:00
qi509 发表于 2012-12-7 17:15
我真服了你了!当年大量企业产品积压造成工人纷纷下岗,你又当怎讲?
外贸不灵了,所以要拉动内需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2 23:14:59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4 09:26:02
想通过货币政策去拉动内需,这必然走入歧途,是非常有害的。只有创造出好产品,创造出价格低廉的产品,才谈得上拉动内需。
而中国10年来的政策,就打着一个旗号即拉动内需,因此拚命来搞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房价猛涨,物价过高,最终只会损害需求。
中国的奶粉行业就是一个典型,它说明,要创造出好产品,才谈得上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14 09:28:35
提高公务员工资到底会增加需求呢?还是损害需求?因为你增加公务员工资,就会增大行政成本,就需要增加税费,从而损害经济,损害许多人的需求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2 11:56:00
hhj 发表于 2013-3-14 09:28
提高公务员工资到底会增加需求呢?还是损害需求?因为你增加公务员工资,就会增大行政成本,就需要增加税费 ...
提高工资与拉动内需的现实关系,是根据当下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需关系是否供超过需,以此来确定增加工资的多少,并以此来拉动内需。然而,如果供而少于需,那么物价就会上涨,这时就要发挥税收的现实作用来控制需的范围,从而稳定物价保证大多数劳动者的生活稳定。实际上,我们在经济上对货币与财政、财政与税收、货币与供需等等的现实存在而理解得不够深入,是被抽象概念的抽象范畴而遮住了经济学研究者的眼睛看不到货币的真实存在它只能是个牵线人的煤介的作用,真正发放货币的数量它是在生产与交换的现实形式,这才是集大经济来理解财政的赤字究竟是多少才是安全的方向和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3 07:26:10
lisi1948 发表于 2013-4-12 11:56
提高工资与拉动内需的现实关系,是根据当下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需关系是否供超过需,以此来确定增加工资 ...
第一,增加工资的钱从何而来?增加工资所产生的成本由谁承担。
第二,你如何确定供需关系中是供过于求还是求过于供?它们只是产品数量上的关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5 10:27:14
hhj 发表于 2013-4-13 07:26
第一,增加工资的钱从何而来?增加工资所产生的成本由谁承担。
第二,你如何确定供需关系中是供过于求还 ...
回复这位网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增加工资的钱从何而来?增加工资所产生的成本由谁承担”?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纸,它能吃、能住、能穿吗?不能!所以增加工资要从实体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须的供求的质量和数量来增加。“增加工资所产生的成本”是什么?“成本”是吃的、是住的,还是穿的?都不是。成本只是一个概念,只看而摸不着的概念。实际上,增加工资不是要由谁来承担,而消化生产过剩的产品,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回复这位网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如何确定供需关系中是供过于求还 ------”,这不是某个人在私人研究室能确定的。而是物价部门、统计部门等等的供需局的国家机构来确定的。没有中国没有“供需局”,就应当将工商、物价、统计、审计等等部门合并成一个“供需局”来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6 07:53:58
lisi1948 发表于 2013-5-15 10:27
回复这位网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增加工资的钱从何而来?增加工资所产生的成本由谁承担”?钱是什么?不 ...
哼哼..........你还根本不懂得经济的本质,因为你根本不懂得成本在经济中的核心意义,只把它看作“摸不着的概念”。你认为供求的质量与数量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没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供给,会有数量的增加吗?如果不计较成本,那你过高速公路为什么要缴费?又为什么公务员工资的增高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至于过剩产品,你了解过剩的实质吗?过剩恰恰是个成本问题,因为如果成本低,那么就可以降价,而降价可以促进需求,因此就可以解决过剩问题,而这也是今天日本搞低汇率的意思。想要想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吗?还是成本问题,你成本太高,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至于确实供求,不是你想的,搞什么供需局,这种ZF机构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就象反腐败单纯依靠各种国家机构是不行的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6 09:22:03
hhj 发表于 2013-5-16 07:53
哼哼..........你还根本不懂得经济的本质,因为你根本不懂得成本在经济中的核心意义,只把它看作“摸不着 ...
108楼网友理解、研究的经济学的前提是为赚钱。所以将货币与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分割开来,只去理解“如果没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供给,会有数量的增加吗?”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的货币量只能是个牵线人的作用。使用货币的真正目的是为生产与交换的现实关系服务,而不能为赚钱服务。核算成本这只能是在企业内部,而不是在社会、国家机构。因此,108楼说的“如果不计较成本,那你过高速公路为什么要缴费?”这就是投资建高速公路的企业为了收回投资的成本的必然性。但是,作为社会、国家机构来说,不是核算成本,而是解决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强盛为目的。所以社会、国家行政机构在实施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前提,而不是以核算成本为前提。然而,108楼说:那么
“又为什么公务员工资的增高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
如果国务院硬要等到增加了多少税收来增加公务员的工资的话,这只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前提,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当然,税收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这是从货币投入和货币支出的财政收支的前提来说。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中的税收的现实作用,它应当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的中介,以及成为政府实施要控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的中介。108楼说:
“至于过剩产品,你了解过剩的实质吗?”
实际上,产品过剩是因为在市场没有需要消费来购买,或者产品淘汰了。但是,大多数产品过剩是因为消费者的欲望、意向、思潮而造成的。那么,如何地来解决消费者的欲望、意向、思潮来消化产品过剩的现实问题呢?这不是一句话能说明的。然而,108楼却以为:
“过剩恰恰是个成本问题,因为如果成本低,那么就可以降价,而降价可以促进需求,因此就可以解决过剩问题,而这也是今天日本搞低汇率的意思。”
如果成本是决定生产不过剩的前提的话,那么再低价格的产品而消费的欲望、意向、思潮不去消费它,再低价格的产品还是会过剩的。实际上,日本搞低汇率那是因为日本人民的消费水平保和了,全凭出口来消化本国的产品过剩。然而,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也要学日本搞低汇率来增加出口吗?难道说,中国内需消化不了产品过剩的现实问题?因此,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也就是108楼认为的:“想要想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吗?还是成本问题,你成本太高,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这一结论。
108楼认为:“至于确实供求,不是你想的,搞什么供需局,这种ZF机构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就象反腐败单纯依靠各种国家机构是不行的一样。”理当说,当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就是要改革不合理的行政体制。工商、物价、统计、审计等等这些机构应当归“供需”的部、局来统一管理。因为,财政——税收——供需 这才是现实关系的基本前提。税收收的是货币,财政收支的也是货币,而没有供需来核准货币的数量投放是不是安全的,靠GDP的数量能准确得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